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VS平安:真實差距與想象空間

招行VS平安:真實差距與想象空間
2021年03月31日 08:10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

  來源: 新金融瑯琊榜   

  作者:董云峰

  雖然平安銀行的零售業務與招行的差距還很明顯,卻已經享受到與后者旗鼓相當的市盈率。在零售金融這個賽道上,除去招行,似乎也沒有比平安更值得期待的了。

  今天來說說銀行業的兩大網紅。

  招行與平安銀行,一個零售之王,一個零售新王,二者近年來蒸蒸日上,也是資本市場的寵兒。

  本文試圖通過核心業務指標對比,闡釋兩家銀行的真實差距。

  整體上,現階段平安銀行與招行在實力上的差距,基本反映了二者在市值上的差距。但從一些體現發展質量的業務指標來看,差距會顯得更突出。

  這背后,體現了投資者對零售金融的看好,以及對平安銀行想象空間的認可。

  基于財報,新金融瑯琊榜制作了這張核心業務指標對比圖,可謂一目了然。

  接下來,我們簡單展開談幾個要點。

  01

  招行的總資產不到平安銀行的2倍,但凈利潤是后者的3倍,總資產收益率接近2倍。

  更深層次的是,招行有著更低的負債成本、更低的資產風險以及更強的盈利能力,發展質量冠絕全行業。

  這就是為什么招行的總資產不過農行的1/3,市值卻力壓了農行,僅次于工行和建行,也將其他所有股份行遠遠甩開。貴有貴的道理。

  目前平安銀行處于快速上升期,雖然零售業務距離招行還很遠,卻已經享受到與招行旗鼓相當的市盈率。畢竟,在零售金融這個賽道上,除去招行,似乎也沒有比平安更值得期待的了。

  銀行業太缺乏亮點/故事了。

  02

  兩家銀行的凈利差相差無幾,均為行業優秀水平,但內里差別不小。

  平安銀行是以更高的存款成本加上更高的貸款利率——風險成本實現的,而招行則是更低利率的存款匹配更低利率的貸款。

  換句話說,招行的客群更優質,業務表現更穩定;平安的客群更下沉,相對彈性更大。

  這緣于招行擁有極高比例的零售活期存款——總量比平安銀行多了1萬億,其零售存款整體成本比平安銀行低了1倍,也就可以從容地將重心放在更優質的客群身上。而較高的存款成本決定了平安銀行必須追逐較高收益的資產。

  因此,拓展活期存款、壓降負債成本正是平安銀行現階段的重中之重。唯有將存款成本降下來,才能更多地將貸款投向房貸和抵押貸等低風險資產,從根本上夯實零售業務的基礎。

  個人房貸才是零售業務的基本盤。諸如建行個人貸款余額7.23萬億,其中個人房貸5.83萬億,不良率0.19%;工行個人貸款余額7.12萬億,其中個人房貸5.73萬億,不良率0.28%。

  這也是平安銀行去年正在做的事情:2020年末,其個人房屋按揭及持證抵押貸款占個人貸款的比例由年初30.3%上升至 32.9%,業務結構及客群結構持續優化。

  高成本與高風險,不是長久之道。

  03

  招行將下一個階段的發展重心放在了財富管理。

  翻看最近幾年的招行財報,你會發現幾乎無懈可擊。某種意義上來說,招行已經做到了極致,每一項指標基本都是行業里最優秀的。

  當前,銀行業在資產規模上的競爭已經意義不大,也不存在超常規擴張的可能性。招行成不了四大行那樣的巨無霸,但通過發展質量的優勢,做到了與四大行比肩的市值。

  周期是金融業最大的敵人,而輕資本就是抵御周期波動的最佳武器。作為中國最“輕”的銀行,招行打算讓自己變得更“輕”,繼續做大財富管理業務勢在必行。去年,招行的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高達285.24億元。

  用招行行長田惠宇的話說:大財富管理是我們穿過未來的迷霧所能看到的、離3.0模式最貼近的方向,是“輕型銀行”縱深推進的高級型態,也是在低利率時代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的戰略支點。

  如果招行能夠將財富管理業務再提升一個臺階,市值超越工行,甚至是登頂全球銀行市值榜首,都將不再遙遠。

  最大的不確定性,不在于銀行業,而是騰訊和螞蟻們。這一點,招行在多年前就意識到了。

  招行在探索的是銀行業的極限。

  04

  招行很完美,但平安銀行成長快。

  這種成長性是迷人的。翻看平安銀行歷年的財報,你會發現,這家銀行在過去四五年里脫胎換骨,從股份行靠后位置,沖到了前排。

  諸如平安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從很多指標來看,與招行的差距已經很近,而這不過是短短數年發力追趕的結果。

  在新金融瑯琊榜看來,這種創造的能力、改變的能力,才是決定一家銀行能夠走多遠的關鍵,也是平安銀行真正的想象空間之所在。

  招行財報在闡述“投資價值及核心競爭力”的時候,提及了十點,排在前兩位的是“成熟完善的戰略管理”與“創新求變的企業文化”。

  我很欣賞田惠宇在2020財報中說的這番話:

  我們的自信和期望,根植于一代代招行人共同耕耘的文化土壤,煥發于“讓員工做自己的主人”催生的創造活力,凝聚于“開放、融合、平視、包容”的價值共識,來自于“堅持做正確的事、不管它在不在 KPI里”的行動指南。

  不能同意更多。但,又有多少銀行能做到呢。甚至,有些銀行都不能這么說。

  在供給側,沒有新文化,何來新金融。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4-02 英利汽車 601279 --
  • 04-01 格林精密 300968 6.87
  • 04-01 新風光 688663 14.48
  • 03-31 曉鳴股份 300967 4.54
  • 03-31 諾禾致源 688315 12.76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