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今日舉行,本次峰會的主題為“新金融 新基建 新安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出席并發表演講。
李東榮表示,當前數字技術創新代際周期呈現明顯縮短的趨勢,這與金融行業的長周期特性存在一定程度的錯配。從業機構如果不經過嚴密的測試和風險評估,服務產品、服務模式如果沒有經過嚴密的測試和風險評估,如果僅僅是追求所謂的顛覆式創新,僅僅是關注新技術應用的短期效益,就很有可能導致選型錯位、資源浪費,乃至安全事故頻發等問題。
在李東榮看來,萬無一失確實很難做到,但是要盡一切可能避免出現問題思路,或者出現問題的時候,用最快的速度把它恢復到正常狀態,或者是把風險恢復到相對能夠接受和容忍的范圍內。同時應該通過建立試錯容錯機制,完善風險補償措施,申請納入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等方式,促進安全和發展,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動態的平衡。
李東榮指出,從業機構應該堅定不移地走安全發展之路,把金融安全放在更加重要和優先的位置上,在做好全面風險管理和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穩妥、審慎地推進金融科技創新。同時,也不應走極端,為追求所謂的絕對安全,在創新發展方面一味縮手縮腳,停滯不前,我們不要因為怕風險不敢創新,不敢探索,這又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金融機構之間以及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之間在賬戶、渠道、數據、基礎設施等方面的關聯性日益增強,傳統上的信用風險、道德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等風險表現,在技術環境下呈現出新的變化,并與新技術應用產生的風險交織在一起。
李東榮指出,所有基于網絡的各類金融行為的特征,還有待于我們去深入觀察和研究,由此,數字金融業務有關責任的認定、權限管理、風險控制、業務連續性等管理工作難度進一步提升,需要我們對面臨形勢的嚴峻性保持清醒的認識。
根據世界銀行和劍橋大學今年10月份發布的一份針對全球114個國家和地區金融管理部門的調查數據,也包括中國在內,網絡風險是疫情發生后監管關注度最高的金融科技風險類型。
李東榮認為,面對數字技術給金融安全所帶來的多元化挑戰,還是需要以技術對技術,用技術管技術,用技術來武裝我們自己,提升我們應對風險的水平。同時,必須堅持科技賦能與制度建設雙輪驅動,兩翼齊飛,充分發揮制度在金融安全管理領域的激勵約束作用。此外,從業機構應該建立有利于引才、留才、用才的市場化考核激勵機制。
責任編輯:王進和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