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金融雜志
導讀: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國家治理的薄弱環節,金融機構應當著眼于“善治”“精治”“共治”,以金融賦能鄉村治理
作者|胡建斌「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理事長」
文章|《中國金融》2024年第23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強調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要求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
作為因農而生、伴農成長的農村金融機構,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以下簡稱江蘇省聯社)帶領全省農商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立足當地開展特色化經營,積極發揮農村金融功能作用,努力為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聚焦鄉村文明建設,聚力支持農文旅融合發展,推進“善治”
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強金融支持鄉村全面振興專項行動的通知》,將金融賦能鄉村文明善治列為金融賦能鄉村治理專項行動的首位,要求持續創新金融支持農文旅融合模式。金融機構應當著眼于“善治”,立足地方特色文化、優勢資源,賦能農文旅融合發展。江蘇省聯社依托鄉村資源、生態和歷史人文優勢,積極發揮文化、旅游、金融三者融合疊加效應,落實惠民、利民、暖民心舉措,助力把鄉村文旅產業打造成“三農”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量體裁衣,滴灌鄉村旅游。鄉旅經營主體是發展鄉村旅游的支撐。江蘇省聯社緊緊牽住這一“牛鼻子”,與省文旅廳簽署共促鄉村文旅發展框架合作協議,推出全省首款專項支持鄉旅產業發展的信貸產品及專屬服務平臺,打造鄉旅特色支行、鄉旅金融驛站,依托“E路有我”平臺,開辟鄉村旅游特色紀念品、農產品展銷專區,持續打造“大美江蘇鄉村行”鄉村旅游系列直播活動,幫助農民代銷農產品,提升地方文旅產業和農特產品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點石成金,留住古韻鄉愁。江蘇省聯社專門出臺《關于認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全力為加快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提供金融支持的實施意見》,指導和支持省內農商行根植農村特色與傳統文化,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例如,江蘇省昆山市錦溪鎮因土窯燒制聲名遠播,至今保留著清代的御用金磚土窯集群,為更好地傳播古窯文化,江蘇省聯社引導轄內農商行一方面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支持古窯燒制綠色改造,另一方面創新推出“建房貸”支持當地農戶按照村落整體規劃翻建舊房,最大限度契合古窯文化特色,為當地百姓留住了一抹古韻鄉愁。
聚焦數字鄉村建設,聚力推進數字化轉型,推進“精治”
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快速發展,為鄉村建設提供了更加科學高效的治理方式。金融機構應當著眼于“精治”,借力數字技術,大力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推動涉農金融業務流程、政務服務渠道數字化升級,助力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江蘇省聯社加強現代技術運用,完善金融“一件事一次辦”綜合應用場景,打通金融和政務服務末端壁壘,構建起更加公平、普惠、智慧、便捷的辦事服務體系,有效賦能鄉村治理。截至2024年9月末,全省農商行支持鄉村建設規劃管理貸款余額達87.9億元,支持數字鄉村建設貸款余額達37.4億元。
打造“農商·蘇服辦”,讓農民“舒服辦”。為加快構建“15分鐘政務服務圈”,江蘇省聯社與省政務辦聯合創建“農商·蘇服辦”品牌,推動農商行網點柜臺和各類智能機具在辦理常規金融業務的同時,還可以辦理人社、醫保、民政、交通等領域的260余項高頻政務服務,有效延伸了政務服務前沿。截至2024年9月末,全省“農商·蘇服辦”網點達2600個,月均辦理各類政務業務11.2萬件,占全省“蘇服辦”銀行渠道總業務量的90%以上;發行社保卡4728.5萬張,占全省總發行量的55%;代發116個惠民惠農補貼項目資金,惠及1450萬戶農戶。
