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銀行:加大投入力度 落實科技引領

瀘州銀行:加大投入力度 落實科技引領
2019年10月30日 15:40 新浪財經綜合

  來源:銀行家雜志

  作者:致成

  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發展,金融科技已成為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公司的標配。據普華永道《2020年與未來的金融服務技術:擁抱顛覆者》報告,全球81%的銀行CEO在眾多領域中最關注科技發展。而中國傳統金融機構已開始探索科技賦能金融之路。除了與BATJ等互聯網巨頭聯手外,不少傳統金融機構選擇孵化自己的金融科技板塊。

  當前,全國性中大型銀行已陸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將傳統銀行的科技部門從內部支持性部門轉變為盈利輸出性機構,其中的戰略布局自不必說。但是對于區域性城商行而言,如何在金融科技浪潮中,跟上時代腳步走出自身特色之路則是值得深思的全新命題。

  2018年12月17日,名不見經傳的瀘州銀行一鳴驚人,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成為四川省第二家、西部地區地級市中首家上市銀行,也是香港股本市場歷史上第一家資產規模1000億元以下的商業銀行。作為一家立足地方、面向全川、積極謀求更廣闊發展空間的地方性商業銀行,瀘州銀行在復雜的競爭狀態下,發揮自身小而靈活的優勢,探索了一條適合自身的金融科技之路。

  立足自身定位,提高服務效率

  作為地方經濟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城商行始終以“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為立身之本。在自主可控的前提下,借助科技力量建設風控模型,建設智能預警及智能催收系統,加強貸后數字化管理能力,建立信貸全流程管理系統,優化小微企業貸款審批流程。

  近年來,瀘州銀行推出的一系列金融產品和服務均能看到科技創新的力量,通過流程再造、技術滲透,充分發揮移動互聯網與客戶“零距離”的優勢,有效提高服務效率,進一步提升客戶體驗,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以瀘州銀行的“融e貸”產品為例,瀘州銀行引進德國IPC小微技術,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采取科技化手段與大數據風控技術,開通系統多維度數據自主授權獲取與計算功能,豐富了風險評估體系,貸款合同自動填寫,減少人為操作失誤,盡可能脫離紙質資料的束縛。

  線上即時獲客,多維度篩查反饋

  貸款意向客戶可隨時通過“小瀘e貸(APP)”線上提交貸款申請,后臺根據產品準入標準,如:基本資質、征信信息、行業類型、年齡條件、反欺詐、政府公開信息網站、場景數據等多維度數據對客戶進行初步篩查并實時反饋結果。充分利用各類數據信息、移動互聯網技術,支持“全線上申請”,在增強客戶體驗的同時,守住了風險第一道防線。

  線下全面調查,交叉驗證信息

  在經過對客戶的初步篩選后,對符合條件的客戶,系統會自動向小微客戶經理“派發工單”,小微客戶經理利用移動終端設備(PAD)開展線下調查,結合IPC實地調查、交叉檢驗技術,對客戶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判斷,改變以往單純依賴房產、財務報表等單一風控措施的弊端,多方面收集客戶經營信息,交叉驗證其真實的經營狀況,通過邏輯檢驗與現場分析,最大面貌還原客戶的真實情況,為貸款審批提供充足依據。

  實時查詢進度,有效監督管理

  “融e貸”系統具有實時查詢功能,業務辦理流程和進度均可視化,業務各環節各崗位目前所需處理待辦業務數量、每一崗位待辦業務處理耗時、流轉的細節與過程都能夠實時查詢,對于業務辦理效率能夠進行有效監控。結合限時辦結業務的相關時效規定,能夠有效督促員工及時處理業務,提高員工工作的自覺性,進而為客戶提供及時便捷的金融服務。

  建立評級模型,審批建議智能化

  瀘州銀行利用積累的小微企業行業數據信息,建立了11個大類的客戶評級模型,并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的經濟狀況、客戶狀況進行更新,調整風控模型各指標的權重,還原客戶的真實畫像,結合線下調查所取得的相關數據,模型自動給出審批建議。

  動態監測數據,強化貸后管理

  貸款發放后,客戶經理可動態監測客戶的資金流向、征信信息和公開數據信息,當客戶出現逾期、經營發生重大變故或風險隱患時,第一時間獲悉預警信息,快速反應,做好跟蹤和風險化解。

  除傳統貸款業務以外,瀘州銀行在支付領域也亮點頻現。

  近日,瀘州銀行嚴格按照人總行及清算總中心的要求,完成“手機號碼支付”業務流程設計、系統開發和接口改造,被人行支付結算司列為全國首批28家試行點之一,為社會大眾再添一枚支付神器!

