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一張榜單盡顯中國經濟的“大事”與“大勢”! “2018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火熱進行中!【點擊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業領袖
風雨故人去
■劉詩萌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電視機還沒有普及的時代,有一個沙啞的公鴨嗓就已經通過老式的木匣子的收音機或后期的半導體、“隨身聽”走進千家萬戶。“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北至清晨的北京海淀公園,南至午后的海南三亞海景房小區,緩緩走過的人身畔都不時飄出“咱們言歸正傳”、“且聽下回分解”的聲音。
9月11日,這個聲音的主人、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病逝。自24歲登臺以來,錄制過聲音、影像的評書作品就有111部,集數長達1.5萬。在他身后,留下了一個任俠意氣、兒女癡情的草莽江湖。
2018年是一個大師隕落的年份。除了單田芳外,另一個江湖“造夢者”、武俠小說家金庸也離開了這個世界。國學大師饒宗頤、“狂人”李敖、人藝老戲骨朱旭、相聲界常氏家族的扛旗者常寶華,以及現代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黑洞理論”創始人斯蒂芬·霍金、“漫威之父”斯坦·李等等,他們的人生都在過去的一年中轟然落幕。
江山風雨幾度,歲月山河斑駁。舊時代的傳奇一個個終結,說書人的故事又將重新譜寫。
嚴肅與流行
10月30日,在被誤傳過多次后,擁躉遍布華人世界的武俠小說家金庸終于還是離開了這個始終掛念他的世界。
那場在香港殯儀館舉行的小型追悼會上,科幻小說家倪匡和制片人、美食家蔡瀾相互攙扶著到場。上世紀下半葉香港文化鼎盛時期,他們二人同金庸,以及故去的《上海灘》和《滄海一聲笑》作者、著名音樂人黃霑合稱“香港四大才子”。
當天,到場的除了眾多的明星外,還有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他對金庸的崇拜是舉世皆知的,將自己在阿里總部西溪園區的辦公區域用金庸小說里的地名命名,主會議室叫“光明頂”,淘寶的最高辦公室叫“思過崖”,辦公室叫“桃花島”,科研院叫“達摩院”。而每個進入阿里巴巴的人,無論是員工還是訪客,都有一個金庸小說里的人物作為花名。
金庸武俠里不僅令商界巨擘著迷,也是政治家愛不釋手的讀物。例如鄧小平就曾是金庸在內地最早的讀者之一,“文革”期間他被下放到江西時,作為《明報》創設人之一、負責撰寫社論的金庸曾預言他必將東山再起。鄧小平恢復工作后就托人從境外買了一套金庸小說,出差時還隨身攜帶閱讀,1981年他還在北京接見了金庸。
“一手寫社評,一手寫武俠”的金庸,將自己對家國天下的情懷寄托在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學介質上,卻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高度的一致。故事和流行的力量將這些意志封存成種子,潛移默化地種在了更廣闊的土地上。以同樣方式成功在書里留下自己世界觀的,還有12月去世的河南作家二月河,他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改編成電視劇走進了千家萬戶。
而金庸的宿敵、以口誅筆伐名世的李敖在3月18日就已去世。上世紀80年代前后因報道李敖離婚結仇,金庸被這位慣于嬉笑怒罵的“狂人”揶揄了20多年。然而,隨著港臺兩位風云人物的離去,“香港四大才子”也僅余半壁,曾經的談笑風流或齟齬糾葛皆成已往。
