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儲銀行低貸存比隱憂:低凈息差時代該如何優化利潤率?

郵儲銀行低貸存比隱憂:低凈息差時代該如何優化利潤率?
2024年06月05日 14:19 媒體滾動

  來源:藍鯨財經

  文|機構之家

  數月來,隨著各家上市銀行年報、一季報的逐步披露,原本業界所關注、顧慮的系列問題,逐漸以一串串真實的業務數據展現在人們眼前。經過一段時間的回味和思考,人們開始從系列數據的背后、感受到時代變革的步伐,各家上市銀行人事、架構等調整也隨之進入密集期,相應的公告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

  對于銀行而言,2024年或許是節點性的一年,特別是規模龐大的國有大型銀行,無不在思考如何以變應變,根據自身特點、化挑戰為調整機遇。而郵儲銀行做為六大國有銀行中相對特殊、后發的一員,既有獨特的業務優勢、也有需要繼續優化之處。

  郵儲銀行由原來的中國郵政儲蓄分家而來,后者最早可追溯至1919年開辦的郵政儲金業務。在改革原郵政儲蓄管理體制基礎上,2007年3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成立;2012年1月又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9月郵儲銀行在港交所IPO上市,后又于2019年12月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機構之家對相關數據做了比較分析。應該說,郵儲銀行做為六大國有銀行中的后進成員,近年來的發展還是可圈可點的。2023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425.07億元、同比增長2.25%,實現歸母凈利潤862.70億元、同比增長1.23%,盡管略有增長,但這在工、農、建、交四家大行均有指標負增長的情況下已難能可貴。

  同時從歷史發展來看,僅從2017年至今,郵儲銀行的營業收入就由“1“至”1.53”,增長了53%;而歸母凈利潤的增幅更為明顯,由“1”至“1.81”,增幅達到81%。這一漲勢,甚至遠好于其余五大行2015年至今的情況。

  六大國有銀行營業收入增勢一覽

  基礎數據來源:iFind

  六大國有銀行歸母凈利潤增勢一覽

  基礎數據來源:iFind

  當然,分析問題需要全面,尤其是在相對審慎的銀行業,看待相對抽象的數據更需要嚴密的邏輯。而進步又是相對的,既要考慮對手的強弱,也要考慮不同的發展階段。畢竟從70分到90分是相對容易的,而從90分到95分、則要難得多。為此,再結合營收的利潤率來看,問題就明朗了。

  盡管增長勢頭良好,但郵儲銀行2024年1季度28.99%的營收利潤率,不但遠遠落后于建設銀行的43.21%,也明顯落后于其它四家國有大型銀行,在經營的“效能”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六大國有銀行營收利潤率一覽

  單位:%;基礎數據來源:iFind

  那么,郵儲銀行相對較低的利潤率背后,具體究竟是什么原因?答案在歷年的財務數據中可以找尋。

  我們從“分子“歸母凈利潤和”分母”營業收入兩個角度,主要是通過凈息差、資產質量(撥備減值利潤)、和貸存比三個方面,來剖析郵儲銀行利潤率背后的因素。

  事實上,截至目前銀行主要還是以凈息差為主要的利潤來源,除了直接的存貸款利差,包括部分的中間業務收入、實際也是“息轉費”的變相利息收益。

  凈息差,也是目前輿論對銀行最為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從2024年1季報的數據來看,郵儲銀行凈息差為1.92,明顯高于其它五大國有銀行;同時在凈息差的降幅上,相比2023年末降低9個基點、4.48%的降幅,也僅次于交通銀行的1個基點、0.78%的降幅,明顯好于工、農、中、建四大行。

  六大國有銀行歷年凈息差情況一覽

  基礎數據來源:iFind

  郵儲銀行相對最優的凈息差,是建立在幾個細分層級之上的。以主要的企業存款、儲蓄存款、個人貸款和企業貸款利率為考量,郵儲銀行不論是企業存款還是儲蓄存款,其付息利率均在六大行中處于最低水平,分別為1.33%和1.56%;而貸款利率方面,其個人貸款利率為4.78%、六大行中最高。

  2023年六大國有銀行存貸款收付息情況一覽

  單位:%;基礎數據來源:iFind

  而進一步的數據梳理、再結合邏輯分析顯示,郵儲銀行高息差的背后,主要原因是由于歷史的業務結構基礎,利潤空間更大的小微企業、個人零售業務占比是相對更高的。以2024年1季度的貸款為例,郵儲銀行企業貸款、個人貸款分別為3.02萬億元和4.26萬億元,而工商銀行分別為14.30萬億元和8.23萬億元,郵儲銀行個人貸款占比近六成、而工商銀行還不到四成。

