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癥施治阻斷消費降級
文 姜超
“消費降級”現象值得警惕。未來要想促進居民消費升級,需要做的就是抑制房價泡沫、減輕稅費負擔,這樣才能鼓勵企業創新、增加居民消費,促進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
2018年經濟數據中,最引發關注的莫過于消費增速的下滑,因為消費向來是中國經濟的穩定器,但各項指標都顯示今年的消費增速出現了顯著的回落。
消費回落證據確鑿。
據統計局公布的今年前6個月數據,社會零售總額同比增速為9.4%,為2004年以來的最低值;在扣除物價上漲之后,前6個月的社會零售總額實際增速為7.7%,創下1995年以來的新低;限額以上(銷售額在500萬以上的商戶)零售增速為7.6%,創1999年以來的新低,且遠低于9.4%的社會零售總額增速。
此外,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6、7兩月,全國50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銷售額增速均出現負增長,雖然背后有網上零售高增長帶來的擠出效應,但是作為零售企業的龍頭,其銷售額出現普遍負增長也不多見。
收入效應與口紅效應
導致消費增速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或在于經濟下行、居民收入增速下滑。
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為8.7%,這是2001年以來的次低增速,僅高于2016年8.4%的收入增速。其中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為7.9%,同樣是2001年以來的次低水平,和2016年7.8%的歷史最低增速基本相當。
但是統計上的收入往往和居民的真實收入感受不一樣,另一個反映真實收入的指標是最低工資。北京、上海、深圳三個一線城市擁有歷史最長的最低工資數據序列,在2018年的最低工資水平調整中,這三個城市的最低工資分別調增了6%、5.2%和3.3%,平均增幅僅為4.8%,創下2009年以來的最低增幅,而且是過去20年當中的次低水平,僅高于金融危機時期2009年的零增速。
在經濟學上,由于收入下滑導致的消費下降通常被稱之為“收入效應”。
但是收入下滑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消費都會下滑,從2018年6月份的零售數據來看,一方面汽車銷售增速轉負且創下多年新低,為-0.3%,另一方面食品、服裝和日用品消費增速卻回到了近兩年的高位水平,達到11.9%。
在經濟學上,這一現象背后涉及的原理是“替代效應”。在收入下滑時,由于“收入效應”,居民會減少消費,但是當人們放棄買房、買車等相對比較昂貴的消費時,手中的閑錢反而會增加,于是居民會把這些錢用于消費相對廉價的必需消費品,從而替代那些相對昂貴的可選消費品。
有一個專有名詞“口紅效應”刻畫的也是類似的現象。在美國,口紅是一種相對比較廉價的消費品,每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口紅的銷量反而會大幅上升。因為哪怕經濟不景氣,消費者依然擁有強烈的消費欲望,因此低價的消費品反而可能會受益于經濟下滑。
另一個類似的說法叫作“消費降級”。過去在收入增速上升的時代,人人都在追求“消費升級”,要拼命買房買車。而現在由于收入增速下滑,低價的消費品迎來黃金時代,比如引發爭議的拼多多,而榨菜、醬油、面包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低價消費品今年在低迷的A股市場表現非常搶眼。
去杠桿與財富效應
耐用消費品銷售的下滑除了體現為收入效應、口紅效應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是“財富效應”。
過去兩年,消費增速表現較好的一個重要背景是全國房價上漲,從而帶來居民財富的大幅增加,進而促進了消費的增長。但是今年以來,統計局數據顯示一線城市房價已經開始下降,二、三線城市房價漲幅回落,而股市也是持續下跌,加上匯率的貶值,均意味著居民的財富出現了明顯的縮水。
而財富效應的背后,對應的是居民舉債行為的變化,從加杠桿轉向去杠桿。
從2015年開始,隨著大幅降息、降低首付比例,以及棚改貨幣化安置等政策,中國居民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舉債加杠桿運動。2014年年末,居民部門總負債僅為25.7萬億元,到2017年末激增至45萬億元,3年內激增了75%。過去3年,居民貸款年增速高達20%,遠高于同期企業貸款11%的年增速。
居民大幅舉債主要投向房地產市場,帶來了地產銷量的年年新高,以及房價的大幅上漲,但是其隱患就是居民債務率的持續上升。2014年末,中國居民部門負債僅相當于GDP的40%,到2017年末就激增至55%。
通常測算的居民部門債務率是居民負債/GDP,發達國家的這一指標通常在80%~100%,貌似中國居民依然有巨大的舉債空間。但是大家忽略了中國和發達國家的收入結構有巨大的區別,中國居民占GDP收入分配的比例只有60%,遠低于美國的80%,因此如果用居民負債/居民收入,其實中國接近100%,和美國基本相當,已經沒有多少舉債空間了。
2017年以來,由于房貸利率上升、地產調控加強,居民舉債行為開始遭遇巨大的挑戰。從新增居民貸款來看,2017年5月份以后居民部門長期貸款同比開始持續下降,而2017年11月以后居民部門總貸款同比也開始下降。從居民貸款增速看,已經從2017年4月份最高的24.7%降至2018年6月份的18.8%,即便最堅挺的居民短期貸款增速也在2018年2月份見頂之后迅速下降。
而從最重要的居民債務率指標來看,2018年6月份居民負債/GDP為56.2%,僅比去年末上升1.8%,也出現見頂的跡象。
人口老齡化與城市化尾聲
導致中國消費下滑的另一個重要背景是人口老齡化,以及城市化進入尾聲。
研究中國過去的消費增長,其中最主要的其實是房地產和汽車兩大消費,從而帶來了轟轟烈烈的工業化。而房、車兩大消費強勁增長的背后,在于兩大巨大的新增需求:一個是人口紅利,在頂峰時期中國每年會新增1000萬勞動年齡人口;另一個是城市化,每年會有2000萬農民進城,合計3000萬的新增有效需求人口,與之相應,我們每年需要生產1500萬套住房、3000萬輛汽車,還不包括存量更新需求。
