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莫開偉
近日,銀保監會向系統內各級派出機構和銀行保險機構印發了《關于近年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監管檢查發現主要問題的通報》,通報了近年來對相關機構監管檢查中發現的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領域的突出問題,并提出了規范整改的工作要求。
看到這個新聞,不少社會公眾甚至金融界都未免感到詫異,心里一定不自覺地發出疑問:銀保監會整治銀行保險市場秩序已持續了多年,“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也發布了兩年之久,各種非正常經營途徑都被有效堵塞,且積極實施了非標并表,將一切表外經營業務都統一關進了信貸經營總籠子,為何此時還存在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問題?難道商業銀行都沒有認真開展經營亂象治理,或者說治理經營市場亂象只是走過場,根本沒有觸及亂象根源?抑或監管當局在監管上沒有下狠心,在整治銀行業經營市場亂象中只是雨過地皮濕?
其實,也不盡然,監管機構整治銀行保險市場亂象已持續了多年,持續加大了對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監管力度,確實取得了較大成效:經營管理亂象得到有效遏制,重點領域突出風險得到有序化解,資金脫實向虛問題得到有力糾正,為當前金融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尤其是商業銀行去杠桿、去通道、去鏈條等方面效果明顯,各種違規違法經營行為有所收斂,相關業務逐步回歸本源,風險有所降低;但由于一些商業銀行經營思想仍然沒有統一到監管當局的監管意圖上來,對金融大局穩定政治覺悟不高,以至不少銀行機構仍在下面玩“小運作”,搞陽奉陰違那一套,致使銀行經營市場亂象沒有根本消除,一些經營亂象大有越演越烈之勢:比如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領域仍然存在“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執行不到位、業務風險隔離不審慎、過渡期業務整改不到位,新業務違背禁止剛性兌付要求等;非標投資業務管控不力,資金違規流入股市,違規投向房地產領域、“兩高一剩”限制性領域等嚴重問題,這些問題是金融市場亂象的根源,表明銀行保險市場亂象仍沒得到徹底遏制。
事實上,當前如果商業銀行這種經營市場亂象得不到根本抑制或者對其放任自流,帶來的金融危害是相當嚴重的:一方面,有可能影響銀行機構服務“六穩”“六保”的能力及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由于這些現象存在,必然會驅使商業銀行存在很多的“私心雜念”,無法集中精力和集中所有金融資源投身到“六穩”、“六保”工作之中,很多中央政府推出的扶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相關優惠金融也無法實施到位,很多金融政策只能被懸空,甚至是被束之高閣,大量的資金會被投注到空轉套利領域,將促使信貸資金進一步脫實向虛,不僅實體經濟的融資難融資貴困局無法改觀,即便原來已稍有疏通的融資渠道又有可能被再次堵塞,整個疫情之后的經濟恢復將面臨更加錯綜復雜的局面。
另一方面,有可能累積銀行業更大的經營風險。因為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是一對“孿生兄弟”,具有相互滲透、相互傳染及相互擴散風險的功能;而“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則又是新一輪影子銀行復活的“策源地”,在追求高額經營收益的不正確理念誘導下,商業銀行必然會千方百計規避監管,使監管當局的監管政策無法落實到位,又更會催生各類融資交叉業務的“繁榮”與“活躍”,更會衍生出大量的非標業務,使表外業務更加膨脹。而且,這些業務絕大部分結構較為復雜、風險水平較高,加之游離在監管灰色地帶或監管之外,最終會吹大影子銀行泡沫,增大整個銀行業經營風險,也遲早有一于可能會引爆我國金融危機。
