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財富管理的第三條路。
記者丨李惠琳 譚璐
累計用戶1.58億,月活用戶6140.69萬。
單看這兩個數據,或許你會認為這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產品。事實上,這是招商銀行App 截至2021年6月底的數據,就月活規模而言,接近餓了么App的水平。
招商銀行App的運營管理,一度對標互聯網行業。在2010誕生之初,它還只是一個簡單的交易App,2014年之后,以每年一個大版本的速度迭代,交易功能和服務業態逐步升級,定位逐漸轉型為經營平臺。
近年,以MAU(月活)為核心指標,招商銀行App憑借飯票、影票、生活繳費等引流手段,打造用戶的高頻生活場景,成為股份制銀行中,App用戶數最多的一家。
對招行來說,App既是經營和獲客平臺,更是落地零售金融轉型“第二曲線”的戰略發力點。12月3日,招商銀行App更迭至10.0版本,著眼于“大財富管理”的理念,強化金融服務的主賽道布局。
一個始于金融服務的銀行App,如何籠絡上億量級的用戶,又如何承載體系如此龐大的數字經營業態?
1
對標互聯網
2010年,中國3G建設大范圍鋪開,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打開了觸網的關鍵節點。蘋果公司iPhone 4在中國市場大受歡迎,騰訊的微信研發項目剛啟動。
這一年,招行發布了“手機銀行”服務。負責該項目的產品經理僅有兩人,最初的1.0版本,主要功能集中于賬戶查詢、轉賬匯款、信用卡還款、申購贖回基金及理財產品等金融服務。
之后五年,這款App更新了三個版本。
2012年發布2.0版本,第一次將服務邊界延伸至泛金融場景,新增手機購物、商旅服務,核心基本延續線上交易功能的完善。
招行相關負責人告訴《21CBR》記者,關鍵轉折點發生在2015年。
這一年,招行明確“移動優先”策略,全面轉向“App時代”,形成了內建平臺、外接流量的互聯網運營模式。響應戰略變化,招行內部融合業務與IT部門,成立了手機銀行項目組。
“當時我們意識到,未來銀行的經營主陣地是App,不是網點。項目組的定位是一個產品部門,最重要的產品就是App。”上述負責人回憶道,圍繞App的各項職能,內部對標互聯網公司,組建了初步的組織架構,成員擴充至幾十人。
2018年,銀行業全面進入App時代,網點流量走低,行業加快了從卡片向App經營的進化。
起步較早的招商銀行App,彼時用戶量已增至7000多萬,為了提升用戶粘性和活躍度,提出把MAU作為“北極星”指標。此前,AUM(資產管理規模)一直是金融機構的核心指標。
在招行行長田惠宇看來,“有了MAU,AUM 及其他財務指標都是水到渠成之事。”
實際上,銀行對MAU的關注,是競爭壓力使然。中融基金機構部總監游春向《21CBR》記者分析,“只有客戶與銀行的聯系越多,互動越多,與銀行產生業務連接的可能性才會越大。”
“AUM向MAU轉變,內核是銀行從對公思維做零售,到真正的零售經營的轉變,從規模決定價值向頻率決定價值的改變,體現了銀行對個人客戶重視的提升。”京東數字科技高級產品總監胡慶能告訴《21CBR》記者。
伴隨戰略轉變,招商銀行App的產品團隊組織架構進行了第二次重組:以原零售網絡銀行部為主軸,整合原零售金融總部、原零售基礎客戶部,形成了新零售金融總部,后來更引入了大量來自互聯網公司的人才。
招行在管理上也借鑒了互聯網公司扁平化的模式,負責App運營、產品和IT的部門被要求“下地干活”,直面一線客戶的需求和反饋。客戶對于App的投訴首先會給到總行部門的“一把手”,之后再一層一層往下傳達,避免信息傳達環節的消耗。
2
開放生態
要做大銀行App的MAU,核心訴求是提高用戶粘性,接入多元的泛金融和生活服務場景是關鍵一步。
“金融本身有低頻、低溫的特點,用戶黏性低,我們希望精選一些場景,作為服務客戶的抓手,讓客戶黏性逐步提升。”招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招商銀行App在2017年接入兩票(飯票、影票)業務,證明了生活服務場景的巨大引流作用。由于人力、技術等資源有限,如果采取以往自建場景方式,ROI(投入產出比)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理想水平。
