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型呼喚金融改革創新

經濟轉型呼喚金融改革創新
2019年12月26日 14:02 財經國家周刊

  經濟轉型呼喚金融改革創新

  既然是創新驅動型的經濟增長,就需要包括金融對創新活動的支持。

  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黃益平

  中國經濟要保持可持續增長,必須更多地依靠創新,但創新一個很重要的特征是周期長、不確定性高且失敗的概率比較大。由于傳統金融業務往往追求周期短、風險低、回報高的機會,這就帶來了創新型經濟與傳統金融業務之間不匹配的矛盾。

  經濟在轉型,金融模式也需要轉過來,金融業的發展迫切需要改革與創新。

  當前金融體系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征:一是金融抑制指數比較高,也就是政府部門對金融體系的干預比較多;二是銀行在金融體系中的比重比較高。過去幾十年,這套體系在支持中國經濟方面還是行之有效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通過看財務數據、抵押資產和政府擔保做融資決策,比較適應過去以低端制造業擴張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

  但現在情形發生了改變。既然是創新驅動型的經濟增長,就需要包括金融對創新活動的支持。民營企業貢獻了國內知識產權的70%,但很多輕資產、創新型的民營企業大多是“三無企業”,即無財務數據、無抵押資產、無政府擔保。銀行面對這些企業往往會有束手無策的感覺。這就是為什么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變得十分突出的一個主要原因。

  很多學者提出,中國的金融改革與發展應參照歐美模式,市場化的大方向也許不錯,但在實踐中確實出現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現象。比如,到目前為止中國的金融抑制水平一直比較高,傳統的看法是這會降低效率、增加風險。但事實上,中國的金融體系有效地支持了中國的經濟增長。

  后來的研究也發現,在市場機制不夠健全的時候,適度的政府干預反而可以幫助克服市場失靈。再比如,十年前以歐美為中心發生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說明它們的金融體系也存在嚴重缺陷。中國的金融改革還是應該從實際出發,考慮中國經濟的客觀條件。

  中國金融改革下一步應該怎么走?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有兩個方面的因素需要關注:

  第一,市場化的改革還要進一步推進,但市場化的步伐與程度一定要與中國的實體經濟發展相適應,不是簡單的市場化越徹底越好。事實上,有很多發展中國家在市場化進程中遭遇了嚴重金融危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市場機制特別是監管框架尚未成熟,一放開就造成了金融風險。

  第二,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間接融資主導的格局恐怕不會輕易改變。所以,我們在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的同時,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改革傳統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上面。德日以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一樣支持著它們的經濟逼近了世界前沿。同樣,中國的金融體系也可以不斷改變。事實上,中國的商業銀行已經在嘗試很多新模式,也積累了一些成功經驗,比如供應鏈金融、投貸聯動、信貸工廠模式、大數據風控等。這些嘗試的目的,都是為了讓銀行能更好地適應新的經濟活動的需求。

  數字普惠金融也是中國金融部門所作出的世界性貢獻。對于這樣有價值的創新活動,既要給予發展的空間,也要做到防控風險。在制定監管政策的時候,要把現實的需求和可能的問題兩方面都考慮進去。

責任編輯:鮑一凡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07 特寶生物 688278 --
  • 01-06 京滬高鐵 601816 --
  • 01-02 萬德斯 688178 --
  • 01-02 和遠氣體 002971 10.82
  • 01-02 奧普家居 603551 --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