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頭娃娃”重現,該全流程嚴肅問責
■ 社論
以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的作惡鏈條,喪失了基本人性,也是對法律威嚴的挑釁。
提起“大頭娃娃”,很多為人父母者仍心有余悸。那場十幾年前發生在安徽阜陽的食品安全事件,導致大量嬰幼兒出現營養不良綜合征,其惡劣影響至今未消。
如今“大頭娃娃”重現了。據報道,在湖南郴州永興縣,多名患者家長最近發現自己孩子身體出現濕疹、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等異常情況,后被確診為“佝僂病”,且都食用了一款名為“倍氨敏”的“特醫奶粉”。目前當地對此事立案調查,暫未發現有醫院和醫生參與此事。市場監管總局也已要求對此徹查。
令人心憂的是,在郴州,類似事件并非首次發生,早在2019年,媒體就曾曝光。今年3月30日,十幾位家長在“問政湖南”上發表“聯名信”,指控“大頭娃娃”“全因郴州兒童醫院醫生向患兒推銷奶粉所致”。
郴州市市場監管局已于今年4月16日調查核實過“舒兒呔”系列固體飲料,最終認定涉事公司誤導患兒家屬,而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醫院個別醫生,使用這些虛假宣傳材料,向患兒家屬推薦購買。另據報道,這些被推薦的家長來到店鋪后,又會接受導購員的“二次洗腦”。
“舒兒呔”未了,“倍氨敏”又生風波。套用導演北野武的話來說,災難并不是發生了兩起違法操作事件,而是近乎同一種違法操作發生了兩次。
回過頭看郴州這幾起“奶粉”事件,恐怕不是商家單純的虛假宣傳,而是有一條成熟的作惡鏈:門店虛假宣傳、將飲料賣給過敏孩子,銷售話術洗腦家長,而醫院和醫生也很容易被質疑存在“推薦客戶”的隱性操作——在“倍氨敏”風波中,當地調查稱,暫未發現有醫院醫生參與,那可能是被“挖坑”了。
在這個閉環里,監管是缺失的——如能卡住其中某一環,類似事件或可避免。成鏈條式的作惡,也需更全面追責,其中的每一環責任都應一一厘清、追究到底,否則就無法給受害兒童及其家屬一個完整交代。
有人說,事件中的家長也要反思、也有責任。問題是,涉及專業領域,指望家長去自行發現所有問題,然后出招破招,是不現實的,大部分家長都只能依賴醫生的專業意見及職業道德,還有母嬰店人員的良知。通報中有個細節,有家長到了被推薦的奶粉店鋪,看到包裝后質疑“固體飲料”字樣,卻又被導購員的一番說辭蒙蔽。
就目前看,醫生是否應對特醫奶粉等概念盡到必要的信息告知與風險提示,現實中又是不是盡到了對孩子和家長的責任,顯然值得討論。但有關門店的胡亂操作,顯然該成矛頭所指,成為監管靶心。
生命健康權是民眾最基本的幸福感來源。這里面,尤以嬰幼兒的生命健康最易牽動人心。以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的作惡鏈條,喪失了基本人性,也是對法律威嚴的挑釁。
永興方面表示,已啟動食品安全特別是嬰幼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市場監管總局也已責成湖南方面徹查涉事商家,依法從嚴從重處罰。希望此次事件的處理結果及當地的專項行動的成果能被固定和延續下來,把類似行為遏止在源頭,而不是追責總在傷害后。畢竟,公眾再也不想看到“下一次”了。
相關報道:
【事件始末】
【涉事方回應】
【監管介入】
固體飲料致大頭娃娃?市監總局:責成有關部門對涉事商家進行徹查
【行業亂象】
“大頭娃娃”事件生產商年銷售達1400萬元 起底幕后老板神秘身份
【媒體評論】
責任編輯:蔣曉桐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