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設銀行李曉芳:數字經濟時代的普惠金融之路

中國建設銀行李曉芳:數字經濟時代的普惠金融之路
2023年06月06日 17:03 媒體滾動

專題:《金融新使命》第三篇章丨普惠前行

  從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提出“發展普惠金融”開始,普惠金融發展已走過十年歷程。十年來,普惠金融金融服務覆蓋面逐步擴大,重點領域金融服務可得性持續提升。作為發展普惠金融的主體,各大銀行機構成果如何?《金融新使命》與《銀行家》雜志共同推出第三篇章:普惠前行。

  文/李曉芳 中國建設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

  數字與普惠的有機結合,改變了普惠金融的行業面貌和經營模式,促進金融服務更廣泛、更深入、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提高各類群體的金融可得性,不僅能從整體上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金融業高質量發展,還可通過增加高質量產品供應、激發內需活力,促進數字金融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實踐和認知,是科技進步和理念轉變的結果,順應了數字經濟時代的脈動

  時代背景從來都是考察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變量,只有深刻洞察時代特征,才能準確把握時代脈動。從理論發展和實踐演進看,普惠金融的核心內涵、實施路徑和發展目標都經歷了與時俱進的發展歷程。當今世界正在由工業化時代向信息化時代快速演進,信息化的底層是數字,數字化技術賦予了普惠金融全新的時代價值和豐富內涵。數字技術與普惠金融結合下的數字普惠金融既擴大了金融服務的覆蓋范圍、完善了金融服務網絡,又降低了金融服務的風險和成本、提高了個體層面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

  為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這個世界性難題,我國經歷了艱難的探索過程。在政府端、銀行端、企業端等各類主體的共同推動下,特別是在科技賦能、數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加持下,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正在得到逐步解決。商業銀行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積極發展數字普惠金融,不斷完善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金融服務的精準性和有效性。以建設銀行為例,其結合“新一代”技術應用,探索評分卡評價方法,創新大數據信貸產品等,在持續的探索實踐中,逐步總結形成了“批量化獲客、精準化畫像、自動化審批、智能化風控、綜合化服務”的“五化”數字普惠金融模式。經過金融同業的共同努力,中國數字普惠金融行業標準正在形成,并走在了國際前列。據有關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包括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貸款)余額為59.7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23.6萬億元,同比增速達23.6%,較好地解決了金融排斥性問題,以保市場主體助力穩就業保民生。

  數字普惠金融有幾個特征和趨勢。一是信息集成。在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數據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對多源的數字化信息進行匯總集成,基于算法和模型將信息轉化成信用,成為開展數字普惠金融的前提和基礎。二是科技賦能。在系統基礎設施和技術應用上下功夫,在企業級技術架構上集成主體、集成服務、集成工具和集成應用,才有了企業服務載體和依托,才能真正實現普惠金融的數字化。三是數據要素。推進數據要素的流動、流通和交易,讓數據最大限度地發揮價值,促進形成數據要素市場,鼓勵和支持包括銀行在內的各方將數據作為資產來經營。四是平臺化。以平臺作為重要的模式支持,加強線上平臺建設,提供“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進而以開放銀行方式,廣泛連接形成整個社會服務的大生態體系。五是“三新結合”。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演變密切關聯,根據創新創業主體和創新要素的變化趨勢,持續地改進服務方式、服務手段和服務方法。

  建設銀行依托數字技術,升維促變、創新蓄能,積極推動數字普惠金融實踐

  建設銀行扎實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持續豐富數字化、線上化服務供給,一方面突出普惠金融的科技屬性,強化數據管理、創新科技應用、豐富服務供給,堅持開放共享、場景經營、平臺獲客的理念,不斷提升客戶體驗和滿意度;另一方面突出普惠金融的社會屬性,推進經營下沉、延展服務邊界、賦能各方主體,協同打造共建、共生、共榮的生態體系,拓展普惠金融覆蓋面,提升普惠金融發展實效,成為普惠金融供給總量最大的金融機構。