打造“農商·就近辦”,讓農民“在家門口辦”。為打通基層服務“最后100米”,江蘇省聯社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從客戶和群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出發,在原有農村金融服務點“村村通”的基礎上,全力打造政務、村務、商務和金融服務“四務”融合的金融便民服務示范點,使其成為政務、村務、商務和金融服務的辦理中心、致富信息的交流中心、鄉村治理的議事中心、商務物流的匯聚中心。截至2024年9月末,全省已建成“四務”融合的金融便民服務示范點120個、“人社就近辦”服務點329個、“醫保15分鐘服務圈”服務點261個、代辦村務服務點259個,引入電商物流服務點240個,老百姓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優質高效的金融、政務以及生活服務。2024年以來,各農村金融服務點還開展了愛心公益、小商品集市、送戲下鄉、社區團購、就業推薦等主題活動2218場。
打造“農商·線上辦”,讓農民“在掌上辦”。為提升農村金融服務質效,江蘇省聯社秉承讓信息“多跑路”、客戶“少跑腿”的理念,持續迭代升級手機銀行,形成標準版、關愛版、鄉村版、企業版等系列化版本,滿足不同客戶群體的服務需求。截至2024年9月末,全省農商行手機銀行客戶數達3980萬戶。同時,積極引入“蘇農云”等外部數據,借助大數據和智能風控技術,持續創新業務模式、改進業務流程,優化線上信貸服務功能,推動線上貸款從“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用跑”轉變,有效滿足了客戶隨時隨地的金融服務需求。截至目前,全省農商行線上貸款余額已超過千億元。
聚焦治理效能提升,聚力優化農村金融服務,推進“共治”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國家治理的薄弱環節。金融機構應當著眼于“共治”,聚合多方力量,完善農村基礎金融服務,提升農民金融素養,著力助推鄉村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江蘇省聯社主動發揮自身功能和優勢,通過“金融+”模式,積極凝聚各方力量,助力構建多方參與、相互協調、有機統一的“共治”生態。
堅持黨建引領,全面深化結對共建。江蘇省聯社全面加強“總對總”合作,先后與36個省級職能部門和13個設區市政府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圍繞民生服務、基層治理等任務,推動全系統1878個黨支部與1.1萬個地方黨組織開展結對共建,構建起全省規模最大的“紅色聯盟”,累計互派4200余人掛職交流,其中1366人被派往省定經濟薄弱村擔任金融村干,共同組建黨員先鋒隊、志愿服務隊1700多支,開展污染防治、防汛搶險、宣傳教育等公益活動2.6萬余次,合力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1200個、投入資金超過億元。深度服務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打造“陽光村務”,支持服務村級集體資金規范管理使用,助力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堅持誠信為本,全面強化信息共享。江蘇省聯社突出將金融服務與培育和弘揚良好家風鄉風相融合,持續加大與地方政府、監管機構、基層法院的合作力度,整合政府部門、農信系統以及第三方數據信息,構建農戶信用信息庫,打牢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數據基礎。通過與市(區)政府合作,常態化開展“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評定活動,并完善信用激勵約束機制,探索對“信用戶”“信用村”集中實施信用貸款支持模式,在貸款額度、利率、期限等方面給予優惠,真正將村民“無形”的信用轉化為“有形”的信貸資金,大力弘揚“守信獲益”誠信文化,為鄉村文明新風培育夯實基礎。與公安、法院等單位合作,互通“黑名單”,經常性開展“亮劍行動”“雷霆行動”等,打擊惡意逃廢債行為,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堅持人民至上,全面優化金融服務。江蘇省聯社加強與村級“兩委”的聯系和合作,借助鄉賢、駐村干部、村組聯絡員等力量,深入推進“陽光信貸”提質增效工程,十幾年如一日走千家、訪萬戶,通過“拉網式”營銷、“名單制”維護和“銀政企”對接等方式,推動“陽光信貸”向邊遠地區、城鎮居民和小微企業有效延伸。已為全省100%的農戶和50%的小微企業建立信用檔案,完成了近萬個行政村和社區的整體授信。與省農業農村廳合作,聯合創新并推廣農村普惠信貸產品——“富農易貸”,有效解決農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截至2024年9月末,江蘇省農信系統“富農易貸”授信農戶達912.88萬戶、授信額度達9471.53億元,已用信農戶達118.73萬戶、用信額度達1243.71億元。同時,在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的指導下,組建982支“小圓服務隊”,聯合開展各類金融宣傳活動,深入農村和社區普及真假人民幣識別技巧、基礎金融知識,有效提升了農民識假防詐等金融能力;深入開展數字人民幣宣傳推廣鄉村行活動,落地農村“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224個,開通數字人民幣錢包441.12萬戶。■
(責任編輯 張黎黎)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