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理財跌了有點慌?別急,業內人士告訴你怎么辦……
來源:上海證券報
受債市連續走弱影響,不少投資者最近發現,所購買的銀行理財跌了!
以前穩穩的幸福呢?
其實,這是在資管新規大背景下,非保本浮動收益的凈值型理財產品成為主流之后,必然會出現的現象。
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與中國銀行業協會剛剛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9年)》(下稱報告)顯示,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力度不斷加大,2019年凈值型產品累計募集資金50.96萬億元,同比增幅67.49%。
在這樣的大趨勢下,投資者該如何應對?記者采訪了多位理財業內人士:
先給你“寬寬心”:偏債理財產品投資的大部分是中短期限的債券,一段時間之后會收斂回票面價格,現在的凈值回撤只是暫時現象。
再給你“上上課”: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反映資產的收益和風險,隨市場環境變化出現波動是十分正常的現象,一定要明白,理財非保本,保本非理財,投資須謹慎!
再給你“支支招”: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與產品風險等級,作出科學合理投資判斷,關注資產配置的穩健性和可持續性,通過長期投資來平滑凈值波動。
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將成為“常態”
“破剛兌、凈值化”是資管2.0時代,銀行理財產品最重要的發展趨勢。數據顯示,5家國有大型銀行下設的理財子公司發行了理財產品,余額合計0.8萬億元,均為凈值型產品。
報告顯示,2019年末,非保本理財產品4.73萬只,存續余額23.40萬億元,同比增長6.15%。凈值型產品存續余額10.13萬億元,同比增加4.12萬億元,增長68.61%。
工銀理財研究部主管趙柏功表示,未來非保本浮動收益的凈值化產品將成為銀行理財最主要的產品形態,產品凈值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而波動會成為銀行理財產品的“常態”,從而真實客觀地反映投資標的資產的收益和風險。
“國有大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理財規模占市場總規模的70%以上,這類機構仍然是市場的主力軍。”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副總裁管圣義介紹稱,從凈值化轉型看,股份制銀行的凈值化占比也是最高的,達到56.45%。
凈值型理財產品回撤風險總體可控
那么,對于購買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來說,穩穩的幸福還在嗎?
管圣義指出,“理財非保本,保本非理財”,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其實投資者的理念已經在慢慢轉化,理財打破剛兌已經為投資者所理解。
結合目前的市場行情,中郵理財副總經理劉麗娜認為,凈值型理財產品的回撤風險總體可控。
劉麗娜表示,絕大多數凈值型理財產品由于資產組合較為分散、成立期限多元,因此凈值波動非常有限。近期隨著債券市場的企穩,前期凈值波動較大的產品凈值也逐步企穩,這些產品大多為具有一定期限的封閉式產品,贖回壓力可控。
“較之傳統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的收益不足客戶承擔、超額收益銀行全拿,凈值型理財產品收益不足還是客戶承擔,但是超額收益大部分歸投資者所有,風險和收益基本平衡。” 交銀理財產品研發部總經理施盈表示。
施盈認為,部分偏債產品凈值回撤是因為利率曲線的整體上移,而因為理財產品投的大部分是中短期限的債券,一段時間之后會收斂回票面價格,現在的凈值回撤只是暫時的現象。
以“債券+”為主的投資策略
債券等標準化資產是理財資金配置的主要資產。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末,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18.27萬億元,占全部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78.06%。
穿透后來看,理財資金投向存款、債券(含同業存單,下同)及貨幣市場工具的余額占全部投資余額的71.75% 。其中,債券資產占理財產品投資余額的59.72%。
管圣義表示,固收類產品的增加,體現出銀行理財以“債券+”為主的投資策略。理財投資債券占比近60%、固收類產品占比超過70%,這些數據都表明,債券市場行情變化對理財產品的凈值變化影響較大。
根據資管新規要求,公募產品主要投資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資產管理產品投資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終止日不得晚于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的到期日。
“這套嚴厲的組合拳徹底杜絕了非標資產期限錯配的可能性。”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登記部副主任張錦表示,2019年內新發行封閉式理財產品平均期限增加,同時非標資產在理財投資余額的占比也出現同比下降。
理財需進一步布局權益市場
理財產品平均期限增加,產品流動性風險進一步下降,為布局權益資產創造機會。報告顯示,2019年,新發行封閉式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期限為186天,同比增加約25天,期限在3個月(含)以下累計募集資金2.43萬億元,同比下降53.36%。
“通過拉長產品周期,有助于降低市場風險對理財產品的凈值影響,化解整改部分較短期限的非標資產,同時也為產品轉型及權益布局創造機會。”劉麗娜表示。
劉麗娜表示,隨著銀行理財日漸豐富的產品體系以及面臨的盈利壓力,投資者風險偏好提升為必然趨勢。“銀行理財后續需進一步布局權益市場,拉長期限可以平滑產品凈值波動,彌補銀行理財在權益市場參與經驗不足的短板。”
“資管新規后,理財子公司的公募產品允許直接投資股票。在期限錯配打破、非標受限的背景下,權益類資產成為理財產品提升收益彈性、覆蓋客戶多樣需求與偏好的重要途徑。”劉麗娜表示,這也為股票市場引入了龐大的潛在客戶群體和資金來源。
定期披露信息拒絕理財“飛單”
管圣義表示,要打破剛兌,首先得讓投資者知道所購買的理財產品的詳細情況,做到“了解產品”,且在持有期間能一直方便查詢到所購產品的投資運作、收益與風險情況,這樣產品即使出了風險,投資者也能理解或接受。
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副總裁張世杰稱,投資者可在中國理財網首頁“鑒別產品真偽”或“理財產品”欄目中,查詢到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及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據統計,2019年全年,全國銀行業理財信息登記系統全年登記理財產品18.4萬只。
“原本看不透的理財‘黑匣子’開始定期公布凈值走勢、定期披露產品信息,理財產品投資者看的更清楚、心里更有數了。”張錦表示。
據介紹,截至目前,理財登記系統已實現與全國800余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銀保監會10個部門和36家銀保監局的專線聯網,實現了理財產品統一編碼和中國理財網集中查詢,切實做到產品有碼、公開可查,有效預防“飛單”和“虛假理財”。
責任編輯:張緣成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