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逐漸停售保本理財產品 公募基金迎來新機遇

銀行逐漸停售保本理財產品 公募基金迎來新機遇
2018年01月29日 02:06 證券時報

【金融曝光臺315特別活動正式啟動】近年來,銀行卡被盜刷、買理財遇飛單的案例屢見不鮮,金融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 【在線投訴】

  一邊是銀行逐漸停止對保本理財產品的銷售,一邊是公募保本基金經歷了大規模轉型、清盤后存續規模越來越少。在監管層意欲打破剛性兌付的政策下,以“保本”為主打的理財產品逐漸退潮。

  凈值型產品將逐漸成為新的主流,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募基金能否再次迎來發展的新機遇?

  銀行、基金保本產品均落幕

  近期記者獲悉,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陸續停止保本理財產品的銷售,城商行的動作尤為明顯。

  據華東一家城商行內部人士坦言,將會在年前大規模地停止對保本理財產品的銷售,一些存續的封閉式保本理財產品也將在到期后不再繼續運作?!拔磥韺⒉辉賹Ξa品進行保本的承諾,會按照公募基金的方式進行凈值管理?!?/p>

  去年11月17日,央行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文簡稱征求意見稿),要求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管業務,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同時,對資管產品實行凈值化管理,不設定預期收益率,按凈值申購、贖回,不再保證投資人的收益,從根本上打破剛性兌付。

  銀行保本理財一旦將“保本”從宣傳中拿去,對投資者的吸引力無疑會大幅降低,而且,除了不能保本,也不再允許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時打出預期收益率。對銀行而言,發展了多年的模式將迎來新的轉變。

  根據普益標準數據監測顯示,2017年,各商業銀行共發行1183款凈值型理財產品,相比于2016年全年發行的756款,同比增長率高達56.48%。

  在公募行業,保本型基金或將落幕。

  2017年1月24日《關于避險策略基金的指導意見》(下稱“新規”)發布后,雖然監管層指出“保本基金”到期后都可以將名稱調整為“避險策略基金”后繼續運作,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基金公司大多選擇了轉型以及清盤。

  據不完全統計顯示,2017年約有30只保本產品到期,其中大部分選擇了轉型,或債券基金,或混合基金,亦有個別選擇轉型成為指數型和股票型基金,當然也有一部分選擇了清盤。

  據Wind數據統計,2018年將會有62只保本基金到期,2019年依舊會有最后的45只保本基金到期,這107只共計1692.02億元規模的保本基金也會逐漸迎來轉型或是清盤的命運。

  凈值型基金上位

  在征求意見稿中,監管層提出了“90天最短期限令”,這意味著3個月之內銀行保本理財產品將徹底消失,而這類產品也是銀行理財產品中占比最高的。

  滬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產品總監分析道,一直以來銀行基本牢牢占據了1個月到3個月期限的理財市場,雖然公募基金曾在2012年開始大規模發行短期理財基金,但期限也大都是7天、14天、28天為主,主要填補了銀行在這類期限上的空白。

  而隨著征求意見稿的出臺,未來基金公司將更容易去布局發行1個月到3個月的理財產品,而公募基金在凈值型產品的管理上有相當多的積累,比銀行有著更大的優勢。

  正如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雖然封閉式的保本理財產品消失,但是開放式的理財產品依舊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這類產品也大多類似于貨幣基金,靈活、便捷,但收益或許會低于公募基金的短期理財產品。

  同樣由于保本基金的逐漸消失,公募基金類保本產品也將迎來更進一步的發展空間。在上述產品總監看來,離開了“保本”這一名字后,保本基金將不再具有優勢,或許說相比公募行業一些其他產品失去了優勢,例如短期理財基金、債券基金,尤其是一些混合債基,而這些產品往往也可以通過CPPI策略實現保本的功能,向上的收益空間也更大?!白钪饕囊稽c,一旦投資者通過這些產品習慣了凈值型產品的運作,也就會更加偏好公募基金?!?/p>

責任編輯:謝海平

公募基金 理財產品 城商行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