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月薪3萬還不起信用卡!前三季度信用卡不良ABS超45億 浦發民生不良率偏高 建行最低
新冠肺炎疫情對于銀行個金業務的影響毫無疑問。2020年銀行業半年報顯示,多數銀行信用卡不良率較去年末有較大幅度抬升,銀行順勢收緊風控要求,疊加線下消費場景受到沖擊,信用卡透支余額增速放緩。
但根據各家銀行半年業績發布會上闡述的情況,最危險的時候就是今年上半年,下半年隨著疫情好轉,以信用卡為突破口的零售業務依然會重回增長正軌,零售銀行轉型并不會因此轉向。
目前商業銀行處置信用卡不良資產主要依靠清收以及核銷,而將這塊不良資產出表,對于盤活存量資產、釋放信貸規模、降低不良資產、改善流動性狀況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是處置信用卡不良資產的重要補充手段。
今年前三季度信用卡不良ABS已經發行超過45億元,而去年全年為57億元。
其中,發行金額最大的一單是建行的“建鑫2020年第四期不良資產支持證券”,金額為4.72億元。此外,“零售之王”招商銀行以及今年發力零售端的浦發銀行較為積極,分別發行了4單。
疫情擠出信用卡泡沫“之前一季度很多原本優質的零售客戶,比如月薪3-4萬元、房貸2萬元左右的客戶突然出現了周轉困難,導致還本付息存在難度。不過隨著疫情影響減弱,這部分人的工作和生活回歸到從前,逾期情況好轉。”一位華東城商行管理人員表示。
根據21金融圈統計,今年上半年上市銀行中的大行和股份行多數信用卡不良較去年末飆升。
大行之中,工行、建行、農行、中行、交行、郵儲銀行信用卡不良率分別達到了2.65%、1.17%、1.81%、2.57%、2.90%和1.99%,較上年末分別攀升0.44、0.14、0.24、0.35、0.52、0.25個百分點。
其中,交行信用卡不良率偏高,不良增長勢頭略強一些。
一位接近交行信用卡中心人士透露,交行信用卡從去年以來進行戰略收縮,主要目的是為了應對外部風險,疊加今年疫情會使得當期指標不太好看。但信用卡風險一般會滯后6-9個月,對于收縮戰略的銀行而言,資產規模作為分母增長緩慢甚至負增長,而風險指標是上一期風險的體現,并不會隨之收縮。分子增長而分母下降,對應的就是不良率上升。
簡而言之,前期風險完全暴露之后,由于不擅自擴量,信用卡新增不良會逐月減少,最終帶動不良率整體下滑,實現“安全著陸”。
數據顯示,交行信用卡透支余額在去年末的基礎上收縮了4.73%。上述信用卡人士表示,近年來部分銀行為了掩蓋不良飛速上升的事實,會在發卡端采用維持增長速度的做法,“發展速度不敢慢,不然就要‘爆倉’”。
建行信用卡不良為大行之中最低。
建行副行長呂家進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建行信用卡不良率僅為1.17%,在行業內處于領先位次,另外不管是發卡量、貸款規模,還是交易結算量,都保持了一定的增長。但他坦言,目前客戶中年輕客戶占比少,“在適用于網絡社會,Z世代青年的一個成長系列的產品、場景還需要進一步拓展。”
在上市股份制銀行之中,7家披露了信用卡不良率數據,其中浦發銀行不良率最高,達到3.31%;民生銀行次之,為3.23%。
中信銀行、華夏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不良率均在2%以上,分別為2.5%、2.44%、2.35%、2.01%。
近期高呼“反思零售”的招商銀行不良率為1.85%,為股份行中較低水平。
另外,不良率增長最高的是浦發銀行,上升了1.01個百分點,其次是中信銀行和民生銀行,分別增長了0.76和0.75個百分點,僅有華夏銀行不升反降。相對于大行而言,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不良率普遍攀升勢頭更猛,6家披露機構超過0.5個百分點。、
招行半年報稱,受疫情影響,迭加國內宏觀經濟低位運行、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等多因素作用,信用卡貸款資產質量呈現一定的短期波動。信用卡貸款一季度的早期逾期規模階段性上升,部分關注類貸款于二季度進入不良。
招行行長田惠宇在業績推介會上表示,今年不良貸款額比去年末增加了30.53億元,這里面主要來自零售貸款,尤其是信用卡貸款。今年新生成的不良貸款主要是來自零售,這是招商銀行面臨的個性問題。
由于疫情導致居民消費力提升困難,再加上銀行信用卡部門主動提高風控要求,信用卡發卡和透支余額兩項數據悄悄發生了變化,均與往年動輒兩位數增長的景象大不相同。
21金融圈整理的披露透支余額數據的14家銀行中,7家較上年末上升,7家下降。