總之,一句話,若放任影子銀行和金融交叉業務的監管,銀行業經營市場亂象一遇到適宜的“溫度”就會呈死灰復燃之勢,將近年來治理金融市場亂象的成果毀于一旦。再一方面,有可能會進一步惡化整個銀行經營生態。因為監管當局治理銀行業經營市場亂象已持續了四、五年,治理內容不斷增多、治理手段不斷強化,治理時間不斷延長,比如2016年銀行和保險監管部門提出的“兩加強、兩遏制”,2017年銀監會開展的“三三四十”專項治理行動,2018年銀保監會掀起了監管風暴,劍指八個領域22個問題,2019年實施對銀行保險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這些整治銀行保險市場亂象的行動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整治成效,但銀行業市場亂象也在不變換馬甲,總是以新的更隱蔽的形式出現,也讓監管部門防不勝防;而且一些問題沒有從根本上醫治,具有較大的“傳染性”,使各商業銀行之間容易競相效仿,一些看似小的經營亂象容易向全面擴散,也容易演變成大的市場亂象,更會惡化整個銀行保險經營市場。
說到這里,就該有朋友們會問,銀保監會在整治銀行保險經營市場亂象政策沒有少出臺、監管沒有少出力氣,整治的時間也不是一陣風,而且銀行保險機構自身也對經營市場亂象帶來的危險有一定認識,可為何銀行保險經營市場亂象還是屢禁不絕,一些問題像被割的韭菜一荏又一荏,根本無法根除?從當前現實分析,商業銀行目前影子銀行及金融交叉業務沒有得到有效根治主要有四方面原因:其一,經營理念仍以逐利為主要動機,缺乏大局意識和政治意識,心里只有局部利益和行業利益,為了自身經營盈利不惜大打監管“擦邊球”,對監管機構的監管要求陽奉陰違,搞選擇性執行,沒有看到銀行業偏離服務實體經濟正軌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嚴重負面影響,尤其是沒有意識到實體經濟得不到有效扶持會拖累整個中國經濟復蘇的危機。
其二,經營風險意識淡薄,在經營中盲目逐利,被影子銀行和交叉業務帶來的暫時利益沖昏了頭腦而漠視了因此可能帶來的巨大經營風險,更忘記了前幾年金融市場亂象帶來的巨大傷痛;每每面對高利誘惑時,眼里只有賺錢而沒有了風險,為著自身經營利益不惜“以身試法”,鋌而走險,使得各種違規違法經營經營不斷變換馬甲。
其三,在違規經營中抱有一種僥幸或法不責眾心理,總覺得自己的違規違法手段隱秘,形式巧妙,監管部門難以發現,或者認為其他銀行都這么做自己這么做,即便是監管機構發現了,也很難大開“殺戒”;久而久之,銀行保險機構便對監管當局的警醒就當成了“耳邊風”,對監管的耐藥性增強,對違規違法經營自然也就自然趨之若鶩,前仆后繼。其四,監管機構由于力量薄弱,難以跟上商業銀行違規違法經營的花樣翻新,使得影子銀行與業務交叉的問題難被及時發現;且由于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在監管懲處力度上過輕,沒有讓銀行保險機構體驗到真正的“痛”,也難以起到有效震懾作用。
因而,為整治銀行業經營市場亂象、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切實將銀行業服務“六穩”“六保”工作落到實處,就應對商業銀行進行一次徹底的刮骨療毒:一是商業銀行自身應自覺地進行“刮骨療毒”。對照監管當局此次發布的通報要求,提高思想認識,徹底肅清放任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的“流毒”,將一切經營思想和行為統一到監管要求上來;同時,各商業銀行應按照要求在全系統上下進行徹底清查,將可能存在的一切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問題進行自我暴露,拿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將所有違規違法經營亂象全部遏制,并對所有責任人進行嚴厲處罰,鏟除亂象產生的土壤。
二是監管部門應督促商業銀行“刮骨療毒”。主要是下狠心監管,排除一切監管阻力或障礙,重點按照確定的“一二五”監管要求,劃定經營紅線,并逐一對商業銀行核查,發現不良動機或苗頭,及時踩剎車,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徹底遏制資金空轉和脫實向虛。同時,加大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亂象懲治力度,提高違規違法經營成本,讓商業銀行徹底斷了“念想”。
三是動員社會力量迫使商業銀行“刮骨療毒”。可由監管當局牽頭組建有政府職能部門、社會民間團體、企業及公眾參與的社會立體監管體系,建立監管信息交流平臺和舉報獎勵機制,加大對商業銀行經營行為的監督,提高金融監管的社會靈敏度,營造商業不敢和不能違規違法經營的強大社會金融監管環境。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財經評論人、獨立經濟學者)
責任編輯:陳鑫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