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進銀行APP辦質押貸款,6人獲利近三千萬買豪車
新京報訊(記者 顧志娟)金融犯罪形式又有“新花樣”。12月17日,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信通報一起案件,犯罪嫌疑人利用銀行APP安全漏洞,使用技術軟件成倍放大定期存單金額,從中非法獲利2800余萬元。目前6名犯罪嫌疑人已經被依法刑事拘留。
使用技術軟件成倍放大存款金額
根據上海市公安局通報,近日,上海公安機關成功搗毀一個利用網上銀行漏洞非法獲利的犯罪團伙,馬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
11月26日,上海市松江區某銀行工作人員向警方報案稱,該行所屬的一個賬戶發生多筆異常交易,造成銀行巨額經濟損失。12月6日,上海警方將涉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馬某以及另外3名犯罪嫌疑人抓獲,并當場查獲了5套作案工具、現金200余萬元,以及大量豪車、名表、奢侈品。
據警方初步查證,馬某利用“黑客”技術,長期在網上尋找全國各家銀行、金融機構的安全漏洞。今年5月,他發現某銀行APP軟件中的質押貸款業務存在安全漏洞,遂使用非法手段獲取了5套該行的儲戶賬戶信息,在賬戶中存入少量金額后辦理定期存款,后通過技術軟件成倍放大存款金額,藉此獲得質押貸款,累計非法獲利2800余萬元。
為了在套現過程中躲避偵查和監管,馬某將非法獲利的賬戶存款余額,在某網絡直播平臺上全部購成點數卡,再折價賣給其他用戶。非法獲利后,馬某大肆揮霍,購買了大量的豪車、名表、奢侈品。
除了直接作案的馬某之外,涉案嫌疑人還包括非法出售個人身份信息和銀行儲戶信息的方某某以及倒賣此類信息的鄧某某。目前,警方已將馬某、方某某、鄧某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刑事拘留,并敦促涉案銀行完成了安全漏洞的修復,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嫌疑人利用銀行APP安全漏洞 借用他人存單辦理質押貸款
在此案中,犯罪嫌疑人馬某是利用了銀行APP中質押貸款業務的安全漏洞,借用他人存單辦理了存單質押貸款。警方通報未指明是何漏洞,但很大概率是與貸款審核流程有關。
個人質押貸款是借款人以本人或他人的銀行存單、國債、保險單、銀行理財產品等出質,向銀行申請取得的貸款。其中,以未到期的個人定期存單作質押,即為存單質押貸款。根據原中國銀監會2007年公布的《個人定期存單質押貸款辦法》(下稱《辦法》),存單質押貸款金額原則上不超過存單本金的90%,各行也可以根據存單質押擔保的范圍合理確定貸款金額,但要求存單金額應能覆蓋貸款本息。也就是說,存單金額越大,所能申請到的貸款金額越大。這也是馬某放大存單金額的原因。
借款人可以用本人名下存單質押,也可以用第三人存單作為質押。《辦法》規定,借款人以本人名下定期存單作質押的小額貸款,存單開戶銀行可授權辦理儲蓄業務的營業網點直接受理并發放。以第三人存單作質押的,貸款人應制定嚴格的內部程序,認真審查存單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防止發生權利瑕疵的情形。
在借款流程方面,各家銀行均有一系列審核步驟,例如要求借款人出示借款人、出質人有效身份證件原件。新京報記者咨詢中國銀行客服后得知,申請人持非本人名下存單申請質押貸款,只能去網點柜臺辦理,并且須出示存單所有人有效身份證原件和存單所有人同意質押的書面文件。在中國銀行手機APP上,只能使用本人銀行賬戶關聯的存單申請個人存單質押貸款,不能用第三人名下存單申請。
上海警方通報中沒有指明馬某的貸款方式,如若馬某能夠盜取到其他儲戶的賬戶信息,很有可能直接使用這一被盜用的儲戶身份同時作為借款人和出質人去申請貸款,而不是自己作為借款人、以第三方儲戶作為出質人,這樣貸款也在第三方儲戶名下,而不是在馬某自己名下。
線上貸款業務銀行較謹慎 警方:應不斷提升系統安防等級
某國有行貸款業務員對記者表示,犯罪嫌疑人有可能拿到了儲戶的手機銀行賬號和密碼,但是他如何通過手機驗證碼這一關則不得而知。一般手機銀行APP第一次登錄新的賬號都需要手機驗證碼,另外在貸款過程中也需要手機驗證碼,除非嫌疑人還有類似于虛擬手機號短信接收的技術,否則很難通過這一關。“但也有可能是某些銀行在APP上的流程簡化了。”
目前銀行對于線上貸款業務比較謹慎,一般銀行不會將所有貸款業務都放到手機銀行APP上。某股份制銀行業務員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線上的貸款我們其實很謹慎,因為線下完全沒接觸,很容易對借款人的情況不了解,萬一有問題催收去哪找人都不知道”。
對于可能的信息泄露風險,銀行盡量采取各種方式杜絕,例如通過手機短信驗證碼的方式。手機銀行賬戶是直接在開卡的時候開通的,開卡過程中已經檢驗過身份信息,同時將手機銀行賬戶綁定儲戶的手機型號及手機號碼,在貸款過程中會有要求填寫手機短信驗證碼的步驟,并且盡量縮短短信驗證碼的有效時間。另外,還有部分銀行在手機銀行APP中使用了刷臉識別等技術,也是為了增加安全性。
上海市公安局提示,銀行金融機構應不斷提升系統安防等級,更新安防措施,抵御各類不法入侵,自覺維護金融秩序和儲戶安全。廣大群眾也要強化自我保護意識,在運用互聯網時應當注意保護個人隱私,防止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盜取。
新京報記者 顧志娟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李銘
責任編輯:楊群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