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廣告門”牽出行業潛規則 內部存管理漏洞?
翁榕濤,梁鍶明,伍月明,童海華
比亞迪“廣告門”事件歷時半個多月,隨著關鍵人物李娟老公、陳振宇等人的發聲,事件不僅沒有撥開迷霧,反而出現更多謎團以及矛盾點。
此前,一份網傳的李娟自白書將所有責任推給了名為“陳振宇”的上線。自白書中陳振宇被描述為比亞迪的隱形股東,通過安排李娟為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金比亞迪”)市場負責人來開展業務,并在此次“廣告門”事發后消失無蹤。但據涉事供應商回復《中國經營報》記者的最新消息稱:“陳振宇經警方初步排查,已經脫離了嫌疑人身份。”
多名涉事廣告商向記者反映,比亞迪向他們表示,需要看李娟案件的判決結果才能作出反饋,而大多數廣告商的訴求僅僅是結清錢款,但比亞迪在是否賠償上沒有給出明確答復。
在“廣告門”事件中,多個涉事方都是利益獲得者,而處于產業鏈底層的廣告商則損失慘重,若無法追回錢款,公司將面臨倒閉的結局,從整個行業角度來看,比亞迪“廣告門”事件的發生或與行業潛規則有關,而比亞迪等大型企業的內部管理漏洞則可能給“投機分子”可乘之機。
涉事多方的利益糾葛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廣告門”背后涉及多方利益糾葛,而各方也因為此事陷入相互指責的“怪圈”。
在這起事件中,李娟通過上線“陳振宇”的安排,擔任國金比亞迪市場負責人的職位,以上海雨鴻文化的名義,一方面以低價甚至免費廣告來獲得比亞迪的合作,而另一方面又以代理商的身份和30余家廣告商達成合作。
此前,“陳振宇”曾經是事件的焦點人物。據李娟和其老公的表述,陳曾在瑞安房地產擔任高管,而李娟則是他的下屬,接受他的命令執行國金比亞迪的業務,但陳振宇在向媒體回應中表示,自己從來沒有失聯,多年來一直從事房地產工作,與廣告業和比亞迪沒有任何交集。
據競智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極力撇清關系的人都可能有問題,陳振宇是我們找到的,警察也找了他做筆錄。”據其猜測,“陳振宇”可能是李娟口中的代號,李娟愿意背負被判無期徒刑的風險,又將責任推給一個無關的人,可能是為了保護家人。
上述負責人曾表示,李娟因為上海靜安府一套1200萬元的房產自首,他認為李娟將部分資產劃到她老公名下,后者可能是利益獲得者。
同時,在廣告商內部也出現了意見分化,有廣告商認為雨鴻文化負責人汪曉婷作為比亞迪的總代理商,在每項業務上都收取了巨額服務費,獲益頗豐,李娟雖因身處看守所而無法發聲,但李娟老公則站出來回應問題,并將矛頭也指向了汪曉婷,質問她每筆業務收取15%的手續費,這些錢不知去向。
汪曉婷對媒體的回應,沒有透露自己財產的情況和公司資金去向,但承認了自己收取15%手續費的事實,并堅持認為雨鴻文化與比亞迪的合作是真實的。在此之前發布的公開聲明中,雨鴻文化聲稱此次事件涉及的廣告業務均屬比亞迪旗下真實業務,事中有比亞迪廣告部門及大區相關人員對接,事后有大量業務確認。
目前來看,涉事多方均是利益獲得者,而卷入該事件中的廣告商們則因墊資而負債累累,并由于事件未有結果而焦頭爛額。不少廣告商因為這個事件面臨數百萬甚至數千萬元的資金缺口,令公司經營陷入破產的邊緣,追回錢款的前景卻仍未明朗。
記者就賠償事宜致電比亞迪采購部,對方表示僅對事件涉及的供應商進行回應,對其他問題則不予置評。
比亞迪內部管理漏洞?
