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傾聽;您爆料,我報道!在這里,我們將回應你的訴求,正視你的無奈。新浪財經爆料線索征集啟動,歡迎廣大網友積極“傾訴與吐槽”!爆料聯系郵箱:finance_biz@sina.com
A股“跟跌不跟漲”實屬錯覺
□本報記者 牛仲逸
今年以來A股有過兩次快速殺跌,一次是滬指創下3587點階段高點后的2月份,一次是反彈步伐逼近2800點后的10月份,兩次滬指跌幅都在10%左右。表面的主要誘因都是來自以美股市場為首的外圍股市大跌。
正是A股在這兩次特殊時點的大跌,強化了市場對A股“跟跌不跟漲”的認知。那么事實真是如此嗎?
首先需要重新審視這兩次A股下跌的主要原因。今年1月的單邊上漲行情,使得投資者更加堅信漂亮50行情遠未結束,核心資產仍是配置首選。但放在全球資產配置角度看,2017年上漲近20倍的比特幣在2017年末2018年初出現劇烈波動——基于一致性預期的風險初現端倪。
“在行情的拐點處總會有事件適時出現。”這一次觸發拐點因素恰恰是美股暴跌。實際上,A股2月的下跌,是對內部風險因素的消化和調整,這些內部風險因素包括前期白馬股的巨大漲幅、1月底時部分上市公司業績“地雷”頻發等。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2月份北上資金月度首次凈流出,而2月初美股連續大跌,進一步催化了A股在1月底2月初出現的急速下跌。
再來看10月份情況。由于美聯儲在9月份加息后,美國10年期美債收益率迅速攀升,10月9日,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3.256%,刷新7年新高,30年期美債收益率觸及3.44%,為4年最高水平。這種情況下美股大幅下跌不足為奇。
但其下跌對國內A股沖擊更多來自心理層面,是對預期不確定性的恐慌。“長達10年的美股牛市如果就此結束,是否會引發新一輪金融危機到來?”一中小投資者10月與記者交流時表示。
對于10月份A股下跌,有分析稱,今年以來隨著美聯儲縮表,全球都步入流動性拐點,權益類風險資產本身就脆弱,而中國還疊加了去杠桿的影響,盈利增速周期趨于下行。此外,A股和港股在互聯互通后關聯性加強,避險情緒通過影響離岸人民幣匯率以及港股的波動傳導至A股,在這種環境下A股更容易受到海外市場負面沖擊的影響。
事實上,11月以來美國也有多次暴跌,但A股并未“跟跌”。眼前就有例證,17日,滬指上漲0.16%,而14日道瓊斯指數下跌2.02%。
中信證券研究也表明,“A股跟跌不跟漲”是一個錯覺,歷史上美股與隔夜A股日度收益率并沒有明顯相關性。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美股上漲超過1%、2%、3%分別有593次、160次、60次,A股跟隨上漲的概率分別為59%、58%、55%,美股下跌超過1%、2%的次數分別為604次、190次,其中A股跟隨下跌的概率分別為59%、65%,說明美股漲跌對A股并沒有明顯預測作用,只有美股出現-3%以上的暴跌(65次)時,A股大概率(78%)下跌,但平均跌幅也只有美股的0.57倍。
當然,作為全球股票市場的重要風向標,美股市場重要性不言而喻。美股市場大概率已處下行周期,對A股會有多大影響?“從未來中期基本趨勢來看,目前A股和美股最大的不同在于中美政策周期的逆轉以及盈利增速周期的交替?!敝行抛C券研究指出,美股2019年以后盈利增速預計會見頂回落。而反觀中國,市場從3月份以來就一直在反映外圍事件帶來的負面沖擊,從7月份政策對沖力度開始逐步加大。據測算,明年A股非金融板塊盈利增速大概率在2019年二季度見底,三季度回升。盈利的企穩最終將促使A股擺脫“跟跌不跟漲”的現象。
總的來說,對于A股市場,我們不能“一葉障目”,一味地糾結于美股走勢。風物長宜放眼量,對于正處于第五輪牛熊周期底部的A股,在政策底、估值底、市場底支撐下,在基本面積極孕育希望,在“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開放”預期提振下,未來機會遠遠大于風險。
責任編輯:王涵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