“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一張榜單盡顯中國經濟的“大事”與“大勢”! “2018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火熱進行中!【點擊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業領袖
支付業的下半場
“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想繼續發展就得踏踏實實服務商戶。”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劉秋娜
“當前我國支付產業面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轉折”,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2018年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說。這表現在防范和化解支付風險向常態化轉變,支付服務市場結構向穩定優化演進,同時支付領域的金融科技應用也在向商用階段邁進。
過去七八年間,中國的支付市場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想繼續發展就得踏踏實實服務商戶。”一位業內人士說。行業格局也有很大變化,“部分機構已經退出市場。”因為手續費收入利潤微薄,支付行業又主要賴以為生,因此很難生存。
而在目前的嚴監管、控風險大趨勢下,一些支付機構通過為黃賭毒、洗錢團伙開通支付通道等的盈利方式,也走到末路。從2017年開始的支付牌照注銷“浪潮”延續到了2018年。據央行公示信息,從2012年到2018年,央行共注銷支付牌照33張,其中2017年注銷18張,2018年注銷了9張。
支付業下一步怎樣才能走得更好?“要充分認識發展形勢,抓住機遇,未雨綢繆迎接發展挑戰。”范一飛說。
嚴監管常態化
“支付業的嚴監管正當其時。”一位支付機構業務負責人說。央行在2011年發放了第一批支付牌照,并給了支付行業相對寬松的發展環境。到2015年,中國支付行業的整體規模和增長速度都已經相當引人注目。這時,“監管方既要為創新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又要能及時肅清亂象、規范市場秩序、控制風險。”上述支付機構負責人說。
整個2018年,央行嚴監管措施持續加碼。首先是嚴厲打擊支付亂象常態化。全年支付業務的違規罰單超過百張,千萬元級的罰單頻現,其中國付寶、智付電子的罰金都超過4000萬元,還有多張超過2000萬元的罰單。
這只是一個表現,意味著防范風險已經是支付行業的一大關鍵詞。央行文件明確要求加強客戶身份識別管理、加強洗錢或恐怖融資高風險領域的管理、加強跨境匯款業務的風險防控和管理、加強預付卡代理銷售機構的風險管理、加強交易記錄保存,及時報送可疑交易報告。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下稱“支付協會”)也在持續加強部署全行業的自律。2018年9月份支付協會指出部分收單機構在網絡管理方面存在的風險,要求加強對特約商戶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切實防范挪用支付接口風險。緊接著又在去年10月份分別約談了嚴重違規的9家支付機構。
為防范風險,央行要求到2019年1月14日,支付機構的客戶備付金要實現100%集中交存。這將使支付公司失去一大收入來源。以匯付天下為例,其在香港上市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公司自客戶備付金指定銀行賬戶產生的利息收入達到6000萬元,占據了平臺總收益的40%。
同時進行的還有對非法交易的持續打擊。這部分表現在對資金交易額度的嚴格管控上。2018年7月,央行《關于非銀行支付機構開展大額交易報告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規定,非銀支付機構需向央行報告4種情況的大額交易,包括當日單筆或者累計交易額人民幣5萬元以上(含5萬元)、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含1萬美元)的現金收支等。
支付機構辦理支付業務存在金額較小,但業務量較大的特點。“限制交易數額對正常的商業行為影響較小,但是對于非法交易來說,將會是致命一擊。”前述業內人士說。
“斷直連”則是防控風險的另一大舉措。以往,第三方支付機構通過在多家銀行開設自有的“直連”賬戶來實現支付清算的“合體”,屏蔽掉央行清算系統。在斷直連之后,海量數據最終匯總至央行,以便實施穿透式監管。
據網聯公布的數據,截止到2018年11月12日,支付機構和商業銀行合作開展的網絡支付業務中,已有超過90%的跨機構業務通過網聯處理。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楊濤認為,“網聯是解決我國支付市場潛在問題的合理選擇。”網聯的平穩運行意味著清算平臺不再是銀聯一家獨大,支付機構有了更多的選擇。競爭有利于支付行業降低支付成本、提升服務質量。