而且,即便實現增長的銀行,也沒能突破10%,增速最高的是興業銀行,達到8.64%。近年來較為專注零售業務的招行、浦發、平安三家股份行此項數據均為負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建行管理層在發布會上稱其已經成為“最大零售信貸銀行”,透支余額也超過了工行和招行,排在第一位。
從流通卡量/累計發卡量這項數據來看,上半年多家銀行發卡較為審慎。披露此項數據的14家銀行中,有一家出現負增長,工行僅上升0.14%,招行僅上升1.14%,浦發僅上升0.13%,平安上升1.90%。超過10%的僅郵儲銀行一家。
疫情的確延緩了銀行信用卡擴張的腳步。
不良生成高點已經過去
多家銀行表示,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在國家有關企業紓困和復工復產政策支持下,從二季度開始信用卡先行指標已逐步好轉,入催情況趨于平穩,回收情況逐步恢復。
招行首席風險官朱江濤指出,一季報披露時就判斷6月份將是今年信用卡不良生成的最高點,8月份將是次高點。
為什么會這么判斷?主要是因為受到疫情影響后,我行按照監管的要求執行了信用卡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但從5月份開始,已經逐月收緊了這一政策。目前仍處于延期還本付息狀態的貸款中,信用卡貸款余額已經為零。
所以我們判斷,如果客戶在5月份申請信用卡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往后延3個月,8月會是不良生成的次高點。總體來看,信用卡貸款的不良生成后續還會維持相對高位。
整體的風險判斷,后續還要看兩個因素:個人居民收入變化和就業形勢變化。因此,我們對信用卡貸款資產質量的整體判斷是:不良生成還會維持高位,之后可能還會有一些不確定性的因素,但是個人判斷,總體的高點已經過去了。
雖然今年零售業務頗受打擊,但是多家銀行仍然堅持零售轉型戰略不動搖。
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對上半年零售發展較為滿意,雖然信用卡信貸增長速度慢,那是主動為之,我們2017年底就收緊了風險政策,提高了客戶準入門。
零售在今年疫情情況下,全行受影響,但是我們比較起來好像輕一點,恢復得好像快一點。未來零售的增長速度仍然要快,(零售與對公比例)6:4不變,信貸額度優先照顧零售。我們這個行戰略方向沒有變,就是成為一個全球領先、中國卓越的智能化零售銀行方向不變。
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稱,疫情一發生的時候,平安銀行就把風險政策大幅收緊,包括信用評分都要求提高了,所以貸款發放也減慢了,這是保護策略。
“疫情發生之初,當時分別預估過一個樂觀、悲觀、中觀的預測,經過我們風險控制,疫情快速應對,快速線上化增加量,現在結果達到了我們樂觀的范疇里面。”蔡新發表示。
招行副行長王良稱,信用卡貸款二季度還處于水位以下,但是判斷三季度應該能夠浮出水面,它的上升有利于拉升招行資產端的收益。
交行首席風險官張輝在業績發布會上解釋稱,疫情爆發對于銀行業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交行上半年信用卡產生的不良占整體新增不良的26%,隨著策略模型優化,6月份開始出現不良率回落,預計三、四季度會回落到疫情前的水平。
交行副行長殷久勇表示,該行信用卡透支余額在二季度實現了凈增長,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仍可以延續快速增長的勢頭。從全年增長計劃來看交行,繼續堅定零售銀行轉型導向,疫情之后消費恢復性反彈,計劃全年安排個人貸款占比超過40%。
從全國數據來看,信用卡的確出現恢復元氣的苗頭。8月20日,央行披露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占比1.14%,較一季度末的1.27%,下降了0.13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增長仍然乏力。
央行數據顯示,
今年二季度,銀行卡人均消費金額為2.04萬元,同比上升0.59%;銀行卡卡均消費金額為3291.36元,同比下降7.01%;銀行卡筆均消費金額為671.73元,同比下降9.24%。
不良ABS迅速“補血”
為彌補信用卡不良帶來的資本占用問題,銀行開始尋求在清收、核銷之外的出表方式。
