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收益高位堅挺 互聯網金融產品“一寶”難求

銀行理財收益高位堅挺 互聯網金融產品“一寶”難求
2018年03月08日 17:59 中國新聞網

  節后理財產品收益高位堅挺 互聯網金融產品“一寶”難求

  經過春節的空當期以后,投資者理財需求增加,近期不少銀行都紛紛加快發行理財產品的節奏。與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節后銀行理財收益依然保持不錯的勢頭,記者走訪發現,銀行、券商理財產品仍普遍保持了超過5%的預期收益率。與此同時,互聯網寶寶類產品在監管加強和限購的背景下,也出現“一寶”難求的局面。

  業內人士認為,2018年貨幣市場政策整體上還是偏緊的,從長期來看,今年利率走高的概率較大,所以理財產品收益下降的空間不大,銀行理財收益率可能會延續2017年的上漲趨勢。不過,需要投資者注意的是,在打破剛性兌付的情況下,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或將逐步退出市場。

  A 銀行理財收益保持高位

  省城市民張女士過完年剛上班就購買了一款收益率為5.2%的銀行理財產品,她直言今年將把更多的資金放回至銀行理財中,“銀行理財現在收益率也比較高,最主要的是比那些P2P平臺的產品感覺更安全。”往年,長假一過,理財產品的高收益便會應聲回落,而今年不同,節后的理財市場依然保持著較高走勢。記者注意到,春節后的理財市場,無論是銀行,還是券商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都依舊保持堅挺。

  “這幾天我們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仍處于5%左右的高位。”記者昨日走訪省城的一家銀行網點,其理財經理對記者表示,春節后該行發行的一款33天的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了4.80%-4.85%,3個月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5.10%-5.15%,一年期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則是5.20%-5.23%。太原一家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往年春節后銀行理財產品的高收益都會出現下降,今年節后新發行的銀行穩健型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依然堅挺。記者走訪也發現,多家銀行均有5%以上的理財產品出售,一家城市商業銀行近日推出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更是達到了5.45%,連續幾天被秒光。

  據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周,銀行在售的1083款銀行理財產品中,平均預期收益率4.76%。除結構性產品外,562款產品 (占比51.89%)預期收益率在5%及以上;396款產品(占比36.57)的收益率集中在4%至5%區間。值得關注的是,2月24日在售高收益銀行理財產品中,有3款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在7%(含)以上。

  相比較銀行,券商發行的理財產品同樣保持高位。記者注意到,多家券商春節后發行的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也都在5%以上,起投資金也僅為5萬元。

  對此,銀行人士表示,今年節后國內外市場利率仍然較高,是推動節后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高企的重要因素。未來一段時間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大幅度下降的概率不大,穩中有升是最可能的趨勢。

  B 監管加強互聯網“寶寶”限購難買

  除了銀行理財,互聯網金融憑借其操作簡單、收益較高、期限靈活等優勢,已經成為不少年輕人青睞的主流理財方式之一。記者了解到,曾經受到市場熱捧的余額寶,因為限購,在春節過后重現“一寶”難求的現象。

  “今日額度已用完,明日09:00開售。”春節過后,很多人突然發現,買余額寶要靠搶了。支付寶不僅取消了余額自動轉入余額寶的功能,現在購買余額寶還得像雙11一樣搞“搶購”。

  根據支付寶的通告稱,自2月1日,天弘基金設置余額寶每日申購總量,自動轉入功能暫停執行,而且每日9點限量發售。實際上,這已是過去一年中,余額寶的第四次升級限制:2017年5月末將個人賬戶最高持有額度由100萬降至25萬;8月份再次向下調整至10萬元;12月份,余額寶設立單日購買額度2萬元的上限,單個賬戶最高持有額度仍為10萬。

  “銀行的理財產品普遍起投資金比較高,所以我還是準備把年終獎全部買余額寶。”這兩年已經習慣把工資存入余額寶的市民黃女士告訴記者,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和券商理財產品起投金額都會有一定起始資金的要求,而互聯網金融平臺并沒有這樣的限定,即使投資者的資金只有幾十元、幾百元也能進入,因此更適合像她這樣的年輕投資者。數據顯示,上周,74只互聯網寶寶產品的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為4.22%,比春節前一周下降了0.07個百分點。而余額寶的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為4.10%,在全部74只寶寶中位列61名。盡管如此,余額寶近期每天依然都處于搶購狀態,每天早上9點開售,很快額度就賣光了。

  不過,隨著余額寶被“限購”,打破了隨時存取的習慣,也讓一些投資者的目光開始轉向別處,“余額寶規則變了,現在每次稍微晚點就會搶不到,只好打算買點銀行短期的理財產品,或者別的寶寶類產品。”市民高先生告訴記者。

  C 理財不再保本凈值型理財產品將成新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理財市場上出現多個與往年不同的狀況,不僅銀行理財收益高位堅挺、余額寶等寶寶類貨幣基金開始限額,P2P等互聯網金融平臺遭遇強監管落地之年,銀行理財產品也隨著資產管理監管細則的逐步落地而面臨打破剛性兌付的局面。

  2017年11月,一行三會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 (征求意見稿)》,其中明確規定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簡而言之,未來隨著新規的逐步落地,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或將逐漸退出市場,實現凈值化轉型。政策意在打破剛兌,讓資管回歸“代客理財”的本源。

  與目前的理財產品不同,凈值型產品不會保證預期收益率,客戶投資錢賠了還是賺了,取決于這款產品的凈值。記者了解到,隨著監管要求的明確,未來極有可能90%以上的銀行理財產品將轉型為凈值型產品。現在,很多銀行都對凈值化產品進行了提前布局,在18家全國性銀行(包含國有大型銀行及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有17家已推出凈值型產品。

  太原一家股份制銀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傳統封閉式理財產品有固定投資期限,在產品到期前,無法贖回資金;而凈值型理財產品較傳統封閉式理財產品更有流動性,產品的期限是開放式的,每月或每季都有開放日,申購贖回相對更靈活。且凈值型理財產品掛鉤不同市場,為投資者提供多個債券市場通道,投資范圍更為廣泛。

  此外,凈值型理財產品不承諾收益,可提供凈值查詢,用戶在開放期內進行申購、贖回,類似于開放式債券基金,比一般的理財產品風險高,但是在市場行情比較好時,收益會比普通的理財產品要高。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凈值型產品的歷史凈值所計算的年化收益率,只能代表其歷史上的收益率情況,而不是像預期年化收益率那樣反映未來,所以在購買凈值型產品時要關注未來行情。

  因此,隨著凈值型理財產品逐漸替代傳統封閉式理財產品之后,投資者在選擇凈值型理財產品時,要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和流動性需求,選擇風險等級和產品周期符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需求的產品。另外,投資者要慎重選擇產品發行人,優先考慮投資管理能力較優的銀行發行、管理的產品。

  本報記者 薛皓中

責任編輯:楊暢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