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李迅雷
最近我參加了好幾場會議,發現都有學者在講述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研究和實踐成果,這正是社會在不斷進步的表現。當今,經濟與社會層面的分化現象越來越明顯,因此,第三次分配也已經寫入中央文件。昨天我在《經濟觀察報》和《公益時報》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經濟與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上,有感而發,作了一個20分鐘的簡短發言。
主要觀點如下:
中國股市與中國經濟一樣,正在經歷一個分化的時代,未來A股的市值會向大企業進一步集中。
按照自由流通市值的口徑,前20%的公司市值從2017年占A股的40%,現在已經超過60%,跟美國比還是偏低,集中度還要繼續提升。中國有四千家上市公司,后面市值小的兩千家上市公司,2017年市值占比是20%,現在已經不到10%了,將來占比還會更小。因為美國后面一半的市值占比只有3%。
這對于投資有何啟示?資產配置肯定要選擇行業龍頭,選擇新興行業當中有科技含量的企業。
對于2021年,市場或面臨的一種均值回歸,2019年和2020年這兩年公募基金的業績回報率的中位數都在30%以上,這樣一種高回報從長期來看是不可持續。所以2021年恐怕收益率的回落是難以避免的。
投資機會來講,恐怕也是不能夠遵循當前這樣一種選好賽道的模式,今后好賽道上面要選的是優秀的企業和龍頭企業。市場層面,要選擇那些相對被低估的那些好企業。比如香港H股,其總體估值在這兩年沒有得到相對提升,折價率在港股通背景下反而擴大,因此,2021年可能會有更多的均值回歸機會。
增量經濟的特征是做大蛋糕;存量經濟的特征是如何切分蛋糕。今后大企業會越來越大,蛋糕切多的企業就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企業小的時候是求生存,不要承擔那么多的責任,到當全社會這么多的利潤都集中在少數企業,這些超大企業的責任就大了。
以下根據會議速記稿整理
《增強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大企業應擔當社會職責》演講實錄: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非常高興能夠參加我們這樣一個會議,關于社會責任的,我在前不久恰好寫了一篇文章,叫《邁向共同富裕:共識下的投資機會》,對于投資來講,要關注上面的政策信號是什么,就可以有哪些投資機會,因為我寫這篇文章也是有感而發,恰好跟今天的主題相呼應。
五中全會提出來,要明顯縮小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我們的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從統計數據來看,2016年到2019年三年當中,中等收入組的收入增長是19%,高收入組增長是29%。這三年差距已經拉開了,今年還沒結束,由于受到疫情影響,今年的收入差距還是有明顯的擴大。我們看到中位數增速低于平均數,即居民可支配收入中這兩個組的差距還在擴大。
怎么縮小這個差距?可以通過稅收,通過轉移支付,也通過提高社會保障來提高。四中全會提出了第三次分配,這是一個新的提法,之前是沒有的,什么叫第三次分配,就是發展社會慈善事業,通過社會捐助來縮小居民的收入差距,來提升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從而使得社會消費水平能夠拉高。
中國經濟已經從一個投資主導型的經濟變為一個消費主導型的經濟,消費增長主要取決于的居民收入的增長。在消費當中,中低收入群體又是消費的主力,如何提高我們的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尤為重要,但是遺憾的是我們的稅收,個稅稅率雖然比較高。但是個稅稅收收入占整個國家的稅收收入7.2%,美國2019年個稅占到美國國家稅收收入的比重是55%,占聯邦政府的稅收收入的80%,我們只有7%,差距巨大。
首先,誰對我國的稅收貢獻最大呢?我們沒有這方面的數據,但是美國1%的富人貢獻了個稅收入的25%。其次,在社會捐助方面,很遺憾我也沒有拿到具體數據,但是我看到英國的慈善與救助基金會每年會公布全球捐助指數,總共調查146個國家,很遺憾,在146個國家里,2018年中國排名第142,而排名前五名,我印象當中是有印尼、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我想我們在發展慈善事業的空間還是巨大的。
