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錦:地方隱形債務規模難估計 部分已超“明債”

劉世錦:地方隱形債務規模難估計 部分已超“明債”
2018年01月29日 07:16 中國經濟網

  劉世錦:地方隱形債務規模難估計 部分已超“明債”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9日訊(記者 李月華)1月27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在“國研智庫論壇·新年論壇2018”上發表演講指出,2018年的中國經濟要做實、做優,而非“人為做高”,要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特別是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地方債務“明債”尚屬可控,隱形債務規模難以估計,有些地方已超過“明債”,風險因素積累并顯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李月華攝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李月華攝

  劉世錦指出,從國際經驗看,由高速增長到中速增長轉折過程中都不同形態地出現了比較大的金融風險沖擊,有些甚至發生了金融危機。從中國實際看,中國經濟轉入中速平臺后,吸收、化解、后推財政金融風險的能力和空間大為收縮。十九大提出,防范化解風險為三大攻堅戰之首,金融風險特別是地方債問題引起高度關注。

  對于如何處置地方債,劉世錦給出了應對方案。一是穩杠桿,不能加大風險隱患;二是軟著陸,防止處置不當引發新的風險;三是下決心解決政府、國企預算軟約束的問題,堅持中央政府不救助,地方政府可通過售賣資產、收縮資產負債表的方式還債;四是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速度觀,按可用、可融的資金規模決定建設規模,量力而行;五是更多地把資源投入到公共服務、創新發展、產業轉型升級,而非以前主要投入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等。

  對于經濟走勢,劉世錦判斷,2018年上半年總需求可能出現季節性回升,如果去杠桿、防風險的力度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速度難以為繼,下半年將會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出口、存貨、生產性投資可能有不同程度回升,形成對沖。中國經濟逐步進入終端需求趨穩,存貨、生產性投資等成為波動主因,即大L型下邊加小W型波動的狀態,有可能進入一個動能轉換、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較強的增長階段。

  他測算,今后三年,經濟增長速度還會有所回落,但是每年GDP增長6.3%,就可以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劉世錦強調,2018年的中國經濟應當通過降風險、擠泡沫、增動能、穩效益,提高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其中降風險是指降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降低部分企業過高杠桿率;擠泡沫是指擠掉部分城市的房地產泡沫;增動能是指增強指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動能;穩效益是推進各個行業形成正常盈利能力。

責任編輯:陳楚潺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