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PGX導讀:75年來,我國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不斷完善產供儲銷體系,持續加強油氣管網互聯互通水平,加快能源科技自主創新步伐,體制機制改革與時俱進,行業保供穩價成效顯著,綠色低碳轉型扎實推進,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油氣,作為重要的一次能源,是支撐我國工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繁榮穩定的“壓艙石”。
回望來時路,這是極不平凡的75年。我國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創造了從“一窮二白”到原油穩產基本盤不斷夯實,天然氣連續7年增產百億立方米以上的良好局面。
奮進強國路,這是辛勤付出的75年。石油人以“我為祖國獻石油”為己任,描摹了“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奮斗畫卷,只為“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
75年來,我國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不斷完善產供儲銷體系,持續加強油氣管網互聯互通水平,加快能源科技自主創新步伐,體制機制改革與時俱進,行業保供穩價成效顯著,綠色低碳轉型扎實推進,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75年來,我國原油年產量從實施一億噸“大包干”躍升至2.09億噸,天然氣從無足輕重到年產量2324億立方米;“織網”“擴網”步伐不斷加速,全國長輸油氣管網總里程約19萬千米;總煉油能力升至9.36億噸/年,穩居世界第一,不斷書寫穩中求進的新答卷。
供應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這75年,我國油氣行業不斷提升國內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
——端牢能源飯碗,大力推進增儲上產。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石油工業逐步恢復。隨著大慶油田的發現和投產,我國石油產量從1949年的12萬噸快速增加到1965年的1132萬噸,結束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1966年以后,隨著勝利油田、大港油田、長慶油田等一批較大型油氣田的相繼建成,“華北無油論”的“金科玉律”不復存在。1978年,我國石油產量突破1億噸大關,徹底摘掉“貧油國”的帽子,進入世界主要產油大國行列。
同期,我國天然氣產量實現從無到有,經歷了一個快速增長階段。直到1979年,“中國天然氣之父”戴金星院士智破“一元成氣論”,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取得重大進展,儲量增長進入了高峰期,尤其是1991~1995年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相當于過去40年的總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的科學指引下,2019年,國家能源局制定了油氣行業增儲上產“七年行動計劃”,我國油氣探明儲量持續高位增長。
截至2023年底,我國原油產量達2.09億噸,國內原油2億噸穩產的基本盤進一步夯實;天然氣產量連續7年增產百億立方米以上。
——深挖資源潛力,筑牢接續發展基石。
我國油氣企業堅持集中勘探與精細勘探并重,在常規油氣、頁巖油氣及海域勘探中取得多項重大發現,形成新的儲量增長高峰期。
向地球深部進軍。塔里木盆地,中國石油深地塔科1井鉆探深度突破1萬米、中國石化“深地一號”躍進3—3XC井測試獲得高產油氣流;四川盆地,川西氣田攻關形成超8000米井深的精確中靶軌跡控制技術和投產關鍵技術,年產能預計達20億立方米。
非常規油氣增儲上產漸成主力。頁巖油勘探開發穩步推進,2023年頁巖油產量突破400萬噸,再創新高;頁巖氣實現跨越式發展,在短短5年內,產量從2014年的12億立方米增長到2018年的109億立方米,其后兩年再換“百”字頭,2020年達到201億立方米,高效建成涪陵、長寧—威遠、昭通3個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致密氣產量規模持續擴大,不斷夯實鄂爾多斯、四川兩大資源陣地,年產量超過600億立方米;煤層氣開發利用實現躍升,2023年全國煤層氣產量117.7億立方米,上產領域從中淺層逐步向深層推進。
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挺進深海。先后發現渤中26-6、墾利10-2等億噸級油田和渤中19-6、陵水17-2(深海一號)等千億立方米級氣田,儲量基礎進一步夯實。特別是2018年以來,原油產量增長超過1300萬噸,占全國原油增量的60%以上。
體制機制改革縱深推進