前幾年,上交所也編制了社會責任指數,雖然跟我們現在講的有一定的差異,但核心含義是一樣的——ESG指數。即希望通過改善環保、社會責任、公司治理,使得企業能夠給承擔社會責任、改善公司治理,給社會和投資者更多的回報,這是我講我今天演講之前先談些感想。
今年是恰好資本市場設立30周年,資本市場在過去30年來,發展突飛猛進。今年尤其明顯,我們看到的數據,過去30年,深滬A股的市值規模在明顯上升,伴隨資本市場發展,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數量和規模都在大幅度增長。原社保基金副理事長王忠明剛才講到社保的社會貢獻,我覺得社保對于機構投資者隊伍的壯大,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為社保作為一個投資人,選擇優秀的基金,委托給他們,同時灌輸長期投資理念,對于他們的選股等都有具體要求,這樣使得資本市場加快成熟。
因為A股市場還是散戶市場,散戶交易量占A股交易量的80%,我們離成熟市場有一定的距離,但是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的規模大幅度增加,加速推動資本市場邁向價值投資和理性投資。
同時A股市場也反映出國家的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2009年到目前,十幾年時間,傳統周期性行業占比是明顯的下降,行業指數市值占比從48%降到25%,大消費包括可選消費、必需消費、醫藥等等,這個比重市值從9%提高到30%,科技類的包括信息、電信,也指數從2%到11%,金融板塊市值相對穩定。
但是我相信,金融板塊的市值占比在今后十年肯定會下降,因為金融要更多實體經濟服務,而不是做大自己。劉鶴副總理也明確表示,發揮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整體來講,A股目前還處在不斷優化當中,A股市場那些表現比較好地反映是實體經濟的變化,比如說在2004年到2009年,股價表現比較好的行業是有色金屬、食品飲料、汽車、建材和煤炭,排名在行業前五位。2009年到現在為止,表現好全部都是消費類行業,周期性行業排名都在往下走。
所以中國經濟確實是在從投資驅動向消費驅動階段,消費怎么能夠上去?我認為最主要的是要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中低階層的收入水平。我的建議就是應該還是在第三次分配上面做更多的文章。
為什么不能在增加稅收上面做更多事情?可以做。但是也要考慮到現實的困難,比如說房產稅,如果現在強推房產稅,對整個房地產市場的穩定會有一定風險,對于系統性金融風險這些方面,一定要有底線思維。中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當中,改革開放40年,中國從一個比較落后的國家發展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下一個10年,中國的GDP可能要到全球第一。
中國的GDP現在是美國的75%,再過15年即到2035年,美國的GDP是中國的75%。但是怎么能夠保持經濟可持續增長,怎么能夠保證我們的每年的經濟都是可以有5%左右的增長,還是要靠消費拉動。消費增長靠什么?靠居民收入的增長,我是覺得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五中全會給予資本市場更大的發展空間,十四五和2035年規劃,對于產業發展都提出了非常系統的規劃,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第一個就是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我們現在處在一個中端的水平,要向中高端、高端發展,第二要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第三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這個就是我們在今后產業發展方面已經是有明確的方向。如何做到這一點,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的力量,瞄準八大科技創新的新體系前沿的領域。所以我相信我們的資本市場,在今后還是能夠保持一個繁榮發展的態勢。
為什么?一方面我們的產業政策是非常明確的,通過新產業的發展來替代傳統產業,資本市場這個當中要起到樞紐的作用,就是金融資本市場要為實體經濟服務。這次提到了資本市場提了四個要點,第一全面推進注冊制,第二要實現常規化的退市制度,只有優勝劣汰,才能使得資本市場良性循環,第三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第四是推進金融的雙向開放,就是要擴大外資在A股當中的比重,同時鼓勵中國的居民資金也要適度配置到海外去。