現今走進香港的書店,擺在書架最顯要位置的文學書籍并不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風靡一時的武俠小說,而是西西、也斯、劉以鬯等純文學作家的作品。其中,6月8日去世的香港“文壇宗師”劉以鬯是一位在香港與金庸齊名的人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他和金庸有相似的經歷,曾任報刊主編,也曾寫過武俠小說,但他內心卻堅持排斥言情和武俠小說,認為不該將其捧進文學殿堂。作為海派作家的代表,他的作品《酒徒》是中國第一部意識流長篇小說,而短篇小說《對倒》更啟發王家衛導演了電影《花樣年華》。
比文學更為隱學的領域中,國學大師饒宗頤2月6日逝世。香港人有句話,“掙錢,沒人比得過李嘉誠;讀書,沒人比得過饒宗頤”,他長期潛心致力于學術研究,其巨著《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遍及上古史、甲骨學、簡帛學、經學、禮樂學、宗教學、楚辭學、史學、敦煌學、目錄學、古典文學及中國藝術史等十三大門類。港大、浸會大學和荔枝角均設有饒宗頤的學術、文化展館,是這位學者備受尊崇的明證。
在臺灣,另一位被稱為“國學大師”的臺灣交通大學教授、“中國式管理之父” 曾仕強也于11月11日去世。不過他并不“小眾”,生前因為在“百家講壇”節目中的演講為大陸熟知,《胡雪巖的啟示》《易經的奧秘》等書籍更令他登上作家富豪榜。
新潮與傳統
與十幾年前百家講壇捧紅易中天、于丹等一干學術界的明星不同,如今五花八門的綜藝節目造星的方式已經大不相同。2018年夏天,相聲界的“選秀”節目《相聲有新人》令人們重新關注起這一傳統曲藝形式的新發展。
俗語云“生書熟戲”,無論是京劇、昆曲還是評書、相聲,所有曲藝形式都是自傳統中來,到現實中去。然而,在過去的2018年中,曲藝界損失慘重。1月18日,侯寶林的弟子、收過300多洋弟子的相聲演員丁廣泉因肺癌去世,他最著名的加拿大洋學生大山曾多次和姜昆搭檔登上春晚舞臺;8月5日,相聲表演藝術家、教育家魏文華病逝,她是相聲名家劉文亨之妻、魏文亮之姐;9月7日,馬三立門徒、相聲界傳承四代的常氏家族中號稱“四蘑菇”的老藝人常寶華去世,兩個月后,他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犧牲的長兄“小蘑菇” 常寶堃之子常貴田也離開了人世;9月21日,相聲名家、“太平歌詞第一人”劉文步與世長辭;9月28日,相聲名家田立禾之妻、相聲教育家張文霞去世,同一天,侯寶林關門弟子、國家一級演員師勝杰也病逝了;12月7日,著名相聲演員、天津眾友相聲藝術團團長尹笑聲去世。
也是因此,這檔在8至10月集中播出的節目,常常插入致敬最近去世的相聲界老前輩的環節。更最令人傷感的是,《相聲有新人》節目八強中唯一的女選手姬天語常常在節目中提到的師爺、曾獲美國林肯文化藝術中心頒發終生藝術成就獎的臺灣相聲名家吳兆南,也于10月14日去世;獲得節目亞軍的是德云社演員謝金,他的父親、曾為馬三立之子馬志明捧哏的相聲演員謝天順10月5日因病驟然離世。
加上單田芳以及麒派第二代傳人趙麟童、川劇表演藝術家藍光臨,曲藝界今年損失了超過十位老藝術家。或許對于新一代年輕人而言,他們的名字遠不如當紅明星和小鮮肉來得響亮,但于一門看重門派接續、講究“口傳心授”的技藝而言,在許多年輕演員尚未完全領會傳承的要義時,老藝人那些被滄桑人生經歷捆在身上、沒來得及展示出來的本事,卻被永遠從這個世界上帶走了。
另一個損失了許多“老戲骨”的行業是影視。5月2日,新中國第一次推出的“二十二大影星”之一、《小燕子》演唱者王丹鳳逝世; 9月15日,著名話劇演員、東京電影節影帝朱旭逝世;11月26日,曾拍攝過《末代皇帝》《巴黎最后的探戈》等影片的意大利電影大師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去世;12月23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出演《紅燈記》中李奶奶的高玉倩逝世。
演員黃磊在悼念文章中寫道,朱旭主演的話劇《嘩變》是出身話劇世家的他小時候唯一主動要求看第二次的戲。當前影視界演技派的代表人物馮遠征回憶,從2006年人藝《嘩變》復排開始,他與朱旭的接觸逐漸多起來,因為他所飾演的劇中角色正是朱旭當年所塑造的經典形象少校魁格艦長。朱旭當時給了年輕的他很多幫助,在言傳身教方面從來沒有去教年輕演員該怎么做,也沒有一味地說教,而是始終將當年自己演《嘩變》時美國導演的要求告訴馮遠征。
