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峭壁、后有懸崖 中小農商銀行如何追趕數字化

前有峭壁、后有懸崖 中小農商銀行如何追趕數字化
2020年11月07日 19:47 21世紀經濟報道

  原標題:前有峭壁、后有懸崖,中小農商銀行如何追趕數字化

  中小農商銀行的形勢逼人,自身優勢也不是沒有,關鍵看能不能順應形勢,利用資源,做出務實有用的嘗試和努力。

  段治龍(資深農村金融從業者和研究者)

  近日,關于馬某人在外灘金融峰會上的演講,各界說法不一。但有一點是大家都認同的,那就是數字技術在實現普惠金融方面的作用。當各家銀行都在加快數字化轉型,通過數字化方式推動普惠金融的時候,作為曾經的普惠金融主力軍的中小農商銀行,無疑被遠遠地甩在了后面,基本上還是在做著傳統的業務,沿襲著傳統的做法。一面是市場同業數字化技術的高舉高打“懸崖”,一面是無法迎合客戶數字化生活和工作習慣而導致客戶流失嚴重的“絕壁”,中小農商銀行該何去何從?

  ?落后就要挨打?

  先來說一下中小農商銀行的現狀。目前中小農商銀行的主要風險,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不良貸款的激增,二是科技發展的滯后。從存量角度看,不良貸款給中小農商銀行帶上了“腳鐐”;從增量角度看,金融科技則又捆上了“雙手”。過去的包袱化解不掉,新增業務拓展不了,大多數中小農商銀行陷入愈加艱難的地步。

  截至2019年6月末,全國農商銀行的不良率是3.95%,遠高于城商行的2.30%、股份行的1.67%;撥備覆蓋率為132%,遠低于股份行的193.01%、城商行的149.26%。本次疫情之后,這種局面更加突出。

  上面這張圖表明,金融科技給銀行帶來的主要壓力是四個方面:客群逐步流失、市場逐步失去、利潤逐步下滑,以及信息安全/隱私威脅。而對于還是“小米加步槍”的中小農商銀行來說,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受沖擊最大,影響最直接。

  兩相對比,從2013年開始,中小農商銀行的不良貸款增速一路上揚;從2013年開始,互聯網金融全面爆發式增長。這難道是歷史的巧合嗎?顯然不是,其中的關聯是,技術對業務的影響較之過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是支撐,后來是引領。

  與此同時,過去國有大行與中小農商銀行錯位發展,將眾多小微和個人類信貸業務“留給”中小農商銀行來承接。近年來,國家普惠金融政策力度不斷加碼,國有大行憑借可靠的品牌、低廉的資金、快捷的技術等優勢,與中小農商銀行“搶食”,進一步加劇了中小農商銀行的發展困境。

  追趕是正確姿態?

  在這種背景下,中小農商銀行該怎么辦?我給出的路徑是“兩手抓”,一手抓鍛造內生力,一手抓追趕數字化。鍛造內生力就是抓好目前線下的人海戰術,發揮既有的點多面廣人多等傳統優勢,解決今天吃飯的問題,同時要整合內外部資源能力,做一些鋪管道的事情,想著明天吃飯的問題。這就是另一手抓追趕數字化,以金融科技為驅動,推動數字化轉型。

  2000之前,各家銀行進入銀行電子化階段。這個時候,中小農商銀行的前身農村信用社還處于手工作業階段,互聯互通都實現不了。2000以后,銀行進入互聯網化階段。這個階段,中小農商銀行在干什么呢,做銀行電子化階段的事情。近兩年,銀行步入數字化階段。中小農商銀行還沒有完成互聯網化階段的追趕。客觀地講,中小農商銀行從來都是走在銀行科技的后面,這一輪數字化也不例外。

  追趕,是必須的,而且要同步跨越兩個階段。這是因為兩個原因,一是技術快速迭代,具備后來者追上的可能;二是大環境變了,追不上那就是一場生死考驗。

  一場疫情,深刻地改變著國家治理體系,也改變著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此次疫情抗擊成功,有兩個關鍵:一是黨的集中領導,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二是我國數字化發展的技術保障。這次疫情必然是一個數字化時代的分水嶺,過去是漸進式,下一步可能是“大躍進”。有人說,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不再有后疫情時代,而是常疫情時代。這個咱不懂。但是,定義為大流行傳染病對人類社會擾動的“蝙蝠效應”,應該會成為任何商業組織謀劃變革必須考慮的重大風險變量,至少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如此。從一個較長的時間軸看,所有具有“密閉空間”和“人員聚集”特征的商業形態都將受到反復沖擊直至解構。銀行業也不例外,多網點的分銷體系、集中式的信貸審批和科技開發模式將受到挑戰。新冠疫情不是改變了銀行業的發展趨勢,而是確認和強化了數字化轉型這個趨勢,非接觸社會必然加大零接觸金融服務的需求。