但是目前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結束,2017年的勞動年齡人口凈減少了500多萬,而預計2018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將達到60%,通常到70%左右城市化就會基本結束,即便假定現在每年還有2000萬農民進城,目前每年的新增有效需求人口也僅為1500萬,僅為高峰時期的一半。
如果幾年以后城市化結束,那么房地產和汽車兩大產業都將只剩下折舊更新的需求。按照4億套(輛)的存量,假定房地產和汽車的折舊率分別是2%和7%,那么成熟時期房地產和汽車的年度需求分別在800萬套和2800萬輛,而2017年的中國房地產銷量達到1800萬套,汽車銷量達到3000萬輛,這兩大需求應該都到了歷史頂部區域。
品質消費與服務消費
可以說,目前靠房、車驅動的數量型消費已經走到了盡頭,未來中國消費的希望在于兩大方向。
首先,是從數量消費轉向品質消費。
過去,由于人多,因此中國消費者需要買更多的房子、車子、家具、家電,等等。
在30年以前,中國居民還在為溫飽而努力,城鎮居民戶均住房不到0.5套,沒有汽車、空調,彩電和冰箱的擁有數不到0.2臺。而到了2017年,我國城鎮居民已經基本實現了小康生活,戶均住房超過1套,電腦、冰箱、洗衣機都有1臺,空調和彩電甚至略微超過1臺,而手機高達2.3部,戶均汽車0.4輛。
因此,除了比較特殊的空調以外,傳統家電、住房的擁有量很難有大的提升空間,而汽車的發展則受制于城市交通的約束,例如日本的汽車戶均擁有量只有0.5輛,相比之下中國汽車戶均擁有量的提升空間也不大。
但是,雖然未來的年輕人數量變少了,大家不需要更多的消費品,但是收入依然是在每年增長,所以還是需要更好的消費品,消費升級必然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旋律,而消費升級的第一個內涵就是從數量消費轉向品質消費。
所以,在經過了數量消費的時代,質量將會成為消費的重要驅動力,而要提高產品質量,必須要靠不停地創新,要靠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美國的蘋果公司能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的公司,在于其蘋果手機開創了智能手機時代,而蘋果公司2018財年的研發費用預計將高達140億美元。中國的華為剛剛成為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的第二名,也在于其一年的研發費用高達1000億元人民幣。
其次,是從物質消費轉向服務消費。
一方面,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老年人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汽車和房子,而是更多的醫療和養老服務。另一方面,在物質需求基本滿足以后,居民的需求會轉向更高層次的服務性需求,因此教育、醫療、文化、娛樂等服務需求將會持續上升。
我們觀察過去幾年的全國分區域各類消費支出增速,普遍表現為衣食住行類等放緩,以及醫療保健和文教娛樂類支出的加快。
而在一二線城市居高不下的房價,其實很大一部分與房子本身無關,而在于大家給一二線城市的教育、醫療等資源賦予了極高的價格,而這些資源又和房子密切相關。
鼓勵創新與增加消費
展望未來,由于人口紅利的結束和城市化步入尾聲,房、車等消費的下行是長期趨勢,未來要想促進消費的穩定增長,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改善人口結構。人口紅利的消失源頭在于計劃生育政策,因此應該改變生育政策,但是目前全面二孩的政策已經推出,而中國的生育率沒有明顯改善,所以不妨全面取消對生育的管制,甚至可以考慮鼓勵乃至獎勵居民多生育。
抑制房價泡沫。影響生育率的因素有很多,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房價,高房價大幅提高了城市的生活成本,降低了居民生育率。而高房價除了抑制生育之外,對居民的所有其他消費都有擠出效應。因此,為了未來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必須堅決貫徹政治局會議提出的“遏制房價上漲”。
減輕稅費負擔。影響居民消費能力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稅費負擔。2017年中國的稅收占GDP比重雖然只有17.5%,但如果加上土地轉讓收入等以后,中國的廣義稅負已經接近GDP的30%。因此,要想讓居民有能力消費,必須真心實意減稅降費。新的個稅起征點已上調至5000元,同時設置了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支出為專項附加扣除。但實際上減個稅對促進消費的意義有限,因為中國的個稅占比不大,交個稅的居民占比很低。我們應該考慮大幅降低增值稅等流轉稅,因為居民購物的時候其實是間接支付了增值稅,同時應該設法大幅降低土地轉讓收入。
鼓勵研發創新。要滿足居民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就要鼓勵企業多投入研發,搞好創新。如果抑制了房價泡沫,就能減少企業部門舉債投機的短期行為,如果能夠減輕稅負,就能夠提高企業的利潤率,增強其研發創新的能力。
因此,客觀來說,出現“消費降級”現象值得我們警惕,這其實是過去幾年鼓勵居民舉債的必然結果,而未來要想促進居民消費升級,需要做的其實就是抑制房價泡沫、減輕稅費負擔,這樣才能鼓勵企業創新、增加居民消費,促進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由于收入增速下滑,低價的消費品迎來黃金時代,比如引發爭議的拼多多,而榨菜、醬油、面包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低價消費品今年在低迷的A股市場表現非常搶眼。
在經過了數量消費的時代,質量將會成為消費的重要驅動力,而要提高產品質量,必須要靠不停地創新,要靠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我們應該考慮大幅降低增值稅等流轉稅,因為居民購物的時候其實是間接支付了增值稅,同時應該設法大幅降低土地轉讓收入。
責任編輯:謝海平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