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這方面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資本市場的作用和意義,借助于我們的資本力量,為我們的實體經濟服務,為經濟增長服務,同時優化結構,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最多的問題還是結構問題。
在經濟結構諸多不合理的里面,我相信全球普遍面臨的最大結構問題是居民收入結構問題。如果收入結構如果能夠優化,消費就能夠起來,經濟增長會可持續。在經濟分化的過程中,未來企業會越來越大,這是勢不可擋的,企業越來越大,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就會越來越多,企業小的時候是求生存,不要承擔那么多的責任,到當全社會這么多的利潤都集中在少數企業,這些超大企業的責任就大了,如果不肯不承擔責任,最終的結果就是經濟就難以可持續發展,經濟難以持續發展,可能就會引發系統性風險,會讓這些超大企業難以生存下去。所以我們有一句話叫做同舟共濟。
相信未來中國的企業市值會越來越大。以美國股市為例,美國在1990年的時候,美國大市值企業(市值500億美元以上)占整個美國股市市值的10%,現在達到70%。中國來講,現在目前科技類的股票權重也在提升。傳統產業在下降,科技類在提升。今后肯定是強者恒強的時代,即必然出現分化。面對整個社會的分化會越來越明顯,分化也意味著經濟在轉型,在經濟轉型過程當中要避免分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也要利用分化所帶來的相關的投資機會。
我也做過統計,從目前來講,按照自由流通市值的口徑,排名前20%的公司市值過去僅占到全市場的40%,現在已經超過了60%,跟美國比,未來集中度還要繼續提升。中國有四千家上市公司,后面市值小的兩千家上市公司,市值在2017年是20%,現在來講,已經不到10%了,雖然已經很小了,將來還會不會再小?還會。在美國后面一半的市值占比只有3%,就是一個分化的時代。
對于做投資來講,作為PE、VC來講,要選有潛力的、未來要成為大市值公司的企業。另外我國的區域經濟也在分化,現在好的公司大多都集中在北上廣深,省份來講主要就是廣東、浙江、江蘇。因此,人口、行業、區域等集中度都是在提升,我們要關注集中度提升過程中,大企業的社會責任風險。
作為資產配置來講,肯定要選擇行業龍頭,選擇新興的行業當中有科技含量的企業。過去兩年,A股市場呈現結構性牛市,2021年A股市場可能面臨均值回歸的機會與風險。2019年跟2020年這兩年公募基金的業績的中位數都在30%以上,這樣一種超高回報從長期來看是不可持續的,所以2021年來講,高收益率的回落恐怕是難以避免的。
所以投資機會來講,恐怕也是不能夠遵循過去那種選好賽道的模式,今后來講,好賽道上面要選的是優秀的企業,龍頭企業,估值層面看,可能要選擇那些冷門行業里被低估的那些好企業。
隨著資本市場開放度進一步提高,國內不斷擴容的長期資金可能會選擇相對低估值的海外資產,比如說像香港H股,大部分股票的估值水平在這兩年沒有得到明顯提升,A+H的溢價率不斷上升,這是很不正常的現象,因為陸港通已經開通五年了,理論上講,彼此價差應該縮小,那么,2021年是不是會有更多的機會?
總體來講,身處經濟轉型升級和分化的時代,我們需要順應大趨勢,我相信股市結構性的特征還是繼續持續下去,比如今年前三季度,美國的納斯達克100指數中,漲幅前20%的股票貢獻97%的指數漲幅,A股市場創業板100指數,漲幅前20%股票貢獻了91%的指數漲幅,這體現了強者恒強、此消彼長和優勝劣汰的分化特征,因此,我們要擁抱就是優秀的企業和龍頭企業。
當然,這些做大了的優秀企業如何使得自己的企業回饋社會,才能取得一個可持續的發展。如果有些企業做大之后,卻沒有相應的社會責任的擔當,這對于社會而言,就缺乏和諧的氛圍。所以最近總書記去考察南通的時候,他專門去了張謇紀念館,實際上就在告訴企業家們,要擔當社會責任。
作為投資者來講,應該去投哪些企業,如果這個企業能夠擔當社會責任,能夠在環保方面有嚴格要求的,又有良好公司治理結構的,這種企業將來受社會各種制約和阻力的可能性就會比較小,這樣的投資才會有長期保障。以上是我一些不成熟的觀點,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本文作者介紹: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