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瑞度
文/瑞財經 徐酒眠
上周星期三,上海銀行(601229.SH)浦三路支行與11位耄耋老人的財產損失賠償糾紛案,經歷了二次開庭。
追溯這起民事訴訟起因,還要從五年前上海銀行托管的良卓資產旗下私募基金爆雷,開始說起。
2019年3月20日,上海良卓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旗下8只私募產品、約20億投資資金無法兌付。而踩中這顆雷的包括上海洗霸、中原內配、四方達、康力電梯四家上市公司,以及多家機構、一些老年人。
后者在上海銀行浦三路支行前理財經理的推薦下,將私募基金誤認為是上海銀行的理財產品進行認購,單人起投金額均超100萬元。
因“良卓資產”案件,上海銀行在2020年11月曾收上海銀保監局多張罰單,其中包括上述人員對私售理財產品行為,負有直接責任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終身,時任行長池惠萍負有直接管理責任被處以警告。
近年來,上海銀行多次因不良貸款、投資資產管理等問題收到罰單,其內控管理機制引發投資者擔憂。
而罰單圍城之外,上海銀行還面臨“掉隊的境況。一方面,息差不斷收窄,業績連續多年增利不增收;另一方面,轉型失利,占據零售貸款大頭的個人消費貸規模收縮、零售金融業務增收不增利。
此外,上海銀行的“金飯碗”也在貶值。過去的2023年,其人均薪酬為43.32萬元,同比下降7.4萬元,14.36%的縮水幅度在一眾上市銀行中處于較高水平。
01
減少計提補充利潤
立身于寸土寸金的上海灘,上海銀行憑著得天獨厚的區域地理及雄厚的城市經濟實力,曾長期穩居城商行前三甲。
2018年,上海銀行的年收入增速一度高達32.49%,創下近10年最高,當期凈利潤增幅也高達17.65%。但自此之后,其經營業績呈現出放緩跡象,最近兩年營收甚至連續負增長。
數據顯示,2019年-2023年,上海銀行的營收同比增幅分別為13.47%、1.90%、10.81%、-5.54%、-4.80%;對應凈利潤增幅分別為12.55%、2.89%、5.54%、1.08%、1.19%。
橫向對比,2023年上海銀行資產總額邁入3萬億陣營,同比增長7.19%,在17家A股上市城商行排前三,僅次于北京銀行和江蘇銀行。
但在業績方面,同期其505.64億元的營收規模和225.45億元的歸母凈利潤排在第四位,次于江蘇銀行(742.93億元、287.5億元)、北京銀行(667.11億元、256.24億元)、寧波銀行(615.85億元、255.35億元)。
進入2024年,“增利不增收”的局面仍在持續。今年一季度,上海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30.94億元,同比減少0.92%;凈利潤約61.5億元,同比增長1.77%。根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A股17家上市城商行平均營收增幅約為4.93%,凈利平均增速為6.22%。
上海銀行逐漸被江蘇銀行和寧波銀行所超越,且差距還在不斷拉大;排在后面的南京銀行也在加速追趕,其2023年營業收入451.6億,同比增長1.2%,實現歸母凈利潤185億,同比增長0.5%;今年一季度收入收入133億,同比增長2.8%,實現歸母凈利潤57億,同比增長5.1%。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銀行凈利潤還保持正向增長,主要在于信用減值損失計提的大幅減少。
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一季度,上海銀行對應期內信用減值損失為163.0億元、114.3億元、26.74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8.38%、29.84%、22.73%。
銀行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是合規操作,但靠前期超額計提撥備的釋放帶來的利潤增長不具備可持續性。有分析人士指出,上海銀行提振業績終究還是需要依靠主營業務的增長或經營效率的提升。
不過,5月7日有投資者向上海銀行提問:一季度營收比去年同期下降,凈利潤反比去年同期上升,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上海銀行的回復是:利潤增長主要來自營業成本的節約。
02
息差持續走低
上海銀行業績乏力,與其不斷走低的凈息差關系頗深。
上海銀行副董事長、行長兼首席財務官施紅敏直言,“凈息差是銀行業非常核心的財務指標,關系到銀行可持續發展能力、抵御風險能力”。
但上海銀行凈息差,早在10年前的2013年就僅有2.18%,處在城商行末尾。最近幾年,更是呈現持續走低之勢。
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3年,上海銀行凈息差分別為1.82%、1.74%、1.54%、1.34%。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數據,2023年末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69%,城市商業銀行為1.57%,上海銀行的凈息差遠低于行業平均水準,有所承壓。
2024年一季度,上海銀行凈息差進一步跌至1.12%。同期,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54%,城市商業銀行為1.45%。