  當然,這一有利的業務結構,可能也并非郵儲銀行有意而為之,更大的可能,是由于郵儲銀行的前身郵政儲蓄歷史上能扎根村鎮。這些區域、金融市場的有效性不高,小微零售客戶比例也更高,故而郵儲銀行有相對更強的定價權。

  再從資產質量方面來看,2024年1季度末郵儲銀行不良貸款率為0.84%,明顯低于其它五大國有銀行;在撥備覆蓋率指標上,則為326.87%,盡管相比于2021年的418.61%已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仍然明顯高于其它行。不良貸款較低,意味著郵儲銀行目前的風險水平相對較低;而較高的撥備覆蓋率,也表示郵儲銀行有相對其它五大行更高的風險承受能力,并且后續減值利潤來提升撥備覆蓋率的壓力較小。也就是說,郵儲銀行較低的利潤率、并非因資產質量而起。

  近年六大國有銀行資產質量情況一覽

  單位:%;基礎數據來源:iFind

  郵儲銀行相對較低的利潤率,恰恰是由最后有待分析的貸存比這一指標而起;正是低貸存比的隱憂,導致了較低的經營“效能”。2024年1季度末,郵儲銀行貸存比為58.26%,遠遠低于交行的94.51%,也低于工行的79.26%、農行的76.83%、中行的86.63%和建行的86.28%,差距不可謂不明顯。

  六大國有銀行歷年貸存比情況一覽

  單位:%;基礎數據來源:iFind

  至此,郵儲銀行利潤率相對較低的主因已一目了然;那么,后續應如何看待并進行優化?

  遺憾的是,在當前形勢下如何看待及優化貸存比這一指標,是復雜的。

  貸存比,也叫存貸比,是指銀行貸款總額與存款總額的比值。銀行是以賺取存貸款息差為主要盈利模式的,但無論是出于金融體系的監管要求,需要繳納一定比例的存款準備金至人民銀行;還是出于審慎經營的原則,自身留存一定比例的資金,都會涉及到貸存比這一問題。簡單言之,貸款越多、銀行收益越多,但貸款越多、銀行風險也越大。貸存比,某種程度上也是風險和收益的平衡;對貸存比的把握,既是一種業務管理,也是藝術。

  面對日益縮小的凈息差,郵儲銀行做為六大國有銀行中后發的一員,理論而言確應積極擴大資產業務規模,通過做大貸款這一“分子”而提高貸存比、增厚利潤。但很多事情,都不是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無論個人還是銀行,都需要順勢而為。目前,對貸款的需求與若干年前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更何況,貸款規模的躍進式擴大、又必將給風控工作帶來挑戰。表面上來看,郵儲銀行的諸項風控指標相對較好,但這更多的是歷史偶然的“定位”優勢,而非真實的風控管理水平能大幅超越其它五大行。

  正如前所述,郵儲銀行的前身郵政儲蓄歷史上更能扎根村鎮,流動性遠低于(新)一線城市的“鄉土”環境,本身就使得風險發生更少、更可控;同時,郵儲銀行的貸款抵質押率也是遠高于同業的,以若干年前的郵儲浙江省分行為例,抵質押率超過95%;也正是這一“底氣”,使得其敢于使風險充分暴露,無形中又讓資產質量更為扎實。一旦逆勢而為、盲目擴大規模,風險真的可承受嗎?2024年1季度末,郵儲銀行326.87%的撥備覆蓋率,盡管相對其它五大行仍處于較高水平,但相對2021年末418.61%的水平,下滑也是明顯的。

  但如果未能擴大貸款規模,則相對富余的存款就是后續提升利潤率的“累贅”。如今后若干年,凈息差進一步縮小,“精細化管理”的要求進一步提升,那么如何平衡存款和貸款的規模,遲早將成為郵儲銀行需要直面的大問題。

  貸款這一“分子”暫不合適迅速擴大,“分母”直接大幅瘦身也不現實。

  那么,一方面只有在發展中來逐步解決問題,即在若干年內慢慢“消化”這一隱憂。在主觀的績效考核上,通過逐年、甚至逐季度的指標細微控制,前者略微擴大、后者略微縮緊,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來進行轉變。

  另一方面,在客觀的途徑上,則是要完善服務和產品體系,為郵儲銀行所扎根的村鎮區域,提供更好的、讓客戶更“有利可圖”的存款替代方案。就如大禹治水、堵不如疏,銀行吸納存款是相對被動的、也是無法拒絕的;相對其它大行,郵儲銀行后續應更為注重在基層網點,為存款客戶群體,提供、完善諸如超長期國債等存款替代產品的服務體系,從而讓客戶“主動”地為郵儲銀行化解這一隱憂。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劉天行

郵儲銀行 息差 利潤率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6-11 中侖新材 301565 --
  • 05-31 達夢數據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匯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萬達軸承 920002 20.74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