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老了
社保足額征繳喜憂參半、以房養老在尷尬中被推廣至全國、個稅遞延商業養老保險試點、養老金入市,銀發浪潮下,社保改革在人們對養老的焦慮中摸索前行。
中國的養老問題很尷尬,養老口號換了又換。從1985年的“政府來養老”,到1995年的“政府幫養老”,到2005年的“養老不能靠政府”,再到2012年的“自己來養老”,透露出政府的力不從心。
中國的養老問題很復雜,有其特殊的歷史原因。改革開放之前,國有經濟占據主導地位的經濟背景下,個人并沒有繳納養老保險;改革開放之后,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職工在養老保險繳費方式和養老金覆蓋率上實行雙軌制,養老金并軌直至2014年才進入啟動階段。因為這一歷史原因,數千萬人的養老金要由財政來買單。
中國的養老問題很急迫,老齡化疊加低出生率。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3億人,其中1/5為失能半失能,預計到2035年,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4億人,銀發浪潮席卷;而自2000年以來,中國整體的生育率長期維持在1.5~1.6之間,已步入嚴重少子化行列。這些數據反映的是養老問題的長期性和人口結構對未來經濟的隱形壓力。
種種窘境的背后,是政府對養老問題的史料未及。那么問題來了,當你老了,誰來養老?
目前我國的三支柱養老體系尚不穩固,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金收不抵支,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制度還不健全,第三支柱的商業養老保險尚未在廣度和深度上顯現出支柱作用。
政府已經在行動。《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明確將社會保險費的征收職能劃歸稅務部門,以擴大參保繳費覆蓋面,夯實費基;數家專門養老保險公司獲批成立,開展企業年金管理業務和養老保障委托管理業務;個稅遞延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獲批參與的保險公司數量正在逐步增加;以房養老作為“配角”,于今年8月結束試點,推向全國;國資劃社保;《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出臺,富裕省份救助養老金虧空省份;社保基金理事會改為財政部管理的事業單位,作為基金投資運營機構,不明確行政級別。
金融機構也在尋覓機遇。已獲經營資格的英大泰和人壽已經在售個稅遞延養老保險產品,并積極尋求與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對接的保險業務;太平人壽等則在探索養老產業與保險模式的互動,攜手社區,搭建健康養老服務網絡體系;基金公司也瞄準養老市場,10多只養老目標基金成立。
行動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部分養老產品或者模式遭市場冷遇,提出多年的社保全國統籌尚未實現。這其中有客觀阻力的原因,更反映出目前的養老體制設計從上到下還缺乏長期有效的規劃。政府需要采取恰當措施來吸引金融機構制定與養老本身相匹配的長生命周期產品。
社保改革在跌撞中前行,“當你老了,誰來養老”這個問題還會一直被提及。
(本文由本刊記者張琴琴執筆)
責任編輯:陳鑫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