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王先知
作為一個消費者,徹底傷心了,連數百年的老字號都靠不住了,消費者還能相信誰?“過期蜂蜜”事件不僅值得同仁堂自身反思,也值得眾多老字號集體反思,這樣的丑聞未來還會發生嗎?
近日,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零距離》欄目播出了關于鹽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違規生產食品蜂蜜的相關報道。
12月17日,受“過期蜂蜜”事件影響,同仁堂(600085)開盤一度大跌4.33%,至28.71元,市值也一度蒸發16.59億元。
為此,北京同仁堂發表致歉聲明表示,相關產品已全部封存,未流向市場。
看到這個消息后,筆者為之一震,作為一個消費者,徹底傷心了,連數百年的老字號都靠不住了,消費者還能相信誰?“過期蜂蜜”事件不僅值得同仁堂自身反思,也值得眾多老字號集體反思,這樣的丑聞未來還會發生嗎?
大家先來看看北京同仁堂的官方聲明,具體如下:
1.鹽城金蜂是北京同仁堂公司食品蜂蜜的受托加工生產單位。
2.關于報道中提及的違規處理退貨蜂蜜問題,北京同仁堂公司于2018年8月與鹽城金蜂簽訂了退貨處理的相關合同,在合同中明確規定從退貨中“清理的蜂蜜只可用于養蜂基地進行喂養蜜蜂,不得做除此以外的任何用途”。經初步調查,由于我公司現場監管不到位,存在對清理出的蜂蜜未明確標識的問題,但尚未發現這些蜂蜜進入生產用原料庫的情形,對此我公司將進一步深入調查核實。
3.對于報道中提及的更改標簽日期的行為,經我公司初步調查,由于2018年年初工廠搬遷,在不同生產地址的標簽轉換時,對標簽的管理和使用出現差錯。所涉產品已全部封存,未流向市場,會在監管部門的監督下依法處理。
4.在委托生產過程中,我公司存在監管不力和嚴重失察的責任。我公司已通知鹽城金蜂在調查期間暫停其受托加工生產活動,對所涉物料全部進行封存,并將全力配合上級公司和政府監管部門開展調查,若發現確有違法違規行為,我公司將追究責任、嚴肅處理。
筆者讀后,感覺北京同仁堂有甩鍋的嫌疑。
北京同仁堂第一條聲明先說出事的公司是委托加工生產單位,北京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本身也是受害者;第二條聲明,同仁堂還是給自己解脫,比如聲明說北京同仁堂與鹽城金蜂簽訂了退貨處理的相關合同,明確規定清理的蜂蜜只可用于養蜂基地進行喂養蜜蜂,不得做除此以外的任何用途,這事和我沒關;第三條,北京同仁堂繼續為自己開脫,并指出所涉產品已全部封存,未流向市場;第四條,北京同仁堂終于才承認自己存在監管不力和嚴重失察的責任,言下之意并不是有意為之。
客觀的說,筆者對北京同仁堂的這則聲明并不認可,同仁堂的甩鍋聲明,消費者不會買賬,因為外界并沒有看到一個老字號的痛定思痛,反思僅僅是蜻蜓點水,并沒有系統的整改方案,很難從根本上杜絕以后再發生類似的事情。
回顧一下同仁堂的歷史,確實很牛掰。北京同仁堂創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開始供奉御藥,歷經八代皇帝188年。在30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歷代同仁堂人始終恪守“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樹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
目前,北京同仁堂集團為國有獨資企業。截至2017年末,北京同仁堂集團擁有藥品、保健食品等六大類產品2600余種,36個生產基地,105條現代化生產線,一個國家工程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團系統共有零售終端2121家(其中,海外140家);醫療服務終端(含中醫醫院、診所)488家(其中,海外80家)。
在同仁堂的官宣中,作為老字號品牌,他們先后榮獲了中國質量獎、北京市政府質量管理獎;同仁堂商標獲得了“中國商標金獎-商標運用獎”和“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特別獎”。
雖然同仁堂的官宣冠冕堂皇,但是事實上并非如此。有媒體曾公開報道稱,同仁堂是我國中藥行業的老字號,近幾年其旗下企業屢次因質量問題上“黑榜”。僅去年一年,因各種質量問題,北京同仁堂旗下企業10次被曝光,其中,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上“黑榜”次數高達7次。
好吧,原來同仁堂是個“慣犯”。
同仁堂的“過期蜂蜜事件”,不禁讓筆者想到了去年發生在全聚德身上的一個丑聞。2017年7月份,一段全聚德后廚的監控視頻遭到曝光,冷菜間里,廚師撓頭、抹臉、不洗手就抓菜,邊玩手機邊備餐,不戴口罩、偷吃菜等行為讓消費者瞠目結舌、大呼惡心。
對此,一些網友痛心地表示:“全聚德百年老字號的招牌毀于一旦”。
同仁堂的“過期蜂蜜事件”以及全聚德的“后廚事件”不僅辜負了消費者的信任,也連累了老字號同行們的聲譽,以后消費者咋再信任老字號們?
不僅如此,在消費升級的市場環境中,許多老字號們的經營方式和高高在上的服務態度,讓它難以成為“接地氣”的大眾品牌,再加上偶爾曝光出來的食品安全事件或者產品質量事故,使得一些老字號距離消費者越來越遠,最終被市場淘汰。
有數據顯示,現階段,我國經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共有1128家,分布在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其中,上海最多,有180家;北京次之,有117家。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這1000多家老字號經營狀況普遍不佳,急需通過變革謀求活力與發展。
這些年,有關老字號衰落的聲音不絕于耳,其中不乏遺憾、惋惜之聲。許多老字號歷經戰火和歲月的洗禮,風風雨雨一路走來,見證了社會的變遷,有的慢慢被人們遺忘,有的通過創新發展再次煥發活力。
在筆者看來,老字號雖然是民族的珍寶和驕傲,但是在新的商業環境下,老字號企業不能指望依靠“情懷”倚老賣老,而應該主動求變,向可口可樂、華為、聯想、伊利、小米、格力、阿里巴巴、騰訊等比較好的品牌學習,不斷革自己的命,給老字號注入新的活力,讓品牌煥發第二春。
具體到食品行業的老字號,企業首先要確保產品安全,這是底線,否則一切都是扯淡。因為食品安全是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理食品安全風險,防范食品安全事件,提高全社會食品安全滿意度,是新時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條件。
今年恰逢改革開放40周年,對于已經醒來的老字號,在產品質量安全上,一定要做“中國制造”的榜樣,不要倚老賣老,利用消費者的信任賺昧心錢,在發展上可以“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
最后再提醒一句:沒有質量的安全,老字號是沒有未來的。
(本文作者介紹:食品產業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文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