因此,招行選擇“引進來”策略,在App 8.0版上線了小程序平臺,向合作方開放自建小程序的接口(API)申請,之后高德打車、順豐速遞、沃爾瑪、餓了么等陸續上線,用戶增量也隨之越級,2019年9月招商銀行App用戶量破億。
2020年,招商銀行App引入公積金查詢、社保查詢、電子社保卡等政務服務,今年的10.0版本又在全國40多個城市上線了乘車碼。
前述負責人告訴記者,招行內部對生活類場景的選擇,主要遵循兩個原則:
一是客戶有需求,商戶服務能力和用戶體驗較好。二是要與金融業務有關聯。總體核心聚焦在“4+1”場景,即飯票、影票、便民、出行,外加各個銀行分行打造的特色品類。比如,有的分行所在城市高校較多,就打造基于教育場景的校園產品。
開放的思路不僅針對合作伙伴,也包括了沒有銀行賬戶的“純App用戶”。
在招行團隊看來,一方面,月活用戶數量暫時沒有“天花板”,但活躍率到達一定程度就很難超越,年輕化和財富類的需求偏弱,而消費、借貸訴求偏強的“純App用戶”,是突破的關鍵。
另一方面,客戶線上化越趨明顯,內外部競爭壓力倒逼之下,App優先降低開戶門檻,有助于獲客。流量池擴大了,也有了更多價值創造的機會。
從泛金融場景到金融場景的轉化,招商銀行App團隊主要有兩個思路:一是通過發放兩票優惠券,或提供分層客群專享商品,激勵用戶維持活躍甚至提升AUM;二是基于生活場景的高頻流量轉化。
“我們嘗試過在兩票的瀏覽、下單等流程中,推薦高相關度的理財、保險等泛金融產品,取得了一定效果。”招行相關負責人透露。
3
做“苦活累活”
如果將一個銀行App的業務生態比作同心圓,位于核心位置的,一定是以現金流、理財、信貸等為主的金融服務,外圈的才是泛金融服務和各類生活場景。
招行相關負責人向《21CBR》記者指出,銀行的業務核心在于存貸匯,做好資產負債、損益和現金流量三張賬務表。
基礎金融服務是用戶的剛需,也是銀行的護城河,當下行業同質化嚴重,這些業務的技術門檻不高,功能大同小異,很難做出差異化,招商銀行App選擇在用戶體驗上下工夫。
“現在很難做出一招吃遍天下的絕招,只有把一些苦活累活,以及別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做好,我們才可能形成一丁點優勢,累積起來就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上述負責人說。
比如,在最常用的收支功能上,招商銀行App就“死磕”了很多年。由于上游原始交易數據存在一些不規范的操作,很多公司交易報文里的名字與用戶熟悉的品牌名稱迥異,比如 “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 “哈羅單車”,用戶消費之后會對賬單感到困惑。
“我們投入大量人力和精力做數據清理,再通過校正轉譯成用戶看得懂的信息,對于用戶來說,花過的每一筆錢,都能知道買了什么。”招行負責人表示。
另外,轉賬業務也屬于“苦活累活”,在業內轉賬免手續費成為標配的情況下,優化這個功能不會直接提升效益,卻能大幅改善用戶體驗。
“以前銀行的轉賬交易類型分為同城和異地、他行和本行等,用戶需要自行區分。現在,只需要收款方的姓名和賬號,就可完成轉賬。”前述負責人解釋。
新冠疫情發生之后,很多銀行的業務因線下網點停運而大受影響,而招行基于多年的線上化輕運營,更快捷地響應客戶的新需求,純金融功能的交易量上升明顯。
比如,此前客戶打印個人信用報告需要到線下網點,招行率先獲得征信中心授權,在App上開通簡易版的征信報告查詢功能,用戶一分鐘即可完成報告申請,最快4個小時出結果。
4
強化金融
疫情之下,招商銀行的各項業務加速轉向線上運營。
招行首席信息官江朝陽提到,疫情期間,App流量受到一些影響,但金融場景的流量基本不受影響,“這給了我們一個啟發,金融場景可能是App吸引客戶的最主要功能。”
2021年,招商銀行App再次聚焦,突出大財富管理,重心轉為強化App的金融服務能力,提升AUM。
今年3月,招行內部的組織結構再次重組,原一級部門零售金融總部的大部分團隊與財富管理部合并,組建財富平臺部,App團隊與客群部門合一。
對于招行來說,新一輪進化的時機剛剛好。隨著全民理財意識的覺醒,家庭金融資產配置需求與日俱增。同時,金融機構紛紛推出線上服務,行業內卷,獲客越來越難。
