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膠著時刻 下一步談還是打
張文揚
3月28日,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Lighthizer)在接受美國財經電視臺CNBC采訪時表示,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產品清單的公示天數將從30天延長至60天,征稅清單主要包括高科技商品。
雖然這一表態意味著特朗普政府在6月前不會對中國相關產品征收關稅,有關“301調查”的猜測、推想、討論的熱度依然如同北京的氣溫一般持續升高。
同一天,世界貿易組織在回應經濟觀察報相關提問的郵件中,重申了其總干事阿澤維多的聲明。阿澤維多認為,在共同框架之外采取單邊行動只會極大增加沖突升級的危險,而這樣的沖突不僅不會產生贏家,還會迅速動搖貿易體系穩定性。
北京正在做好兩手準備,以應對可能的情形。3月29日,“沉默”了六周的商務部例行發布會終于再次召開,發言人高峰共回答了8個中美貿易相關問題。在中美談判問題上,高峰表示,中方談判磋商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并強調,“中方不會接受在單方脅迫下展開任何的磋商”;在針對美方“301”的反制清單問題上,高峰明確表示,“我們不排除任何的選項”,將會采取一切適當措施,堅決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
雙方相互施壓之余,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開始剖析特朗普政府的真實目的,并試圖開出一劑藥方。
3月29日,在北大國發院舉辦的“中美貿易摩擦新進展與應對策略”主題講座上,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林毅夫指出,中國要根據自己的步伐進行必要改革和必要開放;同時也要采取一些關稅上的反制措施,并在WTO框架下進行抗訴。
矛頭
301調查源自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這一條款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可對他國的“不合理或不公正貿易做法”發起調查,并可在調查結束后建議美國總統實施單邊制裁,包括撤銷貿易優惠、征收報復性關稅等。
3月23日,特朗普宣布“301調查”結果時共提出了三項措施:對中國入美商品大規模提高關稅,稅率高達25%;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在WTO就中方歧視性的技術許可做法提起訴訟。
尤其是特朗普放話對從中國進口的6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使得市場擔憂成片。但在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看來,這種擔憂不夠理智。他認為,考慮到中國現在每年出口的總貿易體量,600億美元僅占中國整個出口的很小一部分;此外,并不是說這些錢“全都泡湯”,而是對此繳納關稅。
據商務部數據,2017年,中國的對外貿易貨物貿易總額超過了4.1萬億美元,其中對美貨物進出口超過5800億美元,占到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4.1%。經濟觀察報計算得出,600億美元相當于總體量的1.5%,在對美貨物總量里占比10%。“特朗普看的不是錢,而是一個大國的影響力。”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壽慧生則認為,貿易赤字不是特朗普改變貿易政策的唯一原因,特朗普關稅的目標主要是高科技產業,這已經超越了貿易本身。
萊特希澤在3月28日的發言印證了上述觀點。美國的征稅清單主要包括高科技商品。這些商品將根據計算機算法算出,在最大化打擊中國出口商的同時將對美國消費者的影響最小化。依據“美國對華301調查報告”,美方擬對未來中國出口美國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數個領域進行制裁,這些領域與“中國制造2025”計劃所列的十大領域完全吻合。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指出,最關鍵的是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的限制。并購是提升技術實力最方便的途徑,如果中國的勞動生產率是在美國具有比較優勢的那些產品(如科技類)上發生的,中國的生產就會替代美國,美國會因此受損。
據商務部數據,中國的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200億美元,其中對美投資78億美元,占到總額的6.5%。
有此焦慮的并不僅是特朗普。德國是歐洲首個收緊他國公司收購本國資產規定的國家,以限制中國國企或受政府扶持企業收購歐洲重要資產。中國美的公司收購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曾在德國引發空前關切,擔心中國接觸過多的關鍵技術。而中國化工集團收購農藥、種子行業領頭羊——瑞士先正達公司后,歐洲在逐漸收緊他國企業海外并購的口子。
姚洋預測:“美國和歐洲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可能性。”
談判
靴子究竟何時落下?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3月28日表示,美國對華加征關稅產品清單的公示天數延長至60天,之后美國將決定最后的征稅清單和實施日期。
結果如何還未可知。“在外交界,最后期限都不成問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峰說,此后還需經過一個過渡期才能正式實施關稅制裁,“最快兩個多月,最遲半年多甚至更長也不違反(美國法律)”。
依據《美國法典-海關關稅卷》第2415條,“在特殊情況下實施制裁措施可以延后最長不超過180天”,其中的特殊情況包括“申請方主動要求延遲”以及“或貿易代表認為延遲實施有助于維護美國的權利或得到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等;此外,第2415條還規定了,“所有進展都取決于總統本人是否有特別指示”——這意味著,如果特朗普改變主意,整個流程都可改變。
盧峰指出,“現在仍有可能避免貿易戰。”中國歷史上曾經歷過五次301調查,包括90年代的四次和入世后的一次,涉及IP、市場準入、產業政策等爭議性問題,美方多次推出加征關稅清單,中方也多次提出報復清單,談判截止時間曾多次推延,但五次最終都達成了協議。
盧峰認為,“施壓談判給中國帶來短期調整壓力,同時客觀上推動向開放市場經濟體制轉型。”
實際上,當萊特希澤被問及中美雙方是否可能通過談判來避免關稅沖突時,他表示:“我認為這存在希望”。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對此事做出積極回應,但他同時表示,談判是有原則的,“首先必須放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談判必須是平等的,“中方不會接受在單方脅迫下展開任何的磋商”;談判也應該是建設性的、平衡的,需要雙方共同努力。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查道炯認為,“在美國,絕大多數美國的精英并不反對特朗普的目的,只是對特朗普手段不認同。”
姚洋指出:“具有全球抱負的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應該有一個更加開放的姿態。”貿易戰不是特朗普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整個美國精英群體的對華政策,如果因為一時意氣而打亂了國內改革的步驟,中國將落入美國人的圈套,后果得不償失。
假使美國采取了限制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措施,中國路在何方?林毅夫指出,除了美國外,歐洲、韓國都是可能的技術來源。“我們可以在某些領域更開放一點,我們也可以對某些國家開放,那么這樣就有利于按照我們自己的需要來進行這個技術的獲得、技術的創新、產業的申請。”林毅夫認為,中國要根據自己的步伐進行必要改革和必要開放;同時也要采取一些關稅上的反制措施,并在WTO框架下進行抗訴。
3月28日,WTO在回應經濟觀察報相關提問的郵件中,重申了世貿組織總干事阿澤維多的聲明。阿澤維多認為,在共同框架之外采取單邊行動只會極大增加沖突升級的危險,而這樣的沖突不僅不會產生贏家,還會迅速動搖貿易體系穩定性。
1974年至今,美國發起了125起301調查。根據WTO裁定和美國承諾,美國不能通過“301調查”單邊認定其他成員做法是否違反世貿規則,在處理涉及世貿協定的事項時,美國須依據世貿規則和爭端解決機構(DSB)的最終裁決。
“美國此次罔顧其國際承諾,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先例。”3月26日,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團張向晨大使在WTO貨物貿易理事會上就美國301調查發言表示,長期以來,美國基于保護國內產業的需要,動輒對其他成員的經貿政策發起單邊調查,實施提高關稅、限制投資等報復和制裁措施。張向晨呼吁道,必須齊心協力阻止301死灰復燃,并重新把它關進WTO規則的籠子里。
責任編輯:李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