  以數據增信開展主動客戶洞察。過去,銀行習慣性地關注企業財務報表、抵質押物,財務信息不健全、資產積累不充分的小微企業被傳統金融拒之門外。建設銀行創新性地將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整合小微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生活中積累的海量數據,“不看磚頭看專利”,對基本信息、信用信息、經營結算信息交叉驗證,基于數據、模型和算法,實現對企業償債能力的全新評價。以企業信用評價體系重構、銀行信貸流程重塑,解決長尾客群的用信、增信難題。

  以線上產品創新服務供給體系。針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涉農客戶、供應鏈上下游客戶的不同特點和需求,研發“小微快貸”“個人經營快貸”“裕農快貸”“善貸”等標準化、定制化產品體系。面向零售煙酒糖茶、專精特新、貨車司機、交通物流等重點領域和下沉市場,交付更多產品。按照客群、場景以及額度、期限、擔保方式等維度分類抽象成標準化、模塊化的元部件,根據客群特定和業務需要快速組裝定制化產品,并根據客戶行為敏捷迭代。新模式產品累計為370萬戶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支持超9萬億元,信用貸款客戶占比約60%。暢通產業鏈循環,深入觸達鏈條末梢小微企業,2022年末,供應鏈“建行e貸”小微企業融資余額達2844億元。

  以平臺運營推動市場觸達擴面提效。秉承開放共享原則,建設銀行在同業機構中首家創新推出“惠懂你”手機移動端融資及綜合服務平臺,突破物理空間和時間限制,支持掌上指尖便捷辦理,推動資金迅速直達企業,實現無接觸7×24小時服務。自2018年9月面市至今,已迭代多個版本,優化多維產品布局,升級信貸作業全旅程、全品類服務,持續優化業務功能和服務體驗。同時,聚焦經營成長需求,提供財務管理、物流服務、法律服務等綜合服務,新增5大模塊26項綜合金融功能,上線7大品類32項公共服務,拓展高頻場景服務。截至2022年末,“惠懂你”平臺訪問量達2.08億次,認證客戶近900萬戶,授信金額突破1.6萬億元。

  以場景拓維實現廣泛生態賦能。在供給側破解融資難題的基礎上,建設銀行主動搭建共享賦能的生態體系,既從企業生存發展的角度以高效金融服務助其經營致富,又從企業成長和市場長期繁榮的角度提供高質量綜合服務,積極推動“大普惠、新普惠”。建設“勞動者港灣”,提供便民服務,讓快遞小哥、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等勞動者可以在網點歇歇腳、喝喝水;服務科創企業,建立“創業者港灣”,為科創企業、創投公司、科研院校、孵化機構等創新創業者提供創業孵化、信貸融資、創投服務、輔助培訓、產業對接等全生命周期綜合服務;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推進金融啟蒙,提供以經濟金融知識為主的培訓學習服務,“金智惠民”工程榮獲全國總工會“互聯網+普惠服務”最具影響力平臺獎;助力鄉村振興,拓展“裕農通”村口服務生態,廣泛連接鄉村社會資源,與村委會、村口超市、衛生診所等,合作共建普惠金融服務點,為村民提供基礎性金融服務,把銀行“窗口”搬到“村口”。2022年末,“裕農通”服務點服務農戶5200萬戶,當年累計辦理各類交易4.1億筆。此外,建設銀行還謀求發展合力,推動產學研跨界協同。研究發布普惠金融藍皮書、建行·新華普惠指數,全面刻畫小微企業運營態勢與普惠金融發展狀況,已發布19期,累計閱讀量超9500萬。

