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k中國好銀行,你為誰打Call?】“2018(第六屆)銀行綜合評選”正式拉開帷幕,作為#2018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 的重頭戲,本年度評選設置了五大類獎項,網友可通過PC端或者手機端為喜愛的銀行投票。【在線投票】
本欄目由俠客島與《中國經濟周刊》聯合出品
這是【經濟ke】的第47篇文章
7月2日晚,中國政府網放出一條消息:當天,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并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等相關工作。國務院副總理、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主任劉鶴主持會議。
會議通稿很短,信息量卻不少。
信心
當前國內外經濟環境錯綜復雜,市場眾說紛紜。因此,有必要看看這次會議的重大權威判斷:
“會議認為,當前我國經濟正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市場主體韌性強,國內巨大規模市場的回旋空間廣闊,完全具備打贏重大風險攻堅戰和應對外部風險的諸多有利條件,對此充滿信心,下一步各項工作都將按既定方案有序推進。”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這里面傳遞金穩委對基本面的一個判斷,也是一如既往的態度——“有信心,不要怕”。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仍然強勁,這是打贏金融重大風險攻堅戰的強大支撐。
“下一步各項工作都將按既定方案有序推進”,【經濟ke】印象中,這好像還是第一次。
這里,“既定方案”是關鍵詞。
稍微回顧一下,從金穩委亮相的7個月來,風險攻堅戰已經在多個雷區挺進,且排雷順利。比如,保險領域的定時炸彈快速清除,項俊波之流被清理,安邦吳小暉也已站上法庭,號稱資產兩萬億元的安邦集團也被整體接管;其他保險大鱷也被捆住了手腳。
再如,規模百萬億元的資產管理業務也從野蠻生長迅速回歸體內監管。會議的表述耐人尋味:“一些機構野蠻擴張行為收斂”。
制度
今年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明確:改革將進一步觸及深層次利益格局的調整和制度體系的變革。在金融監管領域,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市場各方已經顯著感到,監管籬笆正在收緊。
例如,央行行長、金穩委副主任易綱視為金融監管基本制度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文件正式出臺,最大程度消除監管套利空間,防范風險跨機構跨業態傳遞,辦法就是堅持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審慎監管相結合、機構監管和功能監管相結合,補齊監管短板。
當然,還有新的監管架構和監管理念。銀監會、保監會合并成立新的銀保監會、央行的雙首長制都是重大變化。審慎監管的理念也逐步落實在行動中。這次金穩委也惜墨如金地提到“審慎經營理念得到強化”。
方向已明確,隊伍整裝出發,執行力就是關鍵。如今,“既定方案”也就是三年行動方案,表明中央對三大攻堅戰之一的防風險已有全盤規劃,一切按計劃推進,就像解放戰爭中,遼沈戰役是先打錦州還是先打長春;先淮海戰役后北平和平解放,有步驟、分重點。
今后,金穩委將“定期召開全體會議,不定期召開有針對性的專題會議,統籌研究協調金融領域相關事項”,困擾當前經濟的不少風險問題極有可能被定向爆破,逐一排查。
組成
新一屆金穩委的機構和人員構成也頗有看點:副總理劉鶴任主任,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易綱是央行行長,各重要金融部門的負責人自然也是成員:郭樹清、劉士余、潘功勝、韓文秀、連維良、劉偉等,都重任在身。他們中的大多數,還現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一職。
值得注意的是,主角之外,新亮相的7個協作單位或許更觸動敏感神經:中紀委、中組部、中宣部、網信辦、公安部、司法部、最高法。這些財金系統之外的部門,橫跨黨政兩大系統,說明這一屆金穩委雖然還是國務院序列機構,但協調范圍已經超出了國務院。
說明什么?說明在金融穩定和發展領域,高層已不再是條塊管理思維,而是黨政協同發力。這當然體現了金穩領域的特殊性,也是對各自為政的金融監管模式的重大突破。
比如,中紀委、公安部、司法部、最高法,有黨內的紀律檢查機關,也有執法、司法機關,指向自不必說。金融反腐水太深,牽扯利益面更廣,專業性更強,要打老虎、拍蒼蠅,當然需要多方配合,無縫銜接。
曾記否,三年前股災之時,專政力量曾果斷出手,“發審皇帝”姚剛等人就被中紀委拉下馬。當前,金融改革已進入攻堅期,諸多掣肘之下,沒有風雷之聲,沒有快刀亂麻的決斷和手段,如何能夠讓風險迎刃而解?
舉例來說,前段時間,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與公安部副部長孟慶豐舉行工作會談,主題就是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打擊地下錢莊及非法外匯交易平臺;稍早之前,央行也表示正在配合司法部,推動《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和《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出臺。這顯示出,跨部門的金融監管協調已經日漸頻繁。
而中組部、中宣部、網信辦等部門的參與,相信也會在組織、宣傳等方面,對金融領域的人事安排、市場預期管理、輿論引導起到一定作用。相較于之前由央行一家牽頭的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這種層級更高、協調面更廣也更有針對性的安排,顯然從制度設計上要更科學。
目前,在流動性緊張之時,特別是對風聲鶴唳、跌跌不休的資本市場來說,這次金穩委會議也有回應——“維護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如央行前陣子的定向降準釋放流動性,就是舉措之一;“把握好監管工作節奏和力度”,這是對市場疑慮的善意回應。
一段時間來,金融去杠桿讓市場頗為緊張。有人擔心過度去杠桿引發風險,也有人擔心過快排雷引發連鎖反應,讓去風險本身成為風險點。其實,金穩委顯然已經把這一風險放在大籃子里考慮,該戳的膿包要果斷地戳,“高血壓”“糖尿病”慢慢調理,突發疾病也要有急救手段。
畢竟,有些事,等不得也拖不得了。
文/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李永華
編輯/獨孤九段
責任編輯:楊群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