根據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布的《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版)》,監管對銀行凈息差“合意”標準為1.8%以上。上海銀行的凈息差距離這一“警戒線”,正越來越遠。
逐年下滑的生息資產收益率,是上海銀行凈息差持續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數據顯示,2020年到2023年,上海銀行的總生息資產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4.20%、4.01%、3.74%、3.62%,四年間下降了58個基點。
其中,貸款平均收益率從2020年的5.06%下降到2023年的4.27%,四年間下降了79個基點。有分析表示,貸款收益率降幅大于整體生息資產的下滑幅度,某種程度上也帶動了整體生息資產收益率的回落。
03
零售金融營收下滑
“資產收益率和負債付息率的不對稱下行,導致凈息差收窄”,誠如施紅敏所言,“最近幾年,全行業凈息差總體上持續下降,并處于相對較低水平”。
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銀行業的整體凈息差普遍呈下滑趨勢。在此背景下,零售業務被眾多銀行視為破局之道,上海銀行也不例外,其將消費金融作為轉型重點項目之一。
在2023年財報中,上海銀行將零售金融作為戰略重點,表示要加快培育公司、零售、金融市場和同業重點領域業務特色。
但就目前來看,上海銀行的零售金融業務發展并不順利。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上海銀行零售客戶2140.02萬戶,較上年末增長3.66%;同期個人存款余額5537.25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3.09%,在上海地區的市場份額排名第4位,較上年末提高1位;個人貸款和墊款余額4217.8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29%。
客戶、個人貸款和墊款增長,但零售金融業績卻在下滑,2023年該業務板塊實現營收合計為146.86億元,較2022年的152.99億元下降約4.01%;實現利潤總額36.28億元,較2022年的38.48億元同比下降5.72%。
有行業觀察者直言,2018年上海銀行零售金融業務為106.91億元,利潤總額為42.37億元,意味著近5年來,上海銀行的零售金融業務一直處于“增收不增利”的趨勢。
梳理上海銀行的發展,2016年前的零售貸款主要以按揭貸款為主。2016年胡友聯上任行長之后,開始將重心放在了消費貸和零售業務上。
借助螞蟻金服、微眾銀行等互聯網平臺,上海銀行消費貸一路高歌猛進,2019年,增長到1751億元,取代住房按揭貸款占比成為其第一大零售貸款來源。上海銀行也由此成為城商行消費貸龍頭,享譽城商行“消費貸之王”的稱號。
但緊隨2020年國家對互聯網消費貸實行強監管,以及胡友聯交棒原國泰君安副總裁朱健的原因,上海銀行調整發展戰略,主動收縮消費貸規模,但截至2023年末,上海銀行整體不良貸款率仍高達1.21%。
04
罰單圍城
2023年末,朱健辭去上海銀行副董事長、行長等職務,回歸老東家國泰君安,副行長施紅敏升任行長。
出生于1968年10月的施紅敏,畢業于清華大學技術經濟專業,工學碩士。2013年4月起,擔任上海銀行首席財務官;2016年5月起,擢升上海銀行副行長。履歷顯示,施紅敏有著豐富的銀行經驗,在建設銀行供職多年,還擁有消費金融公司的經驗。
施紅敏與董事長金煜形成上海銀行新的領導核心,除了如何提振業績之外,二人還面臨著公司合規經營方面的挑戰。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上海銀行出現了50余次違規行為,被罰金額合計超1.46億元。過去的2023年,上海銀行因多項違規行為受到了監管機構的重罰,累計罰款金額超過1億元。
其中,2023年11月17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對上海銀行開出兩張罰單,涉及32項違法違規行為,罰款總額為1380萬元。其中多項違法違規事實涉及EAST數據漏報或錯報、數據存在偏差。
2023年4月,上海銀行因違規辦理內保外貸、虛增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量等8項違規行為,被處以9834.5萬元的罰款,并沒收違法所得19.9萬元。此外,涉事的三名責任人也被分別警告,并處以6萬至7萬元不等的罰款。
此外,上海銀行備受關注的內控問題還涉及房地產領域的風險。
去年10月,上海銀行向法院起訴了寶能集團、姚振華等6名被告,追討25.8億元人民幣的借款。如今大半年過去了,這起官司尚無最新進展披露,追回相關款項并無具體時間表。此外,上海銀行還卷入到對恒大的授信名單之中,但沒有披露相關金額。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上海銀行董事長金煜、新任行長施紅敏,被認為或許存在超期任職的現象。金煜自2015年2月上任至今超過9年,施紅敏的任期超過10年。
而根據監管層2019年發布的《關于銀行保險機構員工履職回避工作的指導意見》中規定,關鍵人員和重要崗位員工有輪崗要求,輪崗期限原則上不得超過7年。
責任編輯:曹睿潼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