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
2023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23屆年會于3月17日-19日舉行,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發表了開幕演講。
“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和成果轉化要服務高質量發展,既是中國企業時代的責任,也是中國高校的時代的使命。”楊振斌說。
楊振斌表示,政府工作報告里頭有一句話讓自己印象特別深刻:過去五年來我們國家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是以每年兩位數在增長。這個增長速度大大高于這五年我們GDP的增長,這實際上意味著我們大量的企業在國際國內新的形勢下,在研發上、在科技成果方面在傾注更大的精力。作為高校工作者,深刻體會到給高校既提出了挑戰,也帶來了新的機遇。
“現在中國的高校一般是用這九個字來表述這個學校的目標,就是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我們在兩年半以前的黨代會上提出把研究型要改成創新型,因為研究型是我們當時的一個目標,要能夠有更多研究的成果,這個目標基本上是達到了。要進一步做好研究型的方向,還是要做好創新的工作。所以,我們算是比較早地9個字改了三個字,叫創新型。”楊振斌說。
在楊振斌看來,在這方面有三個體會:一個是學校自身的研究,包括有組織的科研和教師自己的科研;再一個是怎么樣能夠盡心盡力為企業的發展服務;第三是要培養好創新型的人才。
第一、大學要圍繞和服務國家戰略布局,優化科學研究的組織模式,夯實科技自立自強的根基。
楊振斌指出,理念上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學科交叉融合不斷發展,科學研究的范式也發生深刻的變革,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基礎研究轉化周期明顯縮短,國際科技競爭也向基礎前沿來進行前移。作為一個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要當好創新策源的排頭兵和技術研究的主力軍,堅持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兩條腿走路。
從目標導向講,要大力加強有組織的科研,就要與國家戰略目標、任務緊密地對接,凸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作用。同時還要鼓勵我們的教授們、老師們、同學們加強自由式地研究和非共識的創新研究,著力打造原始創新的策源地。
“從學校來講,我們的實踐也是加快科研范式和組織模式的變革,支撐和貢獻服務國家戰略的需求。既包括堅持需求導向,也包括堅持問題導向。學校弄了幾個大的行動,要加強有組織的科研,解決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技術難題,發揮我們自身學科的優勢,還要集成相關領域的優質資源,聚焦關鍵核心領域的系統發力,同時要強化服務國家前瞻的布局。”楊振斌說。
第二、大學要加快推進成果的轉化,只是有成果還不行,要加快轉化,打造創新驅動引擎,助力經濟社會發展。
“國家知識產權局2022年的一個專利調查報告指出,我們國家高校發明專利的產業化需只有30.9%,還有一個是科技成果轉化率,這個東西也不好這么硬去算,因為有的東西就是轉化不了,可能就是個奇思妙想,挺好,就申請一個專利,指望它一定轉移也不一定行。”楊振斌說。
楊振斌表示,不管怎么說,對于我們來講要認真思考如何以科技成果更好助力科技發展,如何突破成果轉化的瓶頸,如何為我們國家發展提供換道超車的賽道。
“原來當一個老師的成果要轉化的時候,他會往往會有一個國有資產流失和歷史追責的擔心,將來怎么辦?如果占了股,這個股將來如果掙了很多會是怎么樣。還有一個是成果轉化在考核晉升中作用比較低,教授往往就是論文、成果、獲獎這些東西多一點,轉化的東西在學校往往占的比例不夠高,對老師的刺激作用不夠大。再一個有時候想轉化,自己也有很好的成果,但是缺少懂政策、可信任的技術轉移人員。這些我們經過改革之后,已經做到教師創業更加陽光、科研經費管理更加規范,學校的扶持更加有利。”楊振斌說。
第三、學校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
“中國的這些比較優秀的高校,要為我們國家自主培養優秀人才,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楊振斌說。
楊振斌指出,當前世界形勢背景下逼著中國的高校要提高人才自主培養力量,造就大批具有實踐經驗和創新精神的人才。教育是第一根基的思想認識,科技、人才、創新都要給予教育,教育質量要提高,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擁有更強有力的支撐。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王蒙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