  以智能風控帶動業務持續健康發展。小微企業自身抗風險能力弱,缺乏有效信用記錄,風險狀況難以有效評估。建設銀行實施風險主動管理、過程管理和預期管理,通過將關鍵動作及管理要求納入系統自動控制,減少人為干預,規避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建立企業級底線排查拒險、智能反欺詐阻斷排險、場景模型選客識險、多維額度管理控險、監測預警避險、催收處置化險等“六位一體”風險管控體系。在此基礎上,完善普惠金融協同風險管理機制,持續開展重點機構、行業、產品質量監測。結合市場及客戶變化情況,優化迭代小微企業評分卡、反欺詐模型、預警及催收管理工具等,提升風險管控水平。近年來,普惠金融資產質量保持穩定,切實做到了有情懷、有能力、可持續。

  提升數字普惠金融能力,仍需多方發力,加強各類參與主體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與政策保障

  我國數字普惠金融體系正在形成金融供給主體不斷豐富、金融科技持續賦能、制度保障不斷健全的全方位發展格局,數字化、線上化、生態化經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唯有敞開胸襟、堅定探索、快速行動、穩步推進,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豐富數據要素供給。數據要素是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關鍵,除了企業數據外,還需要廣泛連接政府及第三方信息平臺,持續引入公共數據,搭建國家級信息數據共享平臺,形成數字化生態共同體。同時,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國家近年來大力提倡中小企業“上云用數賦智”,重視發展“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產業生態,一方面能幫助中小企業提升智能化生產效率和新技術研發競爭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全產業鏈協同,進而延鏈、補鏈、固鏈、強鏈,提升制造業、產業鏈的國際競爭力,還可以幫助銀行獲取更豐富的生產數據補充信用評價和授信判斷。

  加強金融科技應用。金融科技應用還有幾個方面需要加強。一是依托金融科技推動數字普惠業務架構的優化,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化渠道、物聯網等技術工具來降低整體運營成本,從全流程賦能營銷、信貸和風控等多環節。二是構建場景金融,運用開放銀行技術,將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無縫嵌入合作伙伴場景中,以交易觸發金融服務需求。三是金融科技技術輸出共享,大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公司可以共建數字化生態,深化技術合作推進創新。

  完善多元化數字普惠供給體系。不斷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激發普惠金融相關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銀行業應加強數字化運營,持續推進線上改造和下沉服務,同時發揮線下網點優勢,線上、線下聯動,為中小企業提供便捷、綜合的金融服務。互聯網金融機構應找準在普惠金融中的定位,利用科技力量、平臺優勢、靈活機制形成有益的互補。此外,保險、信托、租賃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也應積極參與到數字普惠金融的供給中,滿足中小企業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優化社會信用與消費者保護體系。充實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全面、客觀記錄個人社會信用活動,加強財稅、工商、監管等部門聯動,推動政府開放公共數據,鼓勵金融機構依法參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積極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防欺詐、反欺詐防線,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普惠金融信用體系。此外,我國數字普惠金融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承受著客戶隱私泄露的沉重代價。防范和管控隱私泄露風險,一方面要嚴厲打擊泄露客戶信息違法性行為,強化監督管理,提高違法成本;另一方面要探索建立數據安全閉環管理,加強物理環境、系統架構等技術層面的設計,在制度層面對數據進行分層分級管理,杜絕客戶數據信息泄露和濫用。

  普惠金融發展離不開廣大金融機構積聚智慧、開拓創新,離不開全社會積極參與、凝聚共識、攜手共進。希望金融機構繼續堅守人民立場、堅定責任擔當,慎終如始、再接再厲,以數字科技提高普惠金融服務能力,促進實現金融權利的機會平等、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金融服務的應享盡享,共同扎實推進普惠金融事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中國建設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

  (銀行家雜志)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1-02 雪祺電氣 001387 --
  • 01-02 西典新能 603312 --
  • 12-29 博隆技術 603325 --
  • 12-26 捷眾科技 873690 9.34
  • 12-22 艾羅能源 688717 55.66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