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首席金融評論
作者:陳順殷
持續加速的歐美金融脫媒
所謂“金融脫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或稱為“銀行非中介化“)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況下,資金供給繞開商業銀行體系,直接輸送給需求方和融資者,完成資金的體外循環。隨著經濟金融化、金融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商業銀行主要金融中介的重要地位在相對降低,出現資產在社會金融資產中所占比重持續下降及由此引發的社會融資方式由間接融資為主向直、間接融資并重轉換的過程。
金融脫媒的加速,徹底打破了銀行業原有的壟斷地位,客戶存款資金的存放和信貸需求的滿足渠道多元化,銀行的資金來源和運用也因此而多元化。受多層次金融市場的發展、市場準入等監管限制變化、金融科技的廣泛普及和應用等因素的影響,銀行已不再是唯一的存款吸收者和唯一的信貸資金提供者。包括機構、公司和個人等不同類型的行為主體可根據自身的選擇,在不同渠道運用自身剩余資金和從不同渠道獲得自身需要的資金。其中,既包括把閑置資金直接投資于股票資本市場、債務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或以現金管理、投資管理、資產管理或財富管理等形式委托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進行間接投資;也包括從股票資本市場、債務資本市場和票據市場進行直接或間接融資。
與此同時,隨著多層次金融市場的發展與成熟,銀行既可從不同渠道籌集自身所需的資金(如發行票據和債券籌集批發性資金)和資本(如發行股票和可充當資本的次級債);也可通過不同渠道運用自身的資金和資本。金融脫媒的其中一個影響可能會應驗1994年時任微軟主席比爾蓋茨的預言:“世界將來仍需要銀行服務,但銀行服務不須要由銀行提供(Banking is necessary, but banks are not)”。
如下表所載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年時間里,美國和歐洲的金融脫媒在持續加速。美國和歐洲的銀行在其金融體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小。就規模而言,美國和歐洲的銀行的規模相對于多個市場整體指標占比由持續縮小的趨勢。這種變化趨勢的體現,從影子銀行到金融科技競爭對手,再到整個金融市場。
在過去20年金融脫媒持續加速和擴大的市場環境下,歐美銀行均在不遺余力地推進自身的業務轉型與升級。它們轉型與升級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它們在過去20年的浮沉和存續發展狀況,最終形成了“強者愈強、弱者愈”的格局。
責任編輯:戴菁菁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