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養老主要面臨哪些挑戰,金融機構做了哪些探索?應如何改善養老產業的盈利難問題,金融行業應如何支持銀發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在國際上,又有哪些可供借鑒的經驗?
6月20日,在2024陸家嘴論壇“全體大會六:銀發經濟與養老金融”上,多位銀行、保險機構高管,國際知名金融機構負責人,相關學者等齊聚一堂,互相分享相關看法。
中國農業銀行董事長谷澍直言,當前銀行業在養老金融方面已經破題,與實際服務需求相比,在進一步豐富金融供給,提升服務效能方面,還面臨不少難點和堵點。
具體而言,一是銀發經濟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見效相對慢一些。養老產業普惠性經營主體面臨著如何盈利、如何取得擔保的難題。二是隨著城鎮化的持續推進,大量縣域人口遷移,轉化為新市民,但是與之配套的養老基礎設施和金融服務供給相對薄弱。三是銀發經濟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需要凝聚社會各方面力量,大家合力打造完善服務生態,將難點變成亮點。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總裁蔡希良則表示,從供需兩側看,在需求方面我國老年人的養老金替代率不高,國際組織有一個養老金替代率55%的指標,現在我們還沒有達到這個指標。這也就導致了老年群體的支付能力不足,難以形成有效需求。在養老供給方面,主要是養老服務的供給不充分、不平衡,居家養老服務發展不充分等。此外,醫養綜合服務保障水平也有待提升,目前絕大部分養老機構只養老不醫護,但是醫療機構只治病不養老,老年人難以獲得生活照料和醫療的養護。
“在供需矛盾中,主要矛盾還是養老資金儲備不足的問題,還是錢的問題,這是關系未來數十年數億老年人生命幸福安康的根本問題,需要我們每個人樹立科學養老理念,盡早規劃準備。作為金融機構,我們將因地制宜,把養老金融這篇文章落實好,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產品服務。”蔡希良說道。
其實,在參與養老金融方面,保險機構擁有天然的優勢。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趙永剛在論壇上表示,這是因為保險機構的資金管理具有天然負債端的成本要求,更加注重投資安全性和穩定性,更加注重精細化管理和集約式增長。簡而言之,保險機構有“三個擅長”:一是擅長長期資金大類資產配置和絕對收益的獲取,保險公司通過大類資產配置追求風險和收益平衡,通過固定收益投資來夯實安全鏈的做法,與養老金的資金屬性和管理思路高度匹配。二是擅長從資金端和資產端雙向服務養老金的管理,三是擅長打通保險+投資+服務全鏈條,為客戶提供保險投資服務的一站式服務。
不過,養老產業目前確實面臨著盈利難的問題。
趙永剛表示,養老服務是一個需要秉持長期主義的產業,需要我們沉下心來打造核心能力。
蔡希良認為,現在養老產業投資金額大、回收周期長、運營效率比較低,可以通過養老金融+養老服務、養老金融+健康管理,探索養老金融與養老產業的深度協同,來破解養老產業低盈利所帶來的難題。
眾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從而也催生了日本“銀發經濟”的蓬勃發展。據瑞穗金融集團董事長Seiji IMAI介紹,日本在老齡化方面是一個比較走在前端的國家,日本為老齡人口設計了專門的互助支持以及社會關懷系統,首先由政府通過社保提供支持,包括住宅方面的支持等。互助保險是通過市民集體參保來實現的,日本的保險制度包括了護理、醫療等方面,保險公司在這方面也有著很大的參與力度,個人也要為自己的養老金負責,這樣的做法對社會融入有著很大的作用,每個人都為養老做出自己的貢獻,根據自己的收入水平來參保。
“許多人都把銀發經濟和養老護理做出一定的聯想和連接,但是現在的銀發經濟與過去的銀發經濟有所變化,現在人均預期壽命越來越長,老年人活動范圍和內容也越來越豐富,與過去純粹說到養老就想到醫療是完全不同的,這樣人們會擔心退休以后的資金來源,他們可能對休閑娛樂活動有更多的資金需求,中國也會如此。”Seiji IMAI說道。
對于國際知名資管機構施羅德而言,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卻是一場機遇。施羅德集團中國事務主席Sebastian WOOD在論壇上說:“人口結構的變化帶來了重大經濟挑戰,在未來30年,中國將見證其人口老齡化速度快于全球其他地區。對于施羅德投資這樣的全球資產管理公司而言,人口結構的這個挑戰代表著歷史性的機遇,我們的目標是將經驗帶到中國,參與這個強大、成熟養老金市場的發展,這是我們希望為穩健銀發經濟所作出的貢獻,而銀發經濟則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
Sebastian WOOD談到,“在中國,如果不包括全國社保基金管理的部分,目前養老金儲蓄只能投資于國內資產,然而我們認為有兩個重要的理由將國際資產納入中國養老金投資組合。
首先,我們預計中國國內養老金市場的增長將遠超其資本市場的增長。此外,全球多元化投資可以為中國養老金計劃成員的投資組合帶來重大的收益。例如獲得更廣泛的投資機會以及潛在更高風險調整后的收益。人們的財務需求會隨著他們的一生而改變,他們的投資目標也是如此。”
在銀行業方面,據谷澍介紹,農行也做了不少探索。多層次支柱中,第一支柱方面,最主要是把社保醫保服務的社會責任履行好,讓社保卡和醫保卡的使用更方便。比如建設一卡多用的場景,卡的跨省通用等。第二支柱方面,提高年金綜合服務水平,提高企業年金的綜合回報水平,企業年金的托管規模在不斷提升,回報率在業內也很不錯。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方面,主要是提供更多養老產品的全面供給,存款、理財、基金、保險等。
“提一個建議,希望國家有關部門特別是稅務部門在稅務優惠方面制定一些政策,讓企業更愿意建立企業年金。”谷澍稱。
全國政協常委周漢民以長護險舉例,他認為,老齡不是負擔,老齡是社會的財富,而社會對此也要負責。長護險的籌資要多元化,大家都在討論錢從哪里來,目前我們國家的試點是財政補貼一塊,醫保拿出一塊,個人支付一塊。“我個人感覺如果向國際先進經驗學習,首先就是保險費中要支出一塊,二是個人支出相關部分,在日本支出是較低的,比如在日本是10%-30%由個人支出,德國更低,有孩子的支出是2.55%,沒有孩子的是2.8%,不同制度我們只能借鑒不能照搬,但是有一條可以肯定,長期護理保險的籌資方式應當是社會一塊、專業機構一塊、個人一塊。要有相關的保險公司就長期護理保險設立專門的部門來從事這項保險。”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