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推進區域高質量協調發展
來源:經濟參考報 □唐麗華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扎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完善區域發展政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把各地比較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這是對黨的十九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具體落實,更是站在當前重要歷史時期,對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有力推動。
區域協調發展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統領性戰略,著力提升各層面區域戰略的聯動性和全局性,增強區域發展的協同性和整體性,加快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近年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經過一系列重要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取得了明顯成效,區域結構的協調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據統計,2016年我國東部和中部地區以占全國20%的面積集聚了73.2%的生產總值和65%的人口,總體上呈現出“東-中-東北-西”四大板塊經濟活動集聚由高到低的空間發展格局。
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不斷強化和優化區域間協調性,不僅有利于推進資源的有序流動和優化配置,更有助于從總體上節約發展成本,實現總體發展效益最大化。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重點在于“協調”,協調是目標更是手段。實現區域高質量協調發展需要從促進空間合理布局、促進要素自由分配、促進地區縮小差距、促進全方位協調發展等四方面扎實推進,將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首先,完善區域政策協調促進空間合理布局。一是注重區域發展政策的頂層設計。在黨的十九大區域協調發展頂層設計的目標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更加具體的實施舉措,從全國一盤棋的高度,分析不同區域城市群發展的經驗教訓和未來可能帶來的引領示范效應,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和出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形成并推動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與“四大板塊”協調發展。二是注重區域發展政策制定的精準性和差異性。在針對不同區域發展定位、資源稟賦、產業布局做出識別的同時,重視特定區域發展短板,避免區域政策“一刀切”。例如,加強“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改革發展,調整資源型地區經濟發展,發展壯大海洋經濟等。
其次,完善市場機制協調促進要素自由分配。一是著眼于高效率的區域發展,推動要素流動更趨自由。加強要素流動的全國統一市場建設,消除要素流動壁壘。一些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建設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應予以清理和廢除,完善區域行業準入、環境保護和質量安全標準,為產品和要素在區域間自由流動提供保障。二是著眼于高質量的區域發展,促進要素配置更趨合理。一方面,注重大城市及城市群綜合治理能力的提升,在對接全球城市體系中進行創新資源要素的配置,不斷拓展創新空間,推進協同發展的機制創新。另一方面,注重建立區域城市分工和層級體系,促進特大城市與周邊城鎮、鄉村的協調、均衡發展,通過建立合理的利益補償機制和資源配置關系,促進要素配置更趨合理。
第三,挖掘內生動力協調促進地區縮小差距。一是通過充分挖掘區域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依靠產業帶動和必要的政策激勵,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避免一哄而上、盲目跟風。二是對于老少邊貧地區的扶植,應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充分激發內生發展活力和動力,以區域內的資源、技術、產業和文化為基礎,依托科技創新創業為核心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努力縮小區域間差距,補齊區域發展的短板。
最后,應用科技成果協調促進全方位協調發展。充分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強化全國及各區域基礎設施網絡的建設和完善,進一步發展現代交通物流體系、現代金融市場體系,降低因地理區域差異產生的成本,更高效地促進要素區域流動,為區域全方位的協調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責任編輯:李堅 SF163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