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商學院盧東斌教授談教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6日 19:02 新浪財經 | |||||||||
盧東斌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導師 盧東斌教授的講課風格可以概括為:樸實中蘊涵著力量。 日常教學中,他始終恪守嚴謹的教學之道,重內容、重效果。正如他給一家企業總結的那樣“低調的運營,高調的反應。”這也正是對盧老師自身教學工作的真實寫照。他常講
豐富的閱歷和早年的留學經歷,使盧老師具備了深厚的知識底蘊。通過對古今中外企業運營模式及其相關背景的研究,對企業國際化運營問題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獨特的視角。 盧老師經常深入企業,積極開發教學案例,先后開發出了多個適合中國企業發展的典型案例,并被一些權威雜志轉引。比如國有大型企業如何通過有效的管理、運營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振興東北,國有企業的改革之路;民營企業如何參與國際化經營等。在案例的講授中強調經營思路和運作過程以及注意事項,實戰性極強,對學員的啟發很大。 和其他人大老師一樣,盧老師堅持把創新放到教學的重要位置,一方面不斷更新課件內容和制作方式,另一方面廣泛學習新的知識,從書本上學、從實踐中學、從同行中學、從學員中學。在課堂上,他經常請一些在大企業中任職的學員談談企業的經驗和問題,然后和大家一起討論。“只有做過的,才有感覺。”盧老師深有感觸地說。 盧老師在課堂上努力向學員灌輸“博采眾長,融合提煉”的思維方式,教育學員要樹立一個全面、客觀的觀念,正確看待國內、外的經營模式,從中找出對自己有益的東西,確立自己企業的發展思路。比如,如何解釋文化沖突問題時,盧老師講到:文化有兩個概念,一個是文化差異,另一個是文化距離。文化差異是客觀的,彼此之間只能相互尊重,文化距離是指文化上的認知程度,只有認同才能相互尊重,才能形成和諧。文化距離是文化沖突的主要方面,只有真正發現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采用正確的態度,既而采取正確的行動。 “作為一個教師,我會毫無保留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老師的人品,學生是鏡子。”盧老師坦誠地說,言辭間充滿著對事業的熱愛。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