  這個時候,中小農商銀行不是你轉不轉的問題,而是在這輪浪潮的裹挾下,你不得不進行數字化轉型。就好比置身春運火車站人流中的你,想不動都難。追趕不丟人,追趕有追趕的好處,至少能少走些彎路,少踩些坑兒。但要有追趕的姿態,不能等靠要,也不能無知者無畏。

  那么,中小農商銀行如何追趕數字化?筆者的觀點是:不需要“高大上”,只需要管用好使有效果

  另類“非接觸服務”?

  當下,看中小農商銀行的工作效果如何,衡量一個領導的水平高低,一個重要的維度是看有沒有意識和能力,在國家給“爭取”的半年多時間里,在數字化方面有沒有做嘗試,做了多少對應舉措;在再來一次疫情的情況下,能不能實現基本業務的非接觸服務。

  》嫁接式金融科技。中小農商銀行科技創新也好,數字化轉型也好,一個前提就是省級聯社的系統支持情況以及開放態度,因為核心業務等科技系統在省級聯社。不管是何種情況,中小農商銀行的參與是必須的,省級聯社的參與也是必須的。所不同的是,中小農商銀行側重應用系統,省級聯社側重管理系統,這是各自職責使然,也是優勢互補需要。因此,嫁接式金融科技應運而生,中小農商銀行的本地化部署勢在必行。

  如果省級聯社具備開放能力,中小農商銀行的應用系統可以直接接入省級聯社管理系統,這是最佳狀態。如果省級聯社不具備開放能力,中小農商銀行自己也要搞一個中臺架構(可以是數據中臺、業務中臺等)。我對此有個“池子”理論,中小農商銀行的自建系統,就是個“池子”,外端響應客戶需求,內端連接省級聯社系統,主要是總賬的匯入。省級聯社系統可以隨時、自由進入“池子”抓取信息,而中小農商銀行的自建系統未經批準不能進入省級聯社系統。

  不管哪種情況,在應用端,中小農商銀行的自建系統是必備要件,主要是五個大類,一是云平臺。這個省級聯社整體統籌且開放接口的情況下,可做可不做。二是要搞一個數據中臺,哪怕不專業、不全面,也不管怎么叫,但要有。三是負債系統,四是貸款系統。這兩個都是傳統業務應用層面系統,也必須有。五是客戶管理系統,是在省級聯社CRM基礎上,針對本地客戶進行分層,基于不同權益,進而維系本地場景的系統。對于中小農商銀行來說,這個才是“要害”。失此,城門打開。

  》“土辦法”也有大作用。對于大多數中小農商銀行來說,一下子上系統,無論財力,還是人力,亦或是各方面條件,未必全面具備,但“磨刀不誤砍材功”,中小農商銀行眼下至少可以抓緊做幾個關鍵事情。

  一是全面實施“擴面增量工程”。中小農商銀行是典型的區域性銀行類機構,衡量工作標準的重點在深度,而不是廣度。所謂深度,就是與客戶之間的業務交互關系。比較欣慰的是,中小農商銀行和廣大客戶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基本都做到了,基本上在縣域,每一個客戶都有中小農商銀行的一類卡。但在城區型機構、在外出就業群體等方面還有擴充客群基數的空間。也就是說,還需要繼續獲客。只有把客群基礎做扎實了,中小農商銀行的發展才能更加穩健,成本才能進一步降下來,風險也才能更好的分散和對沖。

  二是下大力氣“活客”。對于有了本行卡的客戶,需要重點在綁卡率、活卡率等方面多下功夫。根據權威機構統計,目前每個人平均有2.89張銀行卡,有將近8個銀行賬戶。也就是說,有中小農商銀行卡的客戶同時也是其他多個銀行的客戶,這就是需要想辦法讓客戶在微信、支付寶、云閃付等常用支付方式上,把本行卡綁上,用起來。否則,中小農商銀行最愛“宣稱”的主辦銀行、老百姓自家的銀行等口號,就可能是一句空話。一方面要從客戶激勵角度,利用交叉銷售等方式,讓客戶綁上卡;另一方面要從場景角度,大力拓展不同類型的場景,并配套開展各種滿減、權益活動,讓客戶培養主用本行卡的習慣。這方面的現成應用系統有很多,要加強聯合,盡可能地“多快好省占場景”,搞出一個農商銀行版“掌上生活”。

