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面降準后再迎定向降息!本月LPR下調可期嗎?如何影響樓市、股市、物價?
北京商報
“12月即將公布的LPR利率不乏存在下調可能”,資產配置機會來啦?金鷹添利信用債,一鍵購買鏈接>>
近幾日央行重磅操作不斷,繼12月6日官宣將于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后,12月7日央行再次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降準之后定向降息,央行連續宣布兩項貨幣政策調整實屬罕見,雖是針對支農支小再貸款的定向降息,但也引發多方人士熱議,本月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調可期嗎?到底有多少空間?怎么影響樓市股市?
結構性降息概率更高?
全面降準后,僅過一日,又迎定向“降息”。
12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央行貨幣政策司發布的最新再貸款、再貼現利率表顯示,支農、支小再貸款3個月、6個月、1年期再貸款利率分別為1.7%、1.9%、2%,相比此前下調了0.25個百分點。這也是時隔一年多,央行再度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
雖然是定向降息,但不少業內人士預計,此次降準以及定向降息,至少從空間上打開了全面降息的窗口。12月即將公布的LPR利率,不乏存在下調的可能。
“會不會降息,何時降息,取決于經濟形勢的變化。”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若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或穩增長政策力度有必要加強,不排除全面降息的可能性。在他看來,當前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已在不斷下降,但這樣的降息只是對于新增信貸而言,若全面降息,則會通過LPR定價調整,來影響存量的貸款合同,進一步減少借款人的利息支付。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好則從四個方面分析了全面降息存在的可能性。首先,美聯儲從Taper到加息需要一個過程,其間就為國內提供了一個降息窗口期,也為國內降息提供了客觀條件;其次,2022年上半年國內經濟穩增長的壓力預計將達到高點,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客觀上要求貨幣政策保持穩健偏松的基調,這為國內降息提供了主觀條件;另在其他方面,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處于相對高位,向下有一定的貶值空間;中美利差也遠高于80基點的警戒線,向下同樣存在一定的緩沖空間。
MLF(中期借貸便利)作為利率走廊的中樞,是多種利率定價的“錨”。在業內看來,若全面降息,大概率會先下調MLF等政策利率,進而降低LPR。不過,這也僅是預測,對后續是否會有全面降息跟進,市場未有統一答案。
正如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指出,后續央行調降政策利率或全面降息,仍需要進一步宏觀經濟數據指引,目前盡管國內經濟面臨復雜環境,但國內經濟韌性與全球經濟有望保持復蘇,10月我國金融數據顯示貨幣政策整體處于合理適度區間。
“不過,我們同樣應該注意到,國內通脹仍處于較高水平,經濟增長面臨的問題大多是結構性的,而且降準已經降低了市場平均資金成本。這些因素實際上限制了全面降息的概率。綜合判斷,我個人認為后續結構性降息的概率高于全面降息。”王好補充道。
如何影響樓市、股市、物價
全面降息的猜測,也將業內的關注點聚焦至人們備受關注的樓市、股市、物價等熱點話題中。
“一旦全面降息,首先將降低居民信貸成本,尤其會促使房貸利率下降。”陶金解釋道,因為當前房貸合同已幾乎全部改為LPR定價,LPR調降后,加點又是合同提前約定好的,因此房貸利率就會下降;其次,降息之后,利率中樞水平下降,資產價格有上漲的趨勢,家庭的資產配置機會更多,從通脹角度看,降息之后存在通脹的潛在壓力,但從今年通脹形勢看,物價水平上漲的趨勢依然是平穩的,不會對居民生活產生明顯沖擊。
王好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全面降息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不會產生明顯影響。受降息影響最直接的將是債券市場,收益率下降會使持有債券型基金的投資者受益。另對股市而言,降息有助于提升個股的估值,從而成為利好股價的因素之一。
此外,王好還認為,降息還會降低直接和間接融資成本,有利于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經濟增速企穩。但同時,全面降息也有可能成為支撐通脹保持高位的因素。如果PPI(生產價格指數)上漲開始逐漸向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傳導,降息可能會助推通脹保持較高水平。
談及房地產市場,在王好看來,只要嚴監管政策不出現放松,房地產就很難受益于降息。在當前的情形下,降息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可能偏中性。
不過,回顧近期監管對房地產市場的頻頻表態,業內也認為,隨著中央一系列有利政策的發布,房地產市場的預期出現好轉。正如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從這一次降準看,貨幣政策會逐漸寬松,有利于保護合理購房者的需求,但依然不會大水漫灌,房地產市場有望見底企穩。在張大偉看來,最近央行等部門密集表態,市場期待出現有利于信貸回歸正常的表現。整體看,市場房貸逐漸向穩定的方向發展。
“過去幾年,房地產行業的規模快速擴張主要靠的是快周轉戰略+高杠桿。這種發展是不可持續的,良性循環應該是繼續降低企業的杠桿,提高預售資金監管保證開發商穩定建設,整體市場平穩,一方面信貸不會過于緊張,也不會再現寬松。大漲和大跌都不是良性循環。”張大偉補充道。
后續貨幣政策怎么走
對于后續貨幣政策,央行有關負責人就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答記者問時曾表態,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此次降準是貨幣政策常規操作,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于歸還到期的MLF,還有一部分被金融機構用于補充長期資金,更好滿足市場主體需求。央行堅持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不搞大水漫灌,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對此,陶金預測,穩增長將成為明年的重要任務,除了宏觀政策在結構調整領域更為積極以外,預計貨幣政策的時效性和前瞻性繼續加大。結構上看,預計未來在降準的基礎上,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實施力度不會減小且更加常態化。同時,配合降準針對普惠金融信貸的窗口指導政策力度還會加大,針對商業銀行的相關考核和監管將可能更加細密。
王好則稱,總體而言,2021年貨幣政策依然是以結構性政策工具為主,總量工具為輔。在經濟穩增長、結構調整和“雙碳”目標的制約下,這一趨勢有望延續至2022年。后續可能會有更多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出臺,定向支持特定經濟目標的實現。在必要的時候,總量貨幣政策工具也會適時出臺,助力經濟發展穩中求進。
展望后續,周茂華也說道,“貨幣政策仍將延續穩健基調,不搞大水漫灌,貨幣政策仍將圍繞實體經濟,平衡好穩增長、防風險和促改革關系;整體看,央行將運用多種工具靈活調節,市場流動性繼續保持合理充裕,信貸總量合理適度增長,確保M2、社融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
責任編輯:張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