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董云峰
來源:新金融瑯琊榜
作者:董云峰
編輯:葉冬
民間金融恐將迎來又一輪血雨腥風。這一次,很可能是釜底抽薪。
昨日,最高法與發改委共同發布《關于為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簡稱《意見》)。
《意見》明確,促進金融和民間資本服務實體經濟,修改完善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堅決否定高利轉貸行為、違法放貸行為的效力。
今年早前出臺的《民法典》規定: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相對于之前的24%、36%劃分兩道“紅線”的做法,主流的意見是設定一個民間借貸利率保護上限,可能參考央行LPR報價的4倍,也就是不到16%。
一旦民間借貸的利率紅線被大幅調低,很多從業者的命運將被改寫,更諷刺的是,很多企業和個人將比從前更難借到錢。
新金融瑯琊榜認為,適度的利率管制是必要的,然過猶不及。不管是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還是打擊套路貸等非法金融活動,利率紅線都并非問題的關鍵所在。
試問:如果利率管制才是治本之道,我們這些年的金融改革又是為了什么呢?
壹
兩個梗。
西晉時期,某年鬧饑荒,百姓沒有糧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樹皮,許多人被活活餓死。
消息傳到宮中,晉惠帝聽完奏報,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大為不解。
晉惠帝很想為他的子民做點事情,經過冥思苦想后終于悟出了一個“解決方案”:
“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
郭德綱的相聲《怯富貴》,有過一個段子。
王老爺子家境富裕,立志做天下第一善人,放出話來:“別的地方我管不了,但在我住宅方圓二十里之內不能有窮人。”
然后他派人把附近的窮人都趕走了,因為:
“我心善,見不了窮人。”
貳
利率管制是有必要的。
諸如:防止資金過度投機,緩解社會矛盾,抑制金融泡沫,等等。
過度的利率管制,或者說過低的利率紅線,是沒有必要的。
對于此次降低民間借貸利率保護上限,最高法院民一庭庭長鄭學林表示:
對于紓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以及從源頭上防止“套路貸”“虛假貸”具有積極意義也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原理就是,價格管制會打擊商品供給,惡化供求關系。除非政策逼迫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大幅度下沉,否則只會讓企業的融資變得更難,甚至還會更貴。
難道真有人認為,單靠金融機構,金融服務就能夠陽光普照?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但凡正常點的金融機構都不會自己作死。
至于那些從事套路貸、虛假貸的犯罪分子,在乎的是24%或者36%的利息嗎?他們實際掠奪的利率高達百分之幾百,乃至上千,更低的紅線又有什么意義呢?
恕我直言:牛頭不對馬嘴。
叁
沒有人不想要低成本的貸款。
就像大家都想吃好的,都希望變得富有。
然而,古往今來,這世界從未大同,總有人貧窮,總有人吃得不好。
有些人覺得,貸款利率到20%、30%,就是不合理、不正義,于是要收緊紅線。
他們不會思考為什么很多企業拿不到銀行貸款,為什么有的企業貸款利率低、有的企業貸款利率高,他們只是覺得限制利率上限就對了。
就像有些人覺得,街邊攤不好,于是全部趕走;群租房不好,于是全部趕走。
他們不會思考為什么有的人要出來擺攤,為什么有的人要住群租房,他們只是覺得有些東西不應該出現,眼不見為凈。
哪怕很多人會因此丟了生計,或者無處可居;哪怕很多人會因此借不到錢,或者只能借到更貴的錢。
就算有人被逼到去找地下高利貸借錢,那又如何,看不到就行。
為了所謂的體面與和諧。
肆
關于利率上限,現有司法解釋提出兩條線。
第一條線就是民事法律應予保護的固定利率,即年利率24%;第二條線是年利率36%,這以上的借貸合同為無效。
我們的紅線標準很高嗎?答案是否定的。
從公開資料來看,目前美國35個州的法定利率上限設定在36%或以下;法國民間借貸利率的上限一般限定為33%;我國臺灣地區規定年利率的上限是20%;我國香港地區將超過年利率48%的推定為高利借貸;日本將民間借貸利率的上限統一規定為20%。
還有些國家沒有統一劃線,而是采用主觀主義模式,由法官依據民法中的“暴利條款”——公序良俗原則與顯失公平原則在個案中進行判斷。以德國為例,在司法實踐中,法官一般以年利率30%作為判斷高利貸的標準。
考慮到我們是一個發展不均衡的國家,過低的利率紅線更值得商榷。東部與西部,城市與鄉村,資金的供求局面差異很大。
而在互聯網貸款模式日趨成熟的當下,能不能根據借款期限,設定不同的利率上限?
令人惶惑的是,前些年,還時不時聽到有人呼吁適度放開利率上限,到了這兩年,不僅沒有人吱聲,反倒是要被收緊了。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陳鑫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