2021年上半年,招商銀行App的流量增速趨緩,月活用戶較2020年年末僅增加了約14.31萬戶。但多年積累的客戶總數,以及所有前端服務、數字化經營和開放能力,為財富管理打下了基礎。
招行現有的零售客戶中,一部分是私人銀行客戶,以及金卡、金葵花等客戶,但數量更龐大的,是資產規模小的年輕“長尾客群”。
截至2021上半年,招行的資產管理規模突破10萬億。按照規劃,未來五年將再增加10萬億。其中的增量來源,關鍵來自長尾客群。
“客戶要的是賺錢、簡單、安心,這樣的需求和資本市場、金融產品的復雜性、波動性之間天生存在矛盾,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就是大財富管理面臨的痛點。”該負責人說。
招行的解決思路是,先與用戶建立連接,引入機構專業投教內容,用低門檻產品建立線上理財習慣,再逐步豐富資產配置。技術上人機結合,把線下的財富顧問服務優勢搬到線上,提升客戶體驗。
意識到光靠自己做很難全方位滿足客戶,招商銀行在App搭建了“招財號”財富開放平臺,入駐機構可搭建自己的主頁,發布信息流獲客,打造私域流量陣地。
截至2021年9月末,已有74家機構進駐招商銀行App,粉絲總量超過1100萬,其中持倉客戶占比接近90%,資產規模大于5萬元的客戶占比40%。
產品布局也在逐漸完善。零錢理財服務“朝朝寶”在2020年12月于App上線后,僅9個月申購客戶超過1000萬戶,購買客群中90后比占44%。嘗到甜頭之后,今年招商銀行App又順勢推出了月月寶、季季寶、半年寶等產品。
對標互金公司,招商銀行也推出了一些高頻、小額的互聯網保險產品,比如寵物險、健康金、出行險、漏水險等,吸引年輕客群。
截至2021年上半年,招商銀行App的線上理財投資客戶數量3年翻一番,占到全部理財投資客戶的97%以上。
在大財富管理模式下,相對于同業,招行的對手更多是頭部互聯網金融機構。在招行看來,互金機構的雙線“脫媒”及其依托社交、電商、生活服務的成熟生態,會給商業銀行帶來競爭壓力。
游春向《21CBR》記者分析,銀行在App自建財富管理平臺,最大的優勢在于信用加持,“大家覺得在這個渠道買,比較靠譜。”
招行的團隊不諱言向對手學習,“支付寶的電商模式、運營方式給我們很大的啟發,我們也在學習,取長補短。”前述負責人說。
5
數字化中臺
招行內部常用“冰山”比喻自家App平臺,冰面之上,是用戶可感可見的服務和功能,更多看不到的是冰面之下的能力,即支撐招行產品進化的數字化中臺。
“每年初我們會規劃App新的大版本,到年底回溯的時候發現,95%的規劃內容已實現。”招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招商銀行App每年的大版本更新,會拆分成若干個小版本,幾乎每周上線40個新項目,單是10.0版本,就完成項目需求2200余個。
其中相當部分是來自“10+N”數字化中臺的建設。“10”是十大通用技術中臺,涉及紅包、直播、內容、小程序、營銷、權益等;“N”是針對垂直場景經營開發的業務中臺。
以直播功能為例,招商銀行App在2019年初開始探索,但功能較單一、與用戶互動不足,2020年疫情催化直播浪潮,招行團隊意識到,這是做好直播的最后機會。
直播最大的問題在于解決高并發問題,銀行通常并發量相對較小,原技術架構難以承載短時間內大量用戶的涌入,容易引發系統崩潰。
2020年,招商銀行App直播平臺以每周一個版本的速度迭代,至12月可以承載百萬級觀看用戶的并發流量。2021年,招商銀行App內開展的直播數量接近5000場,觀看人數超2500萬人。
招商銀行App在去年提出做財富管理,也與線上運營條件和能力成熟有關。
上述招行負責人提到,基于App主陣地,合作伙伴能以最小的成本,最有效地觸達客戶,“原來基金公司要去各個網點路演,跑了幾個網點只能觸達幾千人,有了直播一下子就能覆蓋幾萬客戶,效果完全不一樣。”
基于數字化中臺的技術支撐,招商銀行App打造了一系列智能運營、智能服務、智能風控等體系,將服務模式轉變為“人+數字化”。
招商銀行App希望走出財富管理的第三條路。
招行負責人表示,“我們既不同于互金公司靠純線上經營,也不同于傳統金融機構靠線下,我們要把線下與線上、人+數字化更好地融合做服務。”
責任編輯:張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