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嚴防經營貸流入樓市 銀行自查潮“前后夾擊”
想要來一波經營貸、房抵貸等信貸資金“穿上”首付貸“馬甲”涌入樓市的“神操作”?沒門!這一操作路徑正在被監管部門堅決堵死。近期,監管部門不斷重拳出擊,嚴查信貸資金流入樓市,而銀行的自我排查也漸次開啟。
記者從滬上多家銀行了解到,目前各家銀行正在按照監管要求,排查去年6月份以來發放的消費類貸款、經營性貸款以及個人住房貸款資金流向,對變相流入樓市的情況,進行上報整改。同時,不少銀行在進行貸后自查的同時也開始加大貸前管理,希望通過“前后夾擊”盡可能扎緊資金違規使用的“藩籬”。
銀行如何自查?
“與以往相比,這次排查的時間周期和力度較大。上海和北京兩地監管都要求對長達半年多的客戶數據進行監測和排查,這在以前比較少見。”一家股份行的上海地區零售部門經理告訴記者,整個2月份他們都會忙于經營貸等信貸資金的追溯工作。
1月末,上海、北京兩地監管先后出手,要求轄內商業銀行對個人消費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合規性開展全面自查。時間上,上海要求各銀行自查去年6月至今的經營貸等信貸資金流向,北京則要求追溯2020年下半年以來的經營貸等信貸資金流向。
這位零售部門經理透露,按照慣例,信貸員會定期或不定期對借款客戶進行回訪,但監管部門這次不僅要求追溯周期長,還事無巨細地規定了具體的監測報告內容。
上海銀保監局要求,各銀行于2月底前向該局報送自查和整改報告,報告內容應包括組織開展情況、檢查內容、發現的主要問題和產生問題的原因等;整改方案應包括時間表、責任部門、責任人員、整改措施及目標等。
北京銀保監要求銀行重點排查:是否存在由于授信審批不審慎、受托支付管理不到位、貸后管理不盡職等情形,導致消費貸、經營貸資金被違規用于支付購房款。
銀行自查開啟后,具體會重點排查哪些客戶?上海一位銀行風險管理部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客戶經理在進行貸前盡職調查時,對客戶的貸款用途都會有所了解,也就是說,客戶要借貸的這筆錢到底是投入資金周轉、企業運營、支付貨款等,還是真的是用在其他地方,客戶經理多少會心中有數,對懷疑的對象會側重排查。”
而以往定期的貸后監測,除了資金用途,還會了解財務、經營、擔保等情況,后者是為了監測客戶還款付息能力。
記者在采訪中從多家銀行了解到,貸后監管內容包括對個人、個體工商戶等借款人的資信情況,對小微企業的經營情況,以及抵押物、擔保等情況進行檢查。前述股份行零售部門經理表示,此次自查重點是針對客戶信貸資金進行流向跟蹤,追溯到終端流入方。
“業務部門的客戶經理先去排查客戶資金,看是否違規流入樓市或者股市。如果發現疑似、異常用途等情況,會將情況上報。此時,風險部門根據實際情況,披露相關信息。”前述風險管理部人士表示,一旦排查出客戶將貸款挪用至股市、樓市等違規的領域,銀行有權按照貸款合同,提前收回這筆貸款。
“不過,我們只能監測這筆貸款在本行的資金流向,在本行應盡義務范圍內做到監測,客戶貸款資金一旦涉及跨行轉賬或者取現,我們幾乎沒辦法掌握后續的資金流向,這個追溯就會斷掉。”這位風險管理部人士坦言,單家銀行不具備穿透幾層資金流向排查的能力,只能在該行賬戶體系內監測,跨行監控存在技術難度。
經營貸如何流入樓市?
1月29日,人民銀行公布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其中著重提到住戶經營性貸款加速增長情況。數據顯示,2020年末,本外幣住戶經營性貸款余額13.62萬億元,同比增長20%,增速比上年末高7.5個百分點;全年增加2.27萬億元,同比多增1萬億元。
20%同比增速的經營貸數據引發市場關注。而較之經營貸的飆升,消費貸同比下降。為何經營貸增幅如此之大?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個體經營戶的貸款支持。
去年疫情發生以來,各部門紛紛出臺多項扶助紓困政策。其中,銀行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降低了新增貸款利率,甚至減免了多項費用,政府部門還給予中小微企業貸款貼息支持。
一家小微企業主告訴記者,通過股東擔保,該企業去年4月份從某大行貸款800萬元,利率才3.5%;經過政府貼息后,實際利率可低至2.8%,這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但2020年,不到3%的經營貸利率并不少見。
普遍在3%—4%之間的經營貸、小微貸利率,與5%—6%的房貸利率存在“套利”空間,也催生了不少投機行為。
記者從深圳某貸款中介處了解到,有不少中介機構旗下擁有多個皮包公司來提供“一條龍”服務,幫助購房者“包裝”資質,以較低資金成本從銀行借到經營貸、小微貸資金,通過層層轉款,規避監控,“曲線”投向樓市。據悉,在深圳、東莞等地,這樣的“黑中介”違規經營的方式已經存在多年,2020年尤為活躍。
這些“黑中介”旗下注冊有各種類型的公司,或是包裝成小額貸款公司進行“過橋”融資、或是包裝成“出口型”中小公司。且公司的經營資質、經營年限、資金流水、上下游發票等一應俱全,操作頗為“專業”。
近幾個月,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樓市熱度上升,背后就有違規入市的信貸資金涌動,因此成為監管重點關注的對象。
貸前管理趨嚴
華東地區一家區域銀行的信貸經理表示,與銀行貸后自查相對應,貸前管理是第一道風險把控關口,是預判客戶行為的關鍵。
“經營貸比消費貸情況更復雜,目前各行都實現了線上審貸,需要貸款上傳的資質信息更多,但也需要線下完成盡職調查。在貸前走訪中,確實有銀行的個別信貸客戶經理,為了完成業績,故意忽略風險,因為他們通過與客戶交談,就已預判這個客戶的真實資金用途。”這位信貸經理透露。
“近期監管不斷下發的各種政策,代表一種警告信號。”該信貸經理表示,據他了解,目前不少銀行在進行貸后自查的同時,也加大了貸前管理,包括提高經營性貸款的主體資質,小幅上調經營貸等貸款利率。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