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旗下“全天候科技”,悅讀更多請登錄www.awtmt.com 或關注微信號“全天候科技(ID:iawtmt)” 。
前幾個月,幣圈投資人劉浩(化名)買了大量以太幣,參與了一些區塊鏈項目的私募,他準備“梭哈”一把,實現“一幣一嫩模”。
誰曾想,結果卻是損失慘重。最近恰逢熊市,比特幣、以太幣等主流數字貨幣大跌,二級市場一片慘淡,上交易所破發的代幣越來越多,劉浩錢包里的AAC、HEC、Show等代幣接連破發。
全球虛擬貨幣市場波動劇烈,項目方跑路、項目被曝虛假包裝、團隊散伙、無人負責等狀況頻頻出現。在北京,Arts項目聯合創始人蔣杰成為首個被抓的ICO項目創業者。本想借ICO實現財務自由的他卻被投資人以“欺詐”名義送到北京金融局信訪辦公室。
Arts于今年1月8日開始私募,私募總量為10億,募集25000ETH-35000ETH,代幣價格約為0.66元。1月20日,Arts上線澳洲U網,但上市當日就嚴重破發,目前交易所已暫停其交易,暫停交易前的最新價為0.12元。
破發導致大量投資人受損,他們一一揭露了Arts背后虛假宣傳、虛設項目、偽造項目支持者、暗箱操作等罪狀,最終將項目負責人扭送至監管機構處理。
今年以來,代幣破發開始成為普遍現象,區塊鏈私募投資不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市面上甚至出現了由區塊鏈保險團隊開發的“破發險”,為投資人提供風險保障服務。
“目前代幣市場比較粗暴,很多公司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一份BP很難衡量項目的價值,未來,隨著優質項目越來越多,劣質項目的破發現象會長期存在,資金將爭搶優質項目,這是市場的選擇。”區塊鏈專家、比萊資本創始人曾林釧告訴全天候科技。
新幣破發導致幣圈新貴們的財富重新洗牌。
在炒幣微信群里,劉浩看到一個消息:熱度鏈發行就破發,一路跌,用戶都到北京公安局舉報詐騙了,鬧得挺大,今天直接翻倍。
群友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道:
“還有這套路!”
“怕被抓。”
“看哪個項目敢破發?”
Arts項目創始人被抓的新聞讓不少區塊鏈項目發起者不敢輕易破發。全天候科技了解到,現在一些交易所開始要求代幣項目方準備一筆資金,用于上交易所后托市,一旦價格跌破首發價,項目方必須用大量資金收購代幣。
這不再是草根的游戲,資本的影響力開始日漸顯著。
劉浩混跡多個微信群,他略做統計,在之前幾個月的大牛市中,真正賺到錢并且套現的人并不多。群里有一個深圳的姑娘,她在EOS上一輪高位套現1800萬,當天下午便辭去了工作,開始了財務自由的新生活。
這個消息鼓舞了一批新投資人,不過,除了少數嗅覺靈敏的成功套現者,大多數人被困在熊市,動彈不得。
比特幣不斷下挫,群里有投資人開始抄底,往往抄底之后,比特幣還在跌,大家的耐心逐漸被消磨掉。
劉浩收到朋友發來的短信:“千萬不要借錢抄底,不要把利潤也賠進去了,忙活大半年,利潤都進去了,也沒享受生活,只讓自己身心俱憊。”
在一些投資人看來,這場熊市是技術性調整,同時,政府不斷釋放監管消息,在恐慌的情緒中,投資人不斷割肉。
在幣友群體里,一些堅定的持有者們相信:春節過后,熊市狀況會有改善,因為在春節人口大遷徙的背景下,一些新貴們會在家鄉炫耀財富,普及炒幣知識,一批新韭菜將會成長起來。
劉浩告訴全天候科技:人們都想發幣圈錢,不想買幣,市場不跌才怪,次新韭菜大多被套,新韭菜正在培育過程中,還沒有形成購買力,市場情緒不高。
一名畢業于早稻田大學的日籍華人,正在日本發起一個區塊鏈融資項目,他原本打算在私募階段募資5萬以太幣,在這場熊市中,他幾番斟酌,決定將募資額度從5萬降低到3萬。而另一個相似的區塊鏈項目在國內私募融資了8萬個以太幣,因為趕上了上一輪牛市。
這位日籍華人邀請一些投資圈的朋友幫忙做FA(財務顧問),引薦國內的PE和VC參與私募融資,但是FA給他的反饋是:適當壓低私募價格,上交易所后不可以破發,不能損害機構投資人的利益。也有朋友建議他在熊市開發產品、籌措資源、打通交易所的關系,等牛市到來之后上線交易所。
