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6月20日訊(特約記者 許云峰)6月20日,招商銀行公告與寧銀理財簽署協議,成為后者理財產品代銷合作機構,數日前,招商銀行剛剛公告成為平安理財的代銷合作機構。而就在16日,平安銀行也公告已與累計12家理財公司建立代銷合作關系。
與此同時,理財子公司也紛紛公告新增代銷機構情況,如興銀理財6月19日公告新疆銀行、黑龍江嫩江農商行為新增代銷機構,16日信銀理財公告新增郵儲銀行為代銷機構,等等。
接受財聯社采訪的業內人士稱,資管新規落地后,理財產品完成凈值化轉型,銀行業在發行和代銷理財產品業務方面形成前所未有的競爭與合作格局,具體表現就是理財子公司鋪設代銷渠道與銀行布局理財代銷業務并行。
部分理財子公司積極鋪設代銷渠道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已開業的理財子公司共有30家,其中國有銀行系6家、股份制銀行系11家、城商行系8家、農商行系1家、中外合作5家。截至2022年底,全國理財產品共存續產品3.47萬只,較年初下降4.41%;存續規模27.65萬億元,較年初下降4.66%。
根據2021年6月起實施的《理財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僅允許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吸收公眾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代理銷售機構。這意味著理財產品代理銷售業務不對互聯網代銷平臺、券商等機構開放。自此,部分理財子公司開始積極鋪渠道拓展代銷機構。
另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2年)》,2022年,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累計代銷金額53.59萬億元,有25家理財子公司的理財產品除母行代銷外,還打通了其他銀行的代銷渠道,且合作代銷機構數量穩步上升,12月有328家機構代銷了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較1月多出212家。
具體從各理財子公司具體情況來看,根據公開信息,興銀理財、信銀理財和平安理財開拓代銷渠道較多。興業銀行年報顯示,與309家機構達成代銷合作,居理財子公司之首。此外,截至2022年末,信銀理財與27家代銷合作機構開展了理財產品代理銷售業務,平安理財與超過20家同業銀行達成合作,中郵理財全年簽署代銷合作協議10家,民生理財與6家銀行簽署代銷合作協議。
今年以來,2022年理財規模實現逆勢大幅增長的興銀、信銀理財為代表的理財子公司繼續大力拓展代銷渠道。財聯社記者根據官網信息統計,興銀理財今年以來發布新增代銷合作機構相關公告23次,累計新增60家以上;信銀理財發布新增代銷合作機構相關公告8次,累計新增69家。從拓展的代銷銀行屬性來看,農商行是絕對的主力,如興銀理財6月7日公布的16家新增代銷機構,9家為農商行,另外7家為屬性類似的農信社或農村合作銀行;信銀理財1月10日公布的25家新增代銷機構,全部為農商行。
信銀理財多元發展事業部市場營銷條線總經理郭亮對財聯社記者稱,信銀理財鋪設行外渠道主要圍繞“10+3+N”布局規劃,“10”代表要與10家重點銀行(如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平安、浦發等)建立代銷合作關系、“3”指以微眾、網商、百信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銀行,此外還計劃與哈爾濱銀行、寧波銀行等城農商及省聯社等建立代銷合作。目前,信銀理財行外代銷的規模占整個公司規模的2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招銀理財及部分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在拓展代銷渠道方面公開信息較少。對此,某銀行理財子公司相關業務人員對財聯社記者稱,招銀理財拓展速度并不慢,但渠道多了可能會出現資產供給跟不上;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則普遍存在科技上依賴母行,外拓對接系統會比較緩慢,加上理財產品價格優勢不夠明顯,與中小銀行對接會出現雙方動力不足的問題。
工銀理財方面對財聯社記者稱,目前產品已在招行、中信、浦發、平安、百信銀行5家代銷行上線,未來將在此基礎上充分拓展成熟合格的合作機構。
業內:布局理財代銷業務,農商行要關注客戶風險承受力
與此同時,由于占用資本金比例較小、業務收入可觀,理財產品代理銷售業務受到銀行青睞,布局理財產品代銷業務,成為銀行打開收入增長空間的新途徑。
近期,銀行也紛紛發布新增合作理財公司的公告。以零售業務見長的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為例,6月以來招商銀行就新增代銷寧銀理財和平安理財產品,加上截至5月之前代銷的11家理財子公司,累計代銷13家占比超過內資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的一半;招商銀行2022年年報顯示,代銷理財收入66.45億元,同比增長5.61%,占其零售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的近20%。平安銀行則在16日公告,已與累計12家理財公司建立代銷合作關系。
對于中小銀行尤其是農商行而言,因理財業務基礎薄弱,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被迫逐步退出理財產品發行業務,只有通過代銷方式參與理財市場競爭。從上述興銀理財和信銀理財今年拓展的逾100家代銷機構來看,絕大部分為農商銀行。
滬上一資管行業人士對財聯社記者稱,對銀行而言,代理銷售他行理財子公司產品,不僅能提升財富管理業務規模,也能豐富銀行產品策略及形態。但對于農商行而言,因為目標客戶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普遍較弱,隨著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要格外重視投資者教育的作用。“銀行應該從投資者需求出發,精選優質理財產品,保證產品供給與客戶需求匹配,并在此過程中厘清產品和銷售方責任。”
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2年)》,在投資者風險偏好分布情況方面,2022年,理財投資者整體風格更趨保守,其中風險偏好為一級(保守型)和二級(穩健型)的個人投資者數量占比較去年同期進一步增加,分別增加1.10個百分點和0.55個百分點;風險偏好為三級(平衡型)、四級(成長型)和五級(進取型)的個人投資者數量占比則相對減少。普益標準數據亦顯示,從產品類型看,各銀行代理銷售的他行相關產品風險等級集中分布在中低風險,產品類型以固收類為主,投資期限多為在1至2年。
責任編輯:李琳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