產業互聯網新金礦
嚴監管的常態化,正在推動支付業回歸本源,即更好地促進社會資金安全、高效流轉,保障宏觀經濟“血脈”通暢。但支付企業也不得不因此尋找更多出路。作為支付企業的主要收入,手續費普遍在萬二到萬五之間,收入微薄且競爭激烈。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政策研究與宣傳部主任陸強華認為,處在互聯網風口,交易電子化催生了各個領域互聯網支付需求的增加,也給中小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們帶來了機會。
“但定位專業化收付服務,才能做強做大做專。”北京豐瑞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李紫建說,他們因此將業務方向定在為行業、為中小微商業提供專業支付的解決方案上,幫助萬達、銀泰、松雷集團、北人集團等多家零售企業建立核心支付系統,為168家銀行提供SaaS聚合支付平臺等等。
“產業互聯網的支付服務覆蓋遠沒有飽和,部分行業的信息化程度落后,互聯網化進程遲緩,金融滲透率低,即使是信息化程度較高的餐飲泛零售行業,很多商戶也無法進行精益運營、精準營銷。”匯付天下相關負責人說,這為支付公司深入行業場景帶來了機遇,比如匯付天下瞄準的航空票務領域。
“支付機構可以在服務實體經濟和中小商戶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海聯金匯副總裁、聯動優勢CEO李賁說,一些實體經濟領域的中小商家雖然業務開展健康,因為輕資產、沒有抵押品,導致他們很難從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獲得貸款。而因為支付業務的開展,支付機構更貼近中小商戶,更了解他們的交易狀況、資金缺口等多樣化信息,“通過和其他持牌金融機構合作,在供應鏈金融和消費金融等領域能一起給商家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
不僅在國內開拓各種可能性,支付機構也已經在將中國經驗復制到境外。但開拓產業互聯網的支付場景,也有不少門檻。“第一要了解行業屬性,懂得垂直行業的財務處理流程,第二要針對企業進行精細化運作。這需要一定的人才儲備和技術基礎,并非一蹴而就。”李紫建說。
比如在醫療行業,每個醫院都有自己的科室分配方式,有的醫院一個領導管多個診室,有的醫院則是每個診室都有分管領導。“支付公司需不斷與企業進行交流,提供特色化定制化的支付解決方案,并保持溝通,以便跟隨需求及時進行系統的更新和維護。”易寶支付副總裁陳志華說。
技術服務的前景
“支付技術類公司一來可以幫助實體經濟、小微商戶完成數字化,二來可以幫助供應鏈上的商戶將分裂的信息系統接通。”紫峰投資執行董事楊小寧說。
以聚合支付為例,服務商承擔的是直接落地到商戶的工作,不僅能發掘廣大商戶的實際需求,開拓移動支付增值服務,比如精準廣告投放等,同時也能通過開發小白盒、智能音箱等聚合支付產品來使商戶收銀設備不斷進化、提升收銀效率。
監管層也認可了聚合支付的價值。2018年8月,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聚合支付安全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聚合技術服務商被定義為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準成立,接受支付服務機構、商戶委托,利用自身的技術與服務集成能力,提供商戶拓展、支付渠道整合、技術對接、系統運維、集合對賬等服務的機構。
“監管部門近兩年陸續出臺了系列監管政策及規范文件,對行業禁行紅線、風險管理、技術安全等進行了界定,聚合支付已進入有規可依的發展階段。”意銳新創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關恒說。
在數字化的浪潮下,支付或可成為推動信息聯通的重要動力。楊小寧描繪了一幅圖景,未來消費者在超市中購買一只雞,掃描其包裝上的二維碼,就可以獲悉這只雞的產地、農民的姓名、加工公司的名稱等生產、流通環節的信息。“這種信息透明化將可能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提供助力。”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司長溫信祥認為,通過運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商業銀行和支付機構能夠更好地采集分析海量賬戶和支付業務數據,及時、準確掌握客戶情況,提高服務效率,拓寬服務范圍,提供個性化、低成本的支付服務,改善服務體驗,強化風險防控能力。
對于這種前景,資本選擇了用腳投票。2018年,已有數家支付技術類公司獲得融資。
責任編輯:陳永樂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