  三是鋪天蓋地地預授信。中小農商銀行的客群大多是基于當地生活和工作的穩定性客群,這為鋪天蓋地地進行預授信創造了良好的基礎。要變等客戶上門,為主動給客戶授信。這個是中小農商銀行目前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營銷“利器”,也是彰顯短頻快決策和人海戰術優勢的最好方式。對于農牧戶,要大力推動整村授信工作;對于受薪人群,要大力拓展薪金貸;對于有房產的客群,要大力推動房地產抵押的備用金貸款;對于經營類商戶,要選取相對穩定現金流的客戶,以流水貸、房租貸、稅務貸等方式進行預授信;對于大額、低頻的消費場景,要抓緊進行裝修貸等業務拓展。目前,省級聯社的手機銀行大多實現了線上用信、還款等功能,完全可以先不必考慮客戶是否用信,先把授信做出去,先把“坑”站住,這樣客戶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實現“非接觸服務”了,也可以抵御同業的市場競爭。

  》“新辦法”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所謂數字化轉型,就是以“數字”為生產資料,以“化”為生產方式,以“轉型”為最終目標。銀行數字化轉型至少需要通過業務數字化、數字業務化、數字化治理等三個主體階段。客觀地講,中小農商銀行還處于業務數字化的“初級階段”,要走的路還很長,但要先動起來,因地制宜地選擇恰當方式來推動,在實踐中去成長。

  根據有關專家的觀點。數據源是數據分析或挖掘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比例高達65%;其次是數據標準化,比例6%;再次是由什么樣的團隊和選擇什么樣分類方法,占比3%;接著是變量數量,占比2%。這幾個數據分析和挖掘的要素決定了最終效果的85%。基于這種判斷,中小農商銀行要重點做好三項工作。

  一是抓取真實的數據源。這方面中小農商銀行是有優勢,幾十年的人緣地緣情緣不是白給的。這就好比是一個老農民,手里面拿著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蔬菜,但只能采用傳統做法,做個大燴菜。但我認為,這樣也行,或許還可以有不一樣的味道。

  這次疫情促動下,各級政府對于數據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對待數據的態度也轉向積極態度。中小農商銀行要利用這樣的契機,在戶籍信息、不動產數據、公積金數據、代發工資數據、稅務數據、社保數據、犯罪數據等強社會、強金融屬性的數據獲取、運用、轉化等方面加快步伐。我擺著手指頭數過,地方有效數據最多不超過10類,一個一個拜碼頭,甚至笨辦法導入,也足夠使用。這方面,數據的有效性勝過實時性,能做到有效且實時就更好了。當然,大數據的一個特點是大,數據還是要多多益善為好,現在這方面的條件都具備,就看你能不能用,會不會用,用了有沒有效果。

  二是建設專業人才隊伍。上面說了,中小農商銀行抓取真實有效數據源是有優勢的,缺少的是數據應用能力。就好比讓老農民學習各類名菜的做法和工藝,這個難度多少有點大。有時候學習也學不好,索性不如請個名是大廚來。但理念要不為所有、但為所用。你讓一個北京的專家把戶口“遷”到你那里,那可能嗎。數字化轉型根本在人才,人才建設有有四種道路可供選擇:

  第一條路是自建隊伍,自主研發。這適合中大型或者區位優勢較好的農商銀行,好處在于產權歸己,迭代隨時,不足在于前期投入較大,時間較為漫長。

  第二條路是引入顧問、指導研發。適合具備一定科技基礎、有一定區位便利的農商銀行,好處在于頂層設計、少走彎路,不足之處在于基礎條件需要具備。

  第三條路是創業合作,各取所需。適合區位較偏的中小農商銀行,好處在于一起創業、只需要提出需求即可,不需要過多投入,不足之處在于創業合作方選擇較難。

  第四條路是聯合三方,共同研發。適合區位較好、有一定科技基礎、資金也比較充足的農商銀行,好處在于上手就干、快速上線,不足之處在于費用投入較大或者分潤較多,且不好培養自主能力。