這75年,我國油氣行業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政策、規劃引領等手段,不斷推動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多元化供應體系逐步建立,油氣管網互聯互通能力持續加強,油氣系統安全運行和抵御風險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從“摸著石頭過河”到“逢山開路、遇河架橋”,1979~1997年,我國石油工業通過推行多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逐步構成了上下游分割、海陸分家、內外貿分治管理的體制格局,先后成立中國海油、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三大具有行業管理職能的專業化公司,實現石油工業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轉變。
1998~2012年,持續改革的油氣行業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蹚新路”——能源管理從專業化向綜合化轉變。2008年,國家能源局成立,包括石油天然氣在內的能源行業管理職能并入國家能源局;原油價格與國際接軌,國內成品油價格對國際原油價格波動的反應更加靈敏;民營、外資等各類企業踴躍進入石油石化行業,頁巖氣礦權招標于2012年5月首次對民營企業開放。
2013年后,我國油氣領域進入全面深化改革階段。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我國油氣體制改革的思路和任務。提出改革油氣管網運營機制,推進國有大型油氣企業干線管道獨立,實現管輸和銷售分開。
2019年12月9日,業界高度關注的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管網集團”)正式掛牌成立,促進了油氣產業上下游開放市場和更多經營主體進入,形成了上游油氣資源多主體多渠道供應、中間統一管網高效集輸、下游銷售市場充分競爭的“X+1+X”新格局。
國家管網集團成立以來,我國油氣管網基礎建設加速建設,“全國一張網”不斷完善,預計2024年新增管道里程將超過4000千米。
一條條管道的延伸擴展,增強的是油氣系統靈活調節能力,提升的是油氣資源儲備應急能力,反映的是我國油氣體制機制改革“換擋提速”正當時。
《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顯示,目前我國基本形成油氣“全國一張網”。截至2023年底,全國長輸油氣管網總里程約19萬千米,其中原油管道3.3萬千米、成品油管道3.3萬千米、天然氣管道12.4萬千米。
關鍵技術裝備加快突破
這75年,我國油氣行業關鍵技術裝備加快突破,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向“創新、主導”的加速轉變,行業發展核心動能顯著增強。
在陸地,油氣勘探開發向“納米級”頁巖系統、“萬米級”超深層、“百年級”老油氣田進軍——
2023年,伴隨我國自主研發的12000米特深井自動化鉆機研制成功,兩口萬米科探井先后在塔里木、四川盆地鳴笛開鉆,開啟我國深層油氣勘探開發地下萬米“長征”,助推我國油氣資源探索發現邁入“中國深度”。
隨著井越打越深,我國石油核心鉆井裝備技術也在從引進到自主研發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并取得突破。塔里木油田與寶石機械合力研發的國內首臺四單根立柱9000米超深井鉆機,提升能力達673噸,可輕松吊起一架滿載的空客A380飛機;與寶雞鋼管合力研發出“超級13鉻油管”,以其更強性能和更低成本,在同區塊和進口油管的“擂臺賽”上大獲全勝……一系列國產“石油重器”陸續問世,支撐了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準噶爾盆地等重要增儲上產地區的超深層勘探開發。
非常規領域,攻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油氣勘探開發相關理論和技術體系,突破海相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有力支撐涪陵頁巖氣田穩產,使我國成為北美以外首個實現頁巖氣商業開發的國家。
在海上,深水勘探開發及工程技術裝備實現歷史性突破,研發出一批海洋油氣工程重器,推動我國海洋油氣勘探開發全面進入超深水時代——
“深海一號”能源站實現3項世界級創新、攻克13項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推動海洋油氣勘探開發能力向1500米超深水跨越;歷經40余年自主研發的“璇璣”定向鉆井與隨鉆測井系統,精準控制地下數千米的鉆頭“瞄著”油層去,“聞著”油味鉆;深水、淺水水下采油樹和海洋拖纜、海底節點地震勘探采集裝備均實現國產化自主研發……
在利用關鍵技術裝備提升行業“含金量”的同時,產業“含綠量”對于推動油氣行業綠色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大力推進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建設“近零”排放油氣田示范區;在傳統加油站、加氣站建設油氣電氫綜合交通能源服務站,探索氫能管道輸送;利用油田廢棄井站及周邊空地建千萬千瓦風電、光伏自發自用項目,滿足油田超20%的用電量……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能源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我國油氣行業正以技術裝備革新賦能油氣勘探開發,兜住油氣資源自給自足的戰略底線,以實際行動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交出了一份份優異的答卷。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