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公司擬赴美IPO 賺錢模式“羊毛出在豬身上”屢受質疑
本報記者/李昆昆/李正豪/北京報道
中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在2019年就已經高達13.5億人,但也因其給付額尚不夠高,部分情況下,無法完全有效解決大病高額醫藥費等問題。與此同時,保險行業協會數據顯示,商業健康保險在2018年覆蓋率尚不足10%。在此背景之下,網絡大病籌款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
水滴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據媒體報道,國內互聯網健康保險保障平臺水滴公司計劃2021年第一季度正式赴美IPO,募資規模預計為5億美元左右,高盛、美銀等將擔任聯席主承銷商。對于水滴公司赴美IPO一事,《中國經營報》記者近日向水滴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求證,對方回復稱:“不予置評”。
水滴公司號稱其已建立“籌款+互助+保險”的生態商業模式。其實,水滴公司已是國內第一大籌款和捐款平臺。但記者注意到,從盈利模式上來看,水滴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其實是保險業務,而這種“羊毛出在豬身上”的互聯網商業模式正是長期以來業內對水滴公司的質疑焦點。
股東陣容明星云集
在今年7月23日,彭博曾報道稱水滴公司最快今年年底之前完成上市,IPO估值預計為40億美元至60億美元,并正以20億美元的估值在一級市場中融資2億美元。
迄今為止,水滴公司的總融資規模超過34億元人民幣,投資方包括騰訊、博裕資本、瑞士再保險集團、IDG資本、高榕資本、真格基金、美團、創新工場等。
水滴公司所謂的 “籌款+互助+保險”的生態商業模式,在業務層面體現在,水滴保險商城與水滴互助組成商業板塊,水滴籌與水滴公益組成社會責任板塊,兩大板塊共同構成“事前保障+事后救助”的保險保障體系。
根據水滴公司公開的數據,自成立至今年7月底,水滴公司的籌款金額已經達到了320億元,其發生捐款的人數已超過3.3億,共計產生超過10億人次的捐贈。
在幾輪融資背后,騰訊都基本參與其中。對此,騰訊投資與并購部董事總經理余海洋表示,騰訊之所以較早就開始布局水滴,是因為水滴找到了一個互聯網和保險較好的結合點。
與騰訊的微保并駕齊驅,水滴公司被外界視為馬化騰征戰互聯網健康保險賽道的兩駕馬車,在騰訊的“賽馬機制”下,水滴公司也得到了騰訊的背書,同時獲得更多的資源支持。
與此同時,記者發現,水滴公司創始人沈鵬的微信簽名為“科技向善”,與騰訊當下的理念也不謀而合。
靠保險賺錢
水滴公司旗下比較廣為人知的產品是“水滴互助”以及“水滴籌”。不過,這兩大業務所貢獻的利潤卻非常有限。
水滴保險商城是水滴公司2017年5月推出的互聯網保險科技平臺,是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累計保障用戶數已超過1.2億,保障家庭數超過6600萬,在2020年前兩個季度,年化簽單保費近60億元。
一位網絡互助平臺的內部人士曾告訴本報記者,互助業務本身的商業模式并不是特別吸引人,因為平臺的收入只來自于管理費,這個業務本身不會賺到太多錢,大公司也瞧不上,所以幾年前只有一些創業公司在做網絡互助。
“但自從水滴籌、輕松籌把網絡互助、籌款加商業健康險的模式跑通以后,很多公司才發現,網絡互助本身不賺錢,但是可以通過網絡互助獲取用戶,對用戶進行保險意識的激發,然后銷售商業健康險來賺錢。”上述人士說。
今年2月份,因為疫情的影響,沈鵬曾在內部信中指出:“未來一段時間,資本市場會變得更冷,要么我們加速實現公司盈利,要么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艱難地融資,否則只有倒下。”
據水滴保險商城總經理楊光日前透露,今年水滴保險商城的年化簽單保費有望突破140億元,較2019年實現一倍以上增長,實收保費有望達到60億元,與2019年相比實現300%的增長。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行業內的其他玩家如輕松籌也有過啟動上市的消息,“但不知道他們的業務體量,也不了解有沒有投行愿意接他們的項目。”該人士稱。
“每個行業競爭都有這樣的馬太效應,水滴公司發展得快說明找對了方法,只要堅持做下去會越來越好,友商發展得慢,可能是沒有找對方法,如果沿著錯誤的方向,用錯誤的方式堅持做下去,差距就越來越大。他們剛起步,而且場景和健康保險保障并不是很貼合。”上述人士說。
競爭激烈
根據國泰君安的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相互保險市場規模將達到1600億元。這個千億級別的市場讓各方垂涎,因此在輕松籌、水滴籌身后,夸克聯盟、斑馬社、17互助、同心互助、眾托幫、360大病籌、美團互助等上百家網絡互助平臺陸續橫空出世。
作為美團曾經的第10號員工,在水滴獲得美團的投資后,沈鵬也曾頻頻表達對美團CEO王興的感謝。不過隨著美團涉足網絡互助領域,和水滴公司也在明爭暗斗。
一位互助平臺的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在互聯網健康險經紀平臺(不算各家保險公司)這個領域,螞蟻保險是最大的,水滴公司的體量目前比螞蟻集團要小。”
艾媒咨詢CEO張毅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互聯網巨頭而言,通過提供網絡互助這項服務,能夠留住足夠多的用戶,后續可以提供更多的服務。另外,這項服務本身是利他人、利社會的事情,對于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以及增強企業聲譽都有正向作用。
而業界的共識是,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后,巨頭都把網絡互助模式當作低成本流量的入口,然后再通過給用戶推薦相關的健康產品來變現。比如,水滴公司創始人沈鵬就曾經透露,當時每個用戶的獲客成本只有兩塊多錢。
全球知名市場研究機構凱度(Kantar)近期發布的業內首份《網絡大病籌款平臺行業洞察報告》顯示,以籌款定義,水滴公司的市場份額已達到67%;以捐款定義,水滴公司的份額也超過了六成。
責任編輯:邵宇翔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