令人唏噓的不僅是英雄暮年,也有紅顏易逝。8月5日,年輕的香港歌手盧凱彤因抑郁癥跳樓身亡,年僅32歲,她是第一個在頒獎典禮上宣布自己是同性戀并結婚的女明星。三個月后,55歲的女演員藍潔瑛去世,她曾經的經典角色《大話西游》蜘蛛精春三十娘、《大時代》羅慧玲還深深印在人們的腦海里。
消亡與創造
另外一個大眾集體面對的死亡,是曾為大眾熟知的央視主持人李詠。在抗癌17個月后,他于10月25日凌晨在美國逝世,年僅50歲。在事業的巔峰期,他曾經主持《幸運52》《非常6+1》《詠樂匯》等和各大文藝晚會,是央視最炙手可熱的名嘴之一。
揚·馬特爾在《葡萄牙的高山》中寫道,人最大的痛苦,來自無法接受命運的無常,以及生而為人的脆弱。作為人生的一個母題,如何去對抗注定要走向的死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去思考和實踐。
有人選擇慈善。1月28日去世的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20世紀70年代后期在荷蘭成立了宜家慈善基金會,已經與31個國際性非營利組織合作。2013年同聯合國難民署向敘利亞難民捐贈了5萬張宜家床墊。7月10日,香港企業家、“皮革大王”田家炳辭世,身后留下幾百所冠名的學校和醫院。他曾經將自己價值過億港元的別墅,以5600萬港元的價格低價賣掉,將全部的款項投向了內地的幾十所學校。
有人已經獲得了彪炳歷史的成就。8月18日,前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逝世;8月29日,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詹姆斯·莫里斯教授去世,他以激勵經濟理論的研究見長,曾是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的導師;9月7日,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國逝世;9月23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逝世,他被稱為“光纖之父”;11月17日,“兩彈一星”元勛,中國核武器事業開拓者之一程開甲逝世。
有人因創造而被銘記。8月15日,《櫻桃小丸子》作者,本命三浦美紀的櫻桃子去世,享年53歲;11月12日,漫威影業創始人,曾聯合創作《蜘蛛俠》《神奇四俠》《美國隊長》《鋼鐵俠》《雷神》等作品,被稱為“漫威之父”的斯坦·李也離開了人世,他喜歡在自己的電影中客串,彼時正在上映的《毒液》還可看到他扮演一個遛狗的路人,是他在電影屏幕上留下的最后的影像;11月26日,“海綿寶寶之父”史蒂芬·海倫伯格因患漸凍癥去世,《海綿寶寶》1999年出版的第一季,他一人身兼導演、編劇、制片人和配音演員多職。
而一位更廣為人知的“漸凍人”—— 物理學家霍金也于當地時間3月14日去世。是的,3月14日不僅是“派日”,更是愛因斯坦的誕辰。而霍金的生日1月4日,是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的紀念日。
霍金曾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后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他的眾多成就都是在21歲被診斷為漸凍癥后取得的,1973年發現了黑洞輻射,1980年提出了解決宇宙第一推動問題的無邊界條件,1988年出版了著名的作品《時間簡史》。這本書從黑洞開始,研究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歸宿,被譯成40余種文字,出版逾1000余萬冊,是當世最成功的科普讀物。盡管被稱為“看不懂的暢銷書”,但這并不影響它為許多向往空間和宇宙的少年打開了通向物理的一扇想象之門。
2009年6月28日,霍金曾經舉行了一場“時間旅行者”派對,他一個人坐在房間里,四周是烤面包和香檳酒,最終卻無人參加。而在離世前的10天,他提交了一篇論證平行宇宙的論文,作為他為這個世界留下的最后科學論斷。如果真的有平行宇宙,或許和所有死去的人一樣,他也只是開始了另一場時間的旅行。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