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零壹財經
作者:楊茜雯
全球范圍內,中國以47%的占比登上了移動支付最流行的國家榜首。以支付寶為首的網絡支付服務的用戶量、交易額在國內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態勢。隨著用戶滲透率的逐步加深和用戶消費習慣的改變,相關支付機構基于自身的業務和戰略需要紛紛推出自己的網絡支付業務。
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簡稱“BAT”)作為中國互聯網的三大巨頭,布局網絡支付領域已有數個年頭。三家基于自身場景、服務對象,在網絡支付領域逐漸分化,現已形成較為穩固的競爭格局體系。BAT三家支付,最初看來都一樣:為用戶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務。但細究起來,三家支付機構實際上卻有諸多不同。那么它們的區別在哪里呢?現有格局如何呢?未來又會如何發展呢?本篇便試著對這些問題做出解讀。
一、BAT三家支付總體情況大PK
筆者首先對三家支付公司的總體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如表1所示。總體而言,BAT三家支付機構雖然都是為收付款雙方提供第三方渠道,但三家在股權結構、支付牌照、業務種類、支付方式、費率及履約地等方面均有差異。
下面,我們首先來看BAT三家支付機構的股權結構。
(一)股權結構:從全資控股到三家持股
1、支付寶:螞蟻金服全資控股
支付寶由螞蟻金服100%控股,旗下控股4家子公司,分別參股網聯清算及金寶信社保卡科技有限公司,如圖1。
2、財付通:騰訊絕對控股
財付通由騰訊及深圳世紀凱旋科技共同設立,騰訊出資95%,絕對控股。財付通參股的兩家企業與螞蟻金服參股企業及股份占比一致,如圖2。
3、百度:三家持股
百付寶科技由百度及安一恒通分別控股54.78%、39.8%,自然人梁志祥股份占比5.42%,旗下設立了百譽征信(企業征信服務),并以2.42%的股份占比參股網聯清算,如圖3。
綜上可見,支付寶及財付通并未直接控股征信企業,而是由其母公司控股征信企業,雙方均以15%股權參股金寶信社保科技。相較之下,百付寶旗下直接設立了征信公司,但并未以任何方式參股金保信社保卡科技公司。
(二)支付牌照:支付寶業務種類最多,百付寶最少
從表1中我們得知,雖然三家都獲得了央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但可開展的業務類型卻有所不同:支付寶最多,可開展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僅限于線上實名支付賬戶充值)、銀行卡收單。財付通次之,僅限于參與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度小滿最少,僅能參與互聯網支付服務。
《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規定:網絡支付包括貨幣匯兌、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數字電視支付等。在網絡支付一類中,支付寶可開展移動電話支付和互聯網支付。2016年5月之前,財付通可進行固定電話支付,但隨后變更了其業務范圍取消了固定電話支付業務,目前僅有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及銀行卡收單業務。百度支付目前僅有網絡支付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美團等各大互聯網平臺的網絡支付業務中,支付寶是唯一獲得預付卡業務的機構,但未來騰訊是否會針對其社交及游戲用戶增加預付卡業務有待觀察。
除了股權結構和支付牌照外,支付政策中有一點支付寶與其他機構亦有不同:支付寶在其協議中特別列出了“支付寶內的相關財產權益可被依法繼承”,但財付通和百付寶并無此項說明。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電子支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將錢轉入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賬戶,這類財產的繼承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支付寶的這一約定正好順應了用戶訴求。
從前述分析和表1所列各項均可看出,BAT三家支付總體情況差異不小。那么,在市場格局方面又如何呢?
