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要80元,出租車漫天要價,安檢排隊太長差點誤機…你在機場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問題?“首屆金跑道獎·國內機場口碑評選”正在進行!【點擊投票】為機場打分,你說了算!
非常視點:“敬老換住宿”模式值得推廣
鄭桂靈
在杭州工作的碧晨(化名)生于1996年,她從未想過自己會在20多歲時住進養老院。今年4月,杭州市濱江區團委聯合該區民政局,在“陽光家園”養老院開展了一個鼓勵年輕人參與助老服務的項目,參與項目的年輕人每月為老人們提供不少于20小時的志愿服務,就能以每月300元的低廉價格住進養老院。碧晨試著遞交了申請,兩個月后,經過面試真的住進了養老院,和她一同入住的還有其他十位年輕人。
常言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可在杭州的這家養老院卻意外住進了一批年輕人,他們是“住戶”,更是以敬老換住宿的青年志愿者,他們主要的任務就是零距離“陪伴”老人。這種管理創意既為老年群體增添了幾分“青春”氣息,讓老年人不再孤獨,也為年輕人的租房之困找到出路,兩代人的融合更勢必產生“老少搭配,生活有味”的雙贏效果,此舉值得借鑒與推廣。
年輕人到城市打拼,首當其沖的就是要有房居住,正所謂“安居”才能“樂業”。每月只需掏300元、付出20個小時的助老服務時間,就可輕松住進一套30平方米的“標間”。如此低廉的租房價碼,足可吸引年輕一族的趨之若鶩,這可為破解年輕人的“租房難”困擾提供范例。
盡管老年人可以在養老院尋得同齡相聚,但“清一色”的白發族也同樣難脫寂寞與傷感。正如朱燮永老人的袒露心跡:當初老伴不肯來養老院,理由就是“睜開眼睛全是老人”。如今有了年輕人的入住陪伴,就猶如為夕陽群體注入了一股生機勃勃的“朝氣”,既可為老年人釋懷“空巢”之惑,也有助老年人找到自己當年的年輕態。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老年群體中“摻和”一些年輕人,有利于現代新知識、新技能的傳播與普及,有利于兩個不同群體的交流融合、各取所需、優勢互補、共同受益。老年人可以在年輕人的陪伴下,消除寂寞、培養情趣、找到快樂。年輕人既可在服務老人的過程中盡顯能耐、實現價值、得到歷練,學會與老年群體和諧共處,傳承好尊老敬老的中華美德,同時也可從老輩人身上感受胸襟、學到經驗、補齊短板、提升境界,這對消除代溝、增進和諧、互幫互助大有好處。
也許有人擔心,此舉會不會因“鳥居雀巢”而擠占本已緊張的老年資源?這個問題不難解決。首先,“養老”的含義并非只有老有所依、老有所居的物質層面,更有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等的精神慰藉,對于養老院來講,即便是以讓渡部分住房的成本換來老年群體的快樂,這種“質量”提升也是值得的。
其次,養老院實施“老少搭配”的雜居模式未嘗不可。一些生活在小區里的居家養老者,其實也是要面對混齡群居的現狀,既然“敬老換住宿”的志愿服務確有互助共贏的不錯成效,何不干脆在養老院辟出一些面向年輕人的出租用房呢?這或許可以成為養老機構的一種新的建設模式。
責任編輯:陳永樂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