不良資產證券化就是資產擁有者將一部分流動性較差的資產經過一定的組合,使這組資產具有比較穩定的現金流,再經過提高信用,從而轉換為在金融市場上流動的證券的一項技術和過程。
以信用卡不良貸款作為基礎資產的,就是信用卡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化。
我國銀行業最早發行信用卡不良資產支持證券始于2016年,當年,監管層在多個重要文件或講話中明確支持、提及ABS產品。
2016年4月份,交易商協會發布了《不良貸款資產支持證券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見稿)》,對不良貸款ABS選擇了部分銀行進行試點。首家發行信用卡不良ABS的機構為招商銀行,發行總額為2.33億元。
從今年前三季度的情況來看,最大的一單信用卡不良ABS是今年9月建行發行的“建鑫2020年第四期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發行金額為4.72億元;
其次是交通銀行在同月發行的“交誠2020年第一期不良資產支持證券”,金額為4.5億元;單筆金額較高的還有中信銀行4月發行的“惠元2020年第一期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為4.1億元。
發行頻率較高的是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分別發行了四期。
招行發行了四期“招銀和萃”系列ABS,總計金額5.338億元。浦發銀行發行了四期“浦鑫歸航”系列ABS,總計金額6.247億元。此外,建設銀行今年發行了兩筆,共計8.43億元;工商銀行今年也發行了兩筆,規模共計7.15億元。
總體看來,今年前三季度信用卡不良ABS已經發行超過45億元,去年全年為57億元,今年前三季度發行量已經達到去年全年的八成,呈現發行加速的特征。
雖然信用卡不良轉表外較為積極,但正如中誠信對農盈利信2020年第一期不良資產支持證券信用評級報告中所說,需要關注的有三點:
1、單筆債權的回收不確定性較大。
交易現金流主要依賴于入池不良資產的未來處置情況。本交易入池資產為信用卡不良債權,無抵押或者質押等擔保措施,單筆不良債權的回收不確定性較大。
且不良資產催收處置過程復雜多變,處置結果易受到系統性風險和偶然因素的影響,因此未來現金流回收具有一定不確定性。特別是在近年來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金融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信用卡應收賬款催收環境逐漸惡化,不良率提升,不良資產處置難度加大,處置價值和處置時間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不利影響,或將對優先檔證券本息的按時足額償付產生一定影響。
2、模型風險。
本交易基礎資產為信用卡不良貸款,影響不良貸款處置回收的因素較多,定量分析時采用的數學方法和相關假設可能存在一定的模型風險。
3、新冠肺炎疫情或將加大回收風險。
疫情的持續升級對交通運輸、旅游、餐飲商業等服務行業都有一定的沖擊,短期內對國內經濟產生一定影響,或將加大不良資產的回收難度。
監管警惕信用卡風險
監管也注意到了信用卡不良攀升的風險,多次發文警示。
6月24日,中國銀保監會在《關于開展銀行業保險業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工作的通知》中提到,信用卡業務虛增客戶償債能力或違反“剛性扣減”規定,突破總授信額度上限管控;預借現金業務額度設置過高,不符合審慎管理要求,資金用途管控不力,違規流向非消費領域。
僅過了5天,6月29日,中國銀保監會消保局在《關于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費提示》中指出,有些消費者過度依賴信用卡透支消費,背負了超出其償還能力的大額信用卡貸款,甚至陷入“以貸還貸”、“以卡養卡”的境況,導致資金緊張、還款壓力倍增等問題。
消費者應當正確認識信用卡功能,理性透支消費,不要“以卡養卡”、“以貸還貸”,更不要“短借長用”,合理發揮信用卡等消費類貸款工具的消費支持作用。
近幾個月來,廣發、平安、中信、中行、農行、華夏、興業等多家銀行陸續發布《關于進一步明確信用卡資金用途的公告》。規定持卡人不得通過非正規交易渠道或其他手段惡意套取銀行資金、積分和權益等,并對信用卡用途做出明確限制,持卡人若不規范用卡,銀行或終止全部功能。
責任編輯:張譯文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