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業與通脹:艱難的平衡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04:15 第一財經日報
魯政委 在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的記者見面上,面對媒體,溫總理堅定地表示:“(雖然)目前最大的困難是物價過快上漲和通貨膨脹的壓力,隱藏的風險是經濟可能出現的波動,(但)我們必須在這兩者之間走出一條光明的路”,“必須在經濟發展和抑制通貨膨脹之間找出一個平衡點”。 與以上表述一致,筆者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給出的2008年新增城鎮就業目標為1000萬人。這一目標較過去4年一直維持的900萬人的目標多出了1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目標也在過去4年4.6%控制目標的基礎上向下調整了0.1個百分點,確定為4.5%。在過去5年中,中國每年都超額完成了預定就業目標,超出幅度在70萬到180萬不等,由此也扭轉了2003年以前城鎮登記失業率持續上升的局面,使得2004年后出現了城鎮登記失業率每年下降0.1個百分點的難得局面。 然而與過去幾年顯著不同的是,今年政府不僅擔負著實現更高預期就業目標的任務,而且還同時擔負著控制“物價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脹”的艱巨使命,這兩大目標能夠同時達成嗎? 早在上世紀50年代末期,英國經濟學家W·菲利普斯就從英國1867年~1957年間的經驗數據中洞悉了失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交替關系,這一后來被命名為“菲利普斯曲線”的經驗規則隨后在許多國家被驗證,其由此也上升為宏觀經濟學中指導宏觀調控決策的基本理論依據。也就說,如果我們指望通脹率下降,就必須得容忍失業率有所上升;反之,如果希望多增加些就業,就不得不容忍更高的通脹水平。如果該規則在我國同樣具有普適性的話,那么,今年中國將在抑制通脹與增加就業之間面臨著極為艱難的抉擇。 利用經濟學中的就業彈性系數,我們可以大致測算出保證新增城鎮1000萬就業人口目標實現所需的經濟增長速度。2003年以來,我國城鎮就業彈性系數一直穩定在0.31~0.35之間,五年的算術平均值為0.33。也就說,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大約可帶動就業增加0.33個百分點。照此測算,如果今年要實現新增城鎮就業1000萬的目標,2008年GDP增速必須達到10.6%左右才行。 那么,由此帶來的問題是,以10.6%左右經濟增速使得城鎮新增就業目標實現之后,預定的通脹目標是否依然可望達成? 在前兩輪控制經濟過熱、抑制通脹的戰斗中,CPI無一例外是在GDP見頂之后才逐步出現回落。在1988年前后的那一輪,GDP增速在1987年見頂(11.6%),CPI則延遲到1988年見頂(18.8%),即CPI在GDP回調后的第一年見頂,在第二年出現回落;在1994年前后的那一輪,CPI則是遲至GDP出現回調的第二年才見頂,第三年才出現回落。之所以出現這種CPI延遲回落的情況,一個主要原因可能是GDP回調幅度較小,在這兩輪中,回調首年GDP相對峰值的下落幅度分別為0.3和0.2個百分點;而在CPI真正見頂回落的那一年,GDP則分別較上年大幅下降了7.2和2.2個百分點。由此顯示,沒有GDP所對應的總需求的明顯壓縮,將難以促使物價漲幅盡快回調。這其實是“菲利普斯曲線”效應在我國的表現。 對于2008年,頭兩個月CPI在春節和冰雪災害沖擊下,分別達到7.1%和8.7%的高位,要想實現預定的全年4.8%的目標,則必須使得隨后月份中CPI環比漲幅持續下落,而這可能需要我們不得不對經濟增長速度作出較大犧牲才有望達成。由此,“事不避難”的宏觀調控,在“積極就業”與“抑制通脹”的兩難中,如何錨定其中的平衡點,將不可避免地面臨著極為艱難的抉擇。(作者為興業銀行資金營運部分析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