曾林釧曾參與工信部區塊鏈標準的制定,他告訴全天候科技:鏈圈是從2015、2016年出現的,當時鏈圈的人專注做技術研發,后來發現,如果市場上只有聯盟鏈、沒有代幣,很多公司的利潤很低,難以存活,所以區塊鏈項目發行代幣是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現象,還會長期存在。
等待牛市,成為當下區塊鏈參與者們最普遍的狀態。
在業內人士看來,新幣破發的原因比較復雜。
Paul在美國波士頓有多年精算從業經驗,他告訴全天候科技:目前多數的項目團隊處于非常早期的發展階段,一些甚至產品還沒上線,無法通過數據和事實支撐幣值;此外,因為成本、經驗等因素,項目方很難做到有效的市值管理;同時,市場的大幅波動增加了投資人對短期價格風險的關注,這種情緒又反過來增加了項目方市值管理的壓力,市場正在進入“越破發越短線、越短線越破發”的死循環。
2016年底,ICO開始火爆,精算師出身的Paul感受到其中的風險和商機。去年底,他成立了全球風險交易所(GRE,Global Risk Exchange),這是一個基于以太坊的、分布式的、全開源的全球風險度量和交易市場,旨在幫助全球的機構和個人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來進行風險管理和交易。GRE獲得了分布式資本和千方資本的投資孵化。
今年1月,在東京的區塊鏈會議上,Paul嗅到了關于“破發”的商機,開發了“ICO代幣破發險”。
破發險是如何運作的?Paul舉例:假設ABC Token在X交易所發行破發險,即以ABC Token上幣時間的初始發行價和24小時后的成交價格做比對,判斷是否觸發賠付,以X交易所的公開數據作為依托。
在這個過程中,GRE提供了圍繞ABC Token破發的風險交易撮合機制、風險概率的測算,以及合約執行中的權益分配管理,這款“破發險”的目標用戶包括ABC Token團隊自身、其早期投資者、以及其他投資者。
破發險并非Paul首創。2015年正值A股牛市,雪球就曾推出“跌停險”,這也是當時雪球進軍保險業后,推出的首支互聯網保險產品。但這支產品后來被監管層叫停。Paul推出的“破發險”看上去和雪球的跌停險類似。
“現在一旦破發,投資人就會要求退幣,會投訴,甚至把負責人送到金融局,買破發險也許可以幫助投資人保護自己的權益。” Paul說。
幣、鏈圈市場的快速迭代,讓原本粗暴的游戲越來越接近傳統金融機構的運行規則,這是市場回歸理性的開始。
上世紀20年代,在SEC出現之前,美國的股票市場同樣充滿了泡沫和欺詐,但正是那個時候,現代的金融公司例如高盛和摩根財團成立;在SEC成立后,紐約交易所為了規范股票市場,促進了現代注冊會計師CPA制度和現代會計制度GAAP制度。
遠望資本合伙人田鴻飛把如今的區塊鏈世界比作傳統金融的平行宇宙——專業的數字投行發行商和數字基金也正在出現和積累自己的品牌;他預測,2018年,專業的數字投行、代碼審計公司都會出現,數字貨幣交易所在批準新幣交易之前會要求由專業的保薦機構和代碼審計公司的審計報告。
“接下來,空氣幣基本不可能被發行出來,因為現在的發行和上交易所都是連動的,由專業機構運作。這些專業機構基于自己的聲望而不會選擇發行空氣幣”, 田鴻飛告訴全天候科技,“有能力做公鏈并聚焦于區塊鏈技術的企業,其公鏈幣值將會迅速增值;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為了ICO而ICO的公司,將會被專業發行機構和交易所鄙視。”
在曾林釧看來,真正做實事的區塊鏈團隊,是沒有動力破發也要ICO的,對項目發起人來說,熊市里最好的方法是發行10%的代幣,用這些資金招募最優秀的程序員,做最極致的產品,把剩下90%的代幣推到更高的價值。
投資人劉浩面對慘重的損失,默默選擇了鎖倉。比特幣大V李笑來更新的一條微博讓他印象深刻:“高賣低買,這么簡單的道理,99.99%的人永生都做不到。”
劉浩相信牛市還會到來,新韭菜們忙于割肉,老韭菜們從短線操作者被逼成了價值投資者。
責任編輯:謝海平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