二、BAT三家支付市場格局大PK
其實,網絡支付在中國的發展已有些時日。據央行數據,2017年網上支付交易規模達到了2075萬元,其中移動支付規模202.9萬億。各家機構經過多年布局和競爭,有些后來居上,而有些被淘汰出局。
(一)支付寶線上消費占優,微信為線下消費霸主
阿里巴巴線上電商優勢明顯,憑借自身淘寶平臺的用戶流量及與其他電商平臺的合作,阿里巴巴線上支付較微信支付優勢明顯。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支持支付寶支付的電商平臺,分別有唯品會、聚美優品等幾十戶網站或商家。
微信較支付寶晚進入移動支付市場,但微信憑借其社交平臺屬性,在線下支付場景能夠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支付體驗,受到了更多線下支付的青睞。
艾媒數據顯示,當所有支付方式都可以選擇時,線上消費中傾向使用支付寶的受訪網民占比為59.2%,而微信支付僅34.4%,前者高出后者24.8%。相反,而線下消費中,傾向于使用微信支付的受訪網民占59.5%,顯然高于支付寶。
(二)大額支付偏好支付寶,小額支付偏好微信支付
支付寶首先進入網絡支付市場,在推出余額寶貨幣基金等諸多理財方式的同時吸引了大量用戶及大額資金進入,加之在金融領域的深耕,其互聯網金融平臺屬性亦能夠吸引大額資金進入,基于客戶的信任及用戶質量的提升,自然會有更多的大額資金沉淀。而微信支付成立較晚,憑借自身社交性和便利性卻在小額支付中較支付寶更具優勢。
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在大額支付中傾向使用支付寶的受訪網民占59.5%,而微信支付僅32.5%,前者高出后者27%個百分點。在小額支付中,傾向使用微信支付的受訪網民占65.3%,而支付寶僅27.4%,前者比后者多出38.9個百分點。
(三)度小滿支付場景想象力仍待挖掘
百度以搜索起家,創辦之初因未能像阿里和騰訊一樣進行用戶賬號綁定導致其單一用戶粘性較差。正因如此,目前百度已經開始用百度云、愛奇藝等綁定賬號構建自身的用戶體系。但借此挑戰已有的網絡支付體系著實存在難度。目前度小滿支付在其消費金融場景下擁有一定數量的客戶,但是若想提高市場占有率,支付場景仍有待挖掘。
從數據看,前度小滿支付在整個網絡支付領域占有率仍不足1%。頂著三大互聯網巨頭之一的帽子,其支付應用要躋身主流玩家之列,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今格局如此,未來會如何呢?
三、未來支付格局或將發生變化
從前面分析看,目前近乎是一個雙寡頭壟斷的格局體系,此格局短時間內看起來似乎很難發生巨大的變化。但事實是,市場份額每年仍在發生著微小的變化,而經過長期“微小”的變化,整個格局體系可能在今后數年里產生變革,現有格局或將面臨挑戰。
(一)國內市場用戶增速降低,三家支付或瞄準海外市場
據Merchant Machine數據統計,全球范圍內,中國以47%的占比登上了移動支付最流行的國家榜首,挪威以42%位居第二,英國則以24%位列第三。根據Merchant Machine預測,今年世界移動支付的總交易額將達到4.296萬億美元,未來將會持續攀升。預計在2021年,世界移動支付總交易額將會突破10萬億美元,而在2022年成交總金額則會接近14萬億美元。
從統計數據來看,世界范圍內依然有很多人未曾使用過移動支付,尤其是國外市場。近兩年來,騰訊阿里紛紛出手布局海外市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國內市場趨于飽和,增速降低的情況下,移動支付依靠其便利性在世界范圍內將會存在更多的機會。
(二)銀聯將會是現有格局的一大挑戰者
自2015年銀聯與APPLE合作推出apple pay之后,于2017年又聯合各大商業銀行推出“云閃付”,僅一年時間,云閃付便迅速獲取了一個億的用戶數量。不論從合規性、用戶信任度及用戶質量來講,銀聯都具有相當優勢。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銀聯已經在400余市縣公交及14個城市地鐵及上海磁懸浮等實現銀聯支付產品,后續有更多省市將陸續開通支持銀聯的支付產品。銀聯憑借其強大的背景,在公共領域對第三方支付發起攻勢,現有格局在未來很有可能會被打破。當然,銀聯如何激勵各大商業銀行積極推廣其支付產品、如何提供支付機構同等甚至更優的后續服務,尚有待觀察。
四、小結
從支付寶的誕生到現如今網絡支付的廣泛普及,已經度過了14個年頭。BAT三大互聯網巨頭卻只有兩家能夠平分秋色。但隨著銀聯的強勢介入,未來三足鼎立的格局不無可能。關鍵在于,各方如何提供更安全、便捷和合規的支付產品,讓用戶用得放心、用得舒心。
責任編輯:楊群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