  作為首批試點機構,瀘州銀行將用戶的手機號碼與銀行賬號相關聯,免去了輸入銀行卡號等較為繁瑣的步驟,用戶只需要提交手機號碼就能快速轉賬。極大地滿足了用戶在非微信好友,不能面對面交流等場景下,回避復雜的銀行卡號碼傳送、輸入錯誤、反復核對等情形,從而快速、便捷實現支付。

  據了解,該系統在全球范圍內屬于較早在零售領域實現實時支付的系統,實現了商業銀行所有支付渠道的互聯互通,跨行轉賬,實時到賬。且具有安全、高效、便捷以及省錢的優勢。

  加大投入力度,發揮協同效應

  銀行是數據驅動的行業,數據治理的重要意義已被充分論證,依托于銀保監會下發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數據治理指引》,大型銀行和實力較強的民營銀行都在積極進行數據工作的重構,而城商行數據之路上的“攔路虎”眾多,數據治理未成體系,數據應用價值未被充分挖掘、缺乏數據采集標準和質量控制、數據中心擴容改造進度滯后、數據安全意識亟待提升等,這都對城商行的數字化轉型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瀘州銀行為真正取得數字化轉型的成功,在金融科技的道路上取得更多進步,始終堅持以科技引領業務發展為奮斗目標,不斷完善數據治理、加強信息科技建設、提高軟硬件投入力度。

  2019年1月,瀘州銀行新數據中心正式投產使用,該數據中心按照國家A級機房標準建設,配備雙因素門禁系統,對機房進出人員進行嚴格管控、鑒別和記錄;消防方面,配備溫感和煙感兩種方式的自動報警系統、七氟丙烷自動滅火裝置和若干二氧化碳手提式滅火器,確保火情能夠及時被發現并撲滅。機房溫濕度方面,配備有 6 臺艾默生精密空調,能夠對機房溫濕度進行自動調節,確保機房環境溫濕度的穩定,同時通過動環監控系統對機房環境進行統一監控。

  在大數據風控方面,瀘州銀行利用圖像識別、生物探針、設備指紋、關聯網絡等技術和手段加強反欺詐能力,搭建大數據風控決策引擎,并行執行毫秒級實時決策,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在海量數據處理方面,瀘州銀行使用分布式數據實時采集、監視系統和流式計算對業務數據流轉進行實時計算,并貫穿于整個業務流程,解決了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數據集合的痛點,提供了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和流程優化能力,把數據變現為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組織力是保證任何一次科技革命成功的關鍵。在不斷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時,瀘州銀行為提高科技部門與其它各條線協同作戰的戰斗力,構建了更為敏捷靈活的柔性組織,打破傳統銀行業務、開發、運營、架構和測試團隊之間的孤島關系,構建多支以項目主導的團隊,聯合制定交付解決方案。

  一是建立信息科技項目領導組,優化科技項目管理流程;

  二是業務條線配置科技人員全程參與項目建設,促進業務和科技融合;

  三是開展全行效率提升活動,梳理存在的問題,加強各業務條線和科技部門協調溝通,提升協同工作效率;

  四是建立信息科技服務臺,7x24小時提供科技服務,及時收集、分發和跟蹤問題處理情況。

  對于金融科技的定位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瀘州銀行表示,將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借助視頻、語音、生物識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設備、移動終端等技術,大力推進網點轉型。構建信息科技開放架構體系,及時有效接入證券、保險、基金、金融租賃等其他類型系統,提升創新能力。依托分布式云計算平臺,對銀行同業系統實現整合包容,建立業務、技術和知識共享機制。

責任編輯:張緣成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1-05 貝斯美 300796 14.25
  • 11-05 矩子科技 300802 --
  • 10-30 廣電計量 002967 7.43
  • 10-30 八方股份 603489 43.44
  • 10-30 筑博設計 300564 22.69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