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邱利 陳鋒 北京報道
2021年,隨著資本市場火熱,公募基金也順勢出圈,“長期投資”的口號傳遍街頭巷尾,基金公司扎堆發行三年持有期產品,且盡遣主力上陣。
如今,基金封閉三年之后,陸續到了贖回日期,基金業績卻頗為慘淡。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2日,在2021年成立的27只三年持有期產品“全軍覆沒”,虧損率普遍位于30%至50%區間,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經理執掌。
三年期產品業績慘淡
2021年以來,不少公募機構布局三年持有期產品,引導投資者通過長期投資做“時間的朋友”。然而,已到期和即將屆滿的持有期產品業績卻十分慘淡。
根據Wind數據,剔除三年期養老目標基金、債券基金以及FOF基金,在2021年內發行的,共有27只三年持有期產品(僅統計A類份額),截至8月22日,成立以來收益率全部“告負”,且七成產品累計虧損超過30%,例如申萬菱信樂道三年持有、安信優質企業三年持有A、匯添富數字經濟引領發展三年持有A等產品,均淪為“六毛基金”。
目前,已有19只產品完成了首個三年運作期,而剩余8只持有期產品,即將在今年8月26日至12月進入開放贖回狀態。
從業績來看,即將“解禁”的8只基金,截至8月22日,最新規模合計為139億元(AC類份額合并)。其中,跌幅最大的是劉格菘旗下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A,成立以來累計虧損58.27%,最新規模為74.94億元;東方紅啟興三年持有A、嘉實策略視野三年持有期、東方紅智選三年持有A,成立以來分別虧損50.74%、47.22%和41.44%;富國均衡成長三年持有A、安信優質企業三年持有A、泰康優勢精選三年持有期成立以來均跌超30%。
“恰逢市場高位發行”
事實上,持有期產品設立初衷是為了讓投資者“管住手”,減少頻繁交易、追漲殺跌等不成熟操作而導致凈值虧損。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類產品不僅能為投資者把握市場長期機遇,也有利于為基金經理緩解贖回施壓,更好地執行中長期投資策略,而三年持有期還暗含了對A股波動周期的預判。
記者采訪了解到,成立時點、市場環境、基金經理投研能力、頻繁調倉以及中途離任等因素,均是導致持有期產品虧損的主要原因。
“基金成立時間節點,恰逢市場高位,導致后續市場回調時業績承壓。”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創始發起人袁帥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市場風格的切換和變化,也會對基金業績產生顯著影響;再者,產品定位的合理性及與當前市場環境的契合度也是關鍵因素;最后,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和投資策略的有效性直接決定了基金業績的好壞。
資深金融人士、傳播星球APP聯合創始人由曦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當市場風格和熱點轉變時,持有期產品可能因為資金的流動性和收益分配等問題,而受到一定影響。其次,基金的管理能力是否強大、投資策略是否有效、管理團隊的穩定性和投研能力等因素,都會影響基金業績表現。
“基金的產品定位和策略也可能會影響其表現。”由曦指出,如果基金的投資策略與市場趨勢不符,或者基金資產配置不合理,業績表現可能會受到影響。
受港股互聯網下跌拖累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恰逢公募“抱團”行情瓦解,熱門賽道輪番大跌,不少在2021年發行的持有期產品,重倉了港股互聯網、新能源、醫藥等板塊,經歷了長達兩年多的漫長下跌。
具體到產品,安信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成立于2021年11月,由基金經理陳一峰和張明共同管理,陳一峰是安信基金旗下“名將”,現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兼研究總監,截至今年8月22日,該基金成立以來累計回報率為-32.57%,最新規模為18.57億元。
2022年一季度,安信優質企業三年持有首份定期報告顯示,股票市值占基金總資產比例高達90.54%,這意味著該基金成立不久后便保持高倉位運作,前十大重倉股包括寧德時代、隆基綠能、華友鈷業等新能源相關個股。
Wind數據顯示,寧德時代、隆基綠能、華友鈷業2022年一季度區間漲幅分別為-12.87%、-16.25%和-11.34%。
進入2022年二、三季度,安信優質企業三年持有加倉港股互聯網和醫藥板塊,快手、美團、藥明康德等陸續被買進前十大重倉股。
而彼時,港股互聯網板塊正震蕩下行,例如,從2022年3月31日到2024年8月22日,快手的區間漲幅約-44%,美團的區間漲幅約-52%。
如今,該基金距離開放申贖僅剩2個多月。為進一步了解情況,《華夏時報》記者8月22日向安信基金公開郵箱發送采訪函并請求將郵件轉發至相關部門,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具體回復。
由曦認為,提高基金業績需要從多方面入手。首先,基金管理人需要深入研究市場趨勢和投資策略,制定合理的投資組合和資產配置方案,以適應市場變化。其次,基金管理人需要注重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避免追漲殺跌和頻繁交易,以降低投資風險。此外,基金管理人需要保持穩定的團隊和管理能力,以確保基金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責任編輯:麻曉超 主編:夏申茶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何俊熹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