據供應商的反饋,目前有30多家廣告公司陷入了比亞迪廣告“羅生門”,涉及11億元,就廣告商與國金比亞迪的合作,不少廣告商都曾公開解釋合作流程。
據知情人稱,2018年年初,上海霜陽廣告公司與李娟洽談合作事項,此次合作雙方為比亞迪與阿森納。由于該項目涉及國產品牌以及國際頂尖球隊,是一個機會難得的重要業務,上海霜陽盡管知道該項目無預付款且還款賬期為210個工作日,仍動用了一切能力和資源與資方簽署了個人無限連帶責任擔保,來獲取項目所需資金。
對于上海霜陽而言,面對如此不平等的條款仍堅定推進的原因,是由于信任比亞迪是知名上市公司,同時行業內多家熟悉的廣告公司(如千乘文化、競智廣告、PTO)與國金比亞迪展開合作,這讓其打消了顧慮。
無獨有偶,上海唐漿廣告公司也提到,公司在2017年華東區某項目的競標中獲勝,正式簽約的時候應國金比亞迪的要求,與雨鴻文化簽訂了商務合同。“比亞迪方面的解釋是:‘這是比亞迪內部的采購規定。’由于之前也遇到過部分甲方用這種方式與我司合作,因此當時沒有特別的懷疑。”同時,國金比亞迪給予上海唐漿的還款周期為3個月。
據了解,此次事件已公開的廣告公司均沒有進入比亞迪的供應商庫,僅有雨鴻文化一家作為比亞迪的代理商,與比亞迪總部直接接觸,被納入了內部供應商庫。
一位接近此事的廣告圈人士向記者透露,廣告商當時爭取項目都是通過正常廣告流程的,首先是進行競標,完成后再和供應商簽合同進行實際操作。“有的車企廠商會給預付款,但有的車企就沒有給,當時和國金比亞迪合作的時候就沒有。”
從廣告商的反饋中可知,廣告商墊資和預付款的情況是司空見慣,甲乙雙方在合作中的話語權差距也較為懸殊。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廣告商表示,“關于墊資等情況,說實話公司并沒有權利去挑選客戶,只有客戶來挑選廣告公司。不僅是汽車類客戶,與其他類別品牌的合作中都同樣存在墊資情況。”
上述廣告商提到,在行業內廣告商墊資的情況很普遍,實際上做好活動后場地費、三方人員費用都要馬上進行結算,而每家公關公司下面的服務商也因此出現墊資。他表示,“企業規模的大小直接影響墊資。如果是小公司,肯定要收取預付款,但像比亞迪這些名企,想和名企合作做項目的廣告公司太多了,大家都是通過努力競標爭取回來的,因此在墊資和預付款等問題上做出讓步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比亞迪的公開回應中,提及比亞迪對“廣告門”事件完全不知情,這點遭到廣告商們質疑。競智廣告負責人表示,在大型車企的固定流程中,區域推廣費用的預算需要提交給公司各級負責人簽字,并最終交由總部審批確認,否則推廣費用無法下撥。他認為,按固定流程,廣告商們和比亞迪的合作,總部不應該完全不知情。
一位曾任央企采購部主任的業內人士表示,大企業要將廣告供應商入庫,一般有多個步驟,首先需要企業多個部門的考察,然后進行公開招標篩選廣告商,最終考察完合作成果后才能入庫。相比之下,比亞迪供應商的合作流程是不規范的。
行業“潛規則”引投機分子
對于涉事廣告商提到的“墊資”“預付款”等情況,在汽車圈內已成為行業司空見慣的“潛規則”。
一位汽車公關圈人士表示,大部分廣告業務都需要大量墊資,不止是汽車這一行,所有行業都是相通的,普遍存在墊資的問題。“至于能否墊資、墊資多少、賬期多長等,都是客戶衡量考核的標準。賬期回款和項目有關,有3個月回款的,也有項目結束才回款,小項目回款就快一些。”
這種墊資制度已成為廣告行業的潛規則,給處于產業鏈底層的供應商廣告公司帶來不可測的風險,同時也容易被投機分子加以利用。
另一位廣告圈人士也提到,廣告公司墊資都是很常見的,賬期通常是3~6個月。“客戶通常是先給一筆預付款,等項目結束再給尾款,而代理商需要找第三方供應商去干活。有些客戶會拖1~2個月,如果想繼續和他合作也沒有辦法,但如果遇到惡性拖款的話就要自己判斷是否要繼續和這個客戶合作。”
該名廣告圈人士提到,代理商通常都會有一部分墊資,資金壓力要看他和供應商的談判能力,如果是小的供應商可以先拖款等客戶回款再付,如果遇到比較強勢的供應商就要代理商墊付。“有時候客戶的項目的確很趕,或會硬性要求廣告公司在合同還沒簽訂之前就先把活動做出來,其實對代理商來說是很沒有保障的。客戶通常會后續把合同等補上,但是萬一遇到客戶反悔等情況有可能真的收不到錢了。”
此次事件也涉及代理商向供應商墊資的問題,記者曾在《比亞迪“廣告門”背后利益鏈條揭秘誰是神秘幕后人?》中提到,有代理商墊資收取高額利息的情況。比亞迪“廣告門”事件能夠持續發酵,涉及30多家廣告公司和11億元,造成如此大的影響,與廣告行業里司空見慣的“墊資”規定密不可分,在這種規定下,投機分子能利用墊資規則來透支企業的信用,提前從合作項目中獲取利益。
對于廣告圈墊資的規則,京師律師事務所熊超律師表示,墊資這種經營模式只能說是市場的需求,本身形成了自愿性約定,沒有法律依據進行支撐。
熊超律師透露,“我曾經接觸過一些廣告代理公司,生產商委托人不會給廣告商全款,基本上也是給到10%~20%,然后根據階段性支付或者看效果支付,全部推廣完成后進入總體結算。所以,墊資的最大風險在于資金給付、資金拖延和資金鏈斷裂等,都會導致企業在市場中主體消亡或者經營受損的嚴重后果。”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8年中國汽車電商行業用戶行為白皮書》,中國汽車行業及汽車營銷行業市場規模巨大,并且在不斷增長。2011~2017年間,汽車網絡廣告市場規模持續高速增長,2017年,其市場規模達150.7億元,增速為17.3%。從細分市場看,汽車廠商投放占比85.9%。
由于國內汽車銷量仍處于增長空間,汽車廣告主仍然需要通過大量營銷活動推動銷售增長,因而其整體廣告預算將進一步提升。在汽車行業廣告市場不斷增長的同時,比亞迪廣告門或也給行業敲響一個警鐘。
責任編輯:魏雨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