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7日訊 “我們就是被花言巧語給騙了,我投資98000元,只收回來2000元,公司就跑了!”張大爺回憶起2018年5月跟隨李某到上海旅游考察度假村項目的經歷,仍然后悔不已。近日,福州市鼓樓區人民法院發布一則不法分子集資詐騙老年人案例,張大爺正是受害者之一。
據悉,2018年至2019年期間,李某等人精心布置了一個騙局,以高額利息為誘餌,像張大爺這樣的老年人成為李某等人的主要“誘捕”對象。李某伙同他人成立生態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虛構投資度假村項目,以老年人為主要目標,通過發傳單、打電話等方式向社會公開宣傳,允諾年利息24%,騙取47名集資參與人人民幣400萬余元。
近年,以“養老投資”為名,針對老年人群體實施的集資詐騙犯罪案件時有發生。
湖南高院日前發布的養老詐騙典型案例中,有一起涉案金額高達19余億元的非法集資案件。2005年至2019年11月,被告人李某某等人以“夕陽紅”公寓、孝德集團為名吸引老年人到公寓來養老、投資。他們通過召開推介會,在菜場、超市、廣場等公共場所散發傳單,并且宣稱投資的年利率可達8%-14%,以此來吸引投資者簽訂“入住合同”,收取“入住保證金”,從而變相非法集資。經鑒定,李某某等人集資詐騙金額為87583.13萬元,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額為192776.12萬元。
昆明市西山區人民法院依法審結的一起案件中,薛某協助周某某等人在西山區成立了某眾融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在參與管理期間,薛某明知該公司未正常開展業務,且公司對外宣傳的“健康養老基地”等投資項目也沒有經過市場監管許可,但仍以“投資養老”“理財”為幌子,向公眾許諾高息回報,用虛假宣傳的方式騙取多名集資參與人投入資金。西山區人民法院經審理后認為,被告人薛某的行為已構成集資詐騙罪,詐騙金額達280余萬元,數額特別巨大,法院依法對其判處重刑。
養老詐騙犯罪案件性質惡劣、危害極大,不僅給老年人造成經濟損失,還嚴重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睦。打擊整治養老詐騙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也是保持國泰民安社會環境的切實舉措。
為斬斷詐騙“黑手”,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等單位近日就打擊養老詐騙共同“亮劍”,啟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依法嚴懲養老詐騙違法犯罪,延伸治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涉詐亂象問題。
最新數據顯示,全國12337智能化舉報平臺共收到涉養老詐騙有效舉報線索11218條。公安機關共梳理存案1981起,現已破獲99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982人;集中抓捕涉養老詐騙犯罪逃犯53人;組織快破現案,已立案711起,破案559起,打掉犯罪團伙88個,抓獲犯罪嫌疑人990人。
在各地近期公布的養老詐騙案中,受騙的老年人一開始大多是被養老項目投資、免費健康服務等吸引。
李婆婆是一名退休教師,經老同事介紹,參加了某種植公司的活動。活動現場,業務員給李婆婆送了面條、食用油,還專門安排大巴,送李婆婆等人到外地“總公司”考察參觀。在業務員的熱情招待下,李婆婆接受了“投資建議”:投資3萬元,公司承諾年化收益24%。“當時就給我返了3個月利息1800元,還多送了1個月利息600元。”此時的李婆婆,已沉浸在對高回報的期待之中。
幾個月后,李婆婆找業務員了解情況,卻發現對方已失聯。隨著李婆婆等人的報案,養老詐騙案浮出水面。據孝感市孝南區人民法院通報,截至案發,該團伙共向142名老年被害人非法集資總金額511萬元,被害人年紀最大的90多歲。
多起養老詐騙案件顯示,一些不法分子為接近老年人,以贈送雞蛋、面條、醬油等小物品相誘惑,為的就是騙取老年人的信任,然后再以“高額回報”為誘餌誘騙老年人進行投資。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了受害人貪圖便宜的心理,加上老年人缺乏投資風險意識,以高利息、高回報、低風險為誘餌,誘騙老年人投資。
隨著社會各界反詐工作的開展,有部分老年人對于這樣的“免費”或者“高額回報”已經有所警惕。不法分子則開始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讓他們先嘗到甜頭,再加大投入。
部分犯罪分子甚至會通過偽造國家機關許可證件,組織“實地考察”等形式,進一步加深中老年人群體的錯誤認知,最終達到騙取財物的目的。
“公司接待我們去上海考察度假村,有專人介紹旅游項目、帶我們游玩,說這些年旅游項目投資非常賺錢,承諾給我們高額利息……”在鼓樓區人民法院披露的案例中,受害人張大爺就參與過這類“實地考察”。
而老年人對新型犯罪形式和詐騙手段缺乏了解,辨別能力弱,容易聽信虛假宣傳。不法分子又針對中老年人群體的身心特點構建詐騙話術,承諾子虛烏有的高額回報及其他虛假權益以設置連環騙局,使老年人群體陷入錯誤認識而將所謂“投資款項”交付給犯罪分子。
面對形形色色的騙術,老年人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貪圖小利,不輕信他人,凡是有人讓自己出錢,一定要多一個心眼。
同時,老年人平時也要多關注新聞媒體、社區宣傳欄、標語等,了解當前多發的各類詐騙手段,提高警惕,加強對詐騙伎倆的識別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人受騙的原因并非僅因為甄別信息能力相對較弱。
不少老年人的子女往往很難常陪同在父母身邊,難以及時與父母溝通,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老年人渴望得到親情關懷的心理,從開始的每天電話問候到定期或節假日上門問候,借助“噓寒問暖”的方式一點點地解除了老年人的心理防備。
作為子女,如果確實無法做到時刻陪伴,也應盡可能抽時間陪伴老人、常回家看看,讓其充分感受到來自子女的關愛,降低老人的失落感和孤獨感,不給騙子打親情牌的機會。
老年人也要樹立防范意識,遇事多找子女商量,不要輕信別人的話,遇到問題多和子女溝通,如有疑問及時聯系公安機關核實,發現自己受騙,及時報警處理。
責任編輯:宋源珺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