  三是定規則勝過建模型。對于沒有線下優勢,甚至沒有線下的金融業務,模型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直接決定著業務的成敗。而對于有線下優勢的中小農商銀行來說,規則重于模型。這方面,可以先探索利用省級聯社網金平臺,或者自建信貸系統,利用本地數據進行試水。對于不具備條件的機構,可以在個人貸款,特別是農牧戶貸款方面,嘗試在人行征信等基礎上,增加線上多頭借貸信息風控,逐步培養這方面的能力。不管是策略,規則,還是模型,目的就是區分好壞人以及各自概率,關鍵是要充分結合自身特點因地制宜,活學活用。

  在上面的基礎上,要扎實推動數據治理,按照監管文件的要求,建立數據治理委員會,并切實落地相關職責。同時,要夯實數據應用基礎。主體是三個層面。第一層是基礎層,重點是數據采集、數據清洗、數據加工。對歷史數據及其質量要更加重視,系統地推進包括標準、質量、元數據等細項梳理和建設。第二層是數據中臺,主要是平臺建設和數據模型。平臺建設包括但不限于數據開放運營平臺、數據整合平臺、實施數據平臺、數據資產整合平臺。數據模型包括但不限于數據驅動的精準營銷、智能風控、數字運營等模型。第三層是應用層,重點是基于精準營銷的大數據風控等。我是比較推薦中小農商銀行嘗試數據中臺的做法,從局部逐步到全貌,循序推動這方面的工作。

  “兵馬”“糧草”都先行?

  如果說數字化轉型是銀行業的新的生產力。那么,需要相應的新的生產關系。否則,就會產生動力掣肘,起到反向作用。。

  》一把手的支持最關鍵。中小農商銀行的業務推動,特別是牽扯全業務體系的數字化,“一把手”和班子的支持力度是最重要的保障。領導們不僅要在決策層面支持,更主要的是抓細節,中小農商銀行的戰略沒那么多需要你定的,國家早就定好了,只不過從過去的金融支農主力軍變成了現在的鄉村社區銀行,關鍵在于如何實現。這就要盯細節,細節決定成敗。特別是新生事物,需要突破的地方很多,領導不拍板,怎么能做到。同時,領導要具備穿透數字化業務底層邏輯的能力,具備調動建模師、算法師等各類專業人員工作動力的專業素養,具備保障科技人員和業務人員相互融合的管理方式。領導要當聶榮臻,專業人才才能變成錢學森,才能造出原子彈。

  》重塑組織模式。一方面總行需要通過“信任+授權”的方式,局部建立敏捷組織,逐步帶動全行轉型。另一方面要搭建總/支行數字化體系。總行負責提升規劃客群、規劃產品、規劃渠道、規劃活動等能力;搭建數據平臺、應用工具等基礎設施;建立客戶價值評價體系;加強轉型文化宣導。支行負責強化業務區域營銷的作用,明確崗位設置,理順工作流程,建立日常規范,做好營銷和線上業務落地事項,經營好網格化范圍內客群。

  》改變算賬方式。中小農商銀行不可能像其他銀行一樣每年拿出營收的百分之幾、十幾去搞科技投入,但可以從借力的角度,用好省級聯社的系統,重點做好本地應用系統的搭建。同時,發揮機制靈活優勢,可以從財務角度,改變傳統記賬和算賬方式,將科技投入按照風投的理念去轉換,將科技投入視作資本,而不是費用。條件具備的中小農商銀行,可以考慮將科技部門從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來轉換,將來探索建立金融科技公司。未來的銀行,可能就是一個金融科技公司,這種探索未嘗不可。

  》建立容錯機制。不要光看科技體驗好的一面,那是無數次試錯后的結果。科技出現錯誤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決策層面,二是操作層面。不管是哪個層面,沒有容錯就沒有創新,有的,也是偽創新。這方面,中小農商銀行可以參照自己的不良貸款,不放貸款肯定沒不良,放貸款肯定有風險,科技也是一樣的,只是人靠譜還是科技靠譜,要好好想想。

  總之,中小農商銀行的形勢逼人,自身優勢也不是沒有,關鍵看能不能順應形勢,利用資源,做出務實有用的嘗試和努力。

  (作者:董希淼 )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郭建

疫情 銀行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1-11 仲景食品 300908 --
  • 11-11 明新旭騰 605068 --
  • 11-11 中控技術 688777 --
  • 11-09 康平科技 300907 14.3
  • 11-09 匯創達 300909 29.57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