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委員議政錄
作者:周漢民(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十三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
發展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應對社會老齡化的重要舉措。
我國已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截至2023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達21.1%。老年人特別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醫療護理和長期照護需求十分迫切,而發展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也是應對社會老齡化的重要舉措。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被稱為“第六險”,可有效滿足失能老人的照護需求,減輕老人及其家庭的負擔,受到普遍歡迎。中共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目前,長護險制度試點已經取得了積極成效。
數據顯示,自2016年在部分城市開展試點以來,已經有49個城市加入試點,截至2022年末,已有1.7億人參保長期護理保險,超過120萬人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是評估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失能評估機制存在多樣性,各地自行出臺的評估標準有時無法全面準確反映老人的實際情況,部分評估機構的操作規范性不足,缺乏評估人員的專業技術標準,評估質量有待提升,而評估流程也需要更加完善。
其次,服務體系也有待進一步健全。服務方式分散,特別是在居家上門照護方面,存在服務過程難以記錄、服務內容難以量化、服務時長難以統一等問題。
加上服務人員自身水平參差不齊,服務內容、時長等與應有的要求不符,甚至出現部分護理員采用“虛假打卡”等方式,虛報長護險服務,騙取醫保基金的情況。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意義重大,有必要進一步發展好、完善好。為此,要先完善評估體系,總結各地試點經驗,探索在全國層面形成統一規范的評估標準和專業獨立的評定機制。
對于評估標準、評估機構、評估人員分別出臺明確細化的指標體系,加強信息公開,接受社會監督,認真把好“準入關”。對于反映較集中的是否嚴格執行評估標準,評估程序是否嚴謹規范,評估結論是否準確等爭議,應及時研究,強化檢查,給予反饋。
考慮到申請人都是老人,長護險要更注重便捷應用,向“服務便民”“互聯共享”方向發展。
例如,在評估結果查詢方面,運用數字技術,推動數據共享應用,實現受理流程和結果由“被動交付報告”轉為“主動問詢推送”,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
進一步打造長護險“一件事”系統,實現待遇申請、等級評估、費用審核及結算等一站式服務,并且,簡化辦事流程和材料,推動共享數據自行復用,實現表單自主填報,減少老人填報材料時間,并提高信息填報準確度。
同時要完善服務體系。可以統一就失能老人基本生活照料、醫療護理項目內容,形成服務清單,并對應每個項目,制定服務標準,規范服務流程,提升服務需求與服務內容的匹配度。
以服務標準和規范為依托,在精細化上發力,加強對社區居家和養老服務機構以及護理員的全面性、系統性培訓。尤其是要強化職業道德素養培訓,建立相關機構和從業人員的信用庫,引導長期護理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當然,完善相關監管體系也至關重要,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服務機構和人員的日常監管。
比如,通過專項檢查、隨機抽查、上門隨訪、搭建智能信息系統等多種形式,對人員備案及在崗情況、服務內容完成情況、服務時間監測、服務質量和結果評價等實時掌握。
也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及時開展風險預警,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嚴肅處理。此外,還可以通過樹立優秀典型、設立人才激勵計劃等,提高護理員的職業責任感和榮譽感。
同時,也要鼓勵社會監督,如加強對接受服務的老人的宣傳,了解自身的權益,對不符合規范的服務做到及時反映。如此,才有利于營造良好氛圍,共建老年友好型社會。
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十三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周漢民
責任編輯:劉天行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