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2月2日訊(記者 高萍)今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3年)》。數據顯示,2023年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26.8萬億元,2023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94%。
另外,截至 2023 年末,銀行理財產品通過投資 債券、非標準化債權、未上市股權等資產, 支持實體經濟資金規模約 19 萬億元。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2023年,銀行理財已經邁入資管新規全面實施后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宏觀經濟向好趨勢穩固、債市表現較為穩健的環境下,理財產品整體收益穩健。2024 年將是理財資產配置結構優化之年,業績比較基準下行空間縮窄,也將助力銀行理財規模增長。銀行理財機構應以投資者需求為本,以自身資源稟賦為基,在行業增長動能持續釋放之際持續加強自身競爭力,以實現業務突圍。
2023年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26.8萬億元 業內預計2024年增速或為5-10%
報告顯示,截至 2023 年末,全國共有 228 家銀行機構和31 家理財公司累計新發理財產品3.11 萬只,募集資金 57.08 萬億元。存續規模方面,截至 2023年末,全國共有 258 家銀行機構和 31 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共存續產品3.98 萬只,較年初增加 14.86%;存續規模26.80 萬億元。
分機構類型來看,理財公司存續產品數量和金額均最多。截至 2023 年末,理財公司存續產品只數1.94 萬只,存續規模22.47 萬億元,較年初上升1.01%,占全市場的比例達到83.85%。
從全市場存續規模來看,截至 2022 年底,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 27.65 萬億元。相較于2022年底,2023年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微降。不過,相較于2023年6月末明顯回升。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6 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為25.34 萬億元。此外,2023年初受理財贖回沖擊余波、季節性效應等多重因素影響,理財規模延續承壓態勢,一季度末規模降至25萬億附近,為年內最低點。
在普益標準研究員看來,整體上,2023年銀行理財市場在經歷初期的大幅度規模下跌后,于二季度開始逐步展現出復蘇和穩健增長的態勢。“2023年一季度受到上一年末市場動蕩影響,廣泛的固定收益產品跌破凈值導致投資者情緒恐慌,引發了持續的理財產品‘贖回潮’,理財市場的存續規模也因此持續環比減少。”普益標準研究員認為,2023年二季度以來,市場逐步回暖,居民的投資意愿明顯增強,在剔除每個季度末銀行將理財產品從表外轉回表內的季節性因素之后,理財市場存續規模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
展望2024年銀行理財市場,興銀理財投資研究部相關人員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居民對理財的整體需求仍存,預計銀行理財規模有望穩步增長。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預估,2024年銀行理財規模增速或在5-10%,理財規模中樞站上29萬億。“歷經2022年4季度贖回沖擊,對理財來說是產品定位與負債穩定性再認識的過程,短中期內規模或基本維持在26-30萬億左右的量級。”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也表示,隨著我國金融市場趨于穩定、投資者風險偏好改變以及銀行和理財公司能力提升,2024年銀行理財市場有望走出前兩年的低谷,呈現以進促穩、穩中求進的態勢。從理財規模看,理財產品存續余額有望從2023年的近27萬億元左右增長至29萬億元
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6981億元 月度平均收益率明顯提升
理財投資者數量在2023 年6月末突破1億個后維持增長態勢。報告顯示,截至 2023 年末,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1.14億個,同比增長17.84%。其中,個人投資者數量新增1686.29萬個,機構投資者數量新增38.65萬個。從結構上看,截至2023年末,理財市場仍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數量為1.13億個,占比 98.82%;機構投資者數量占比略有提升,數量為134.60萬個,占比1.18%。
持有理財產品的個人投資者中數量最多的仍是風險偏好為二級(穩 健 型)的投資者,截至2023年末,占比為33.95%。
固定收益類產品依然占據銀行理財市場主導地位,存續規模占比進一步提升。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末,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為25.82萬億元,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達96.34%,較年初增加1.84個百分點;權益類產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存續規模相對較小,分別為0.08萬億元和0.04萬億元。
2023 年理財產品整體收益穩健,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6981億元。其中,銀行機構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1739 億元;理財公司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 5242 億元,同比增長 0.85%。2023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94%。歷史數據顯示,2022 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 2.09%。
“受益于債市整體走強,2023年以固收為代表的理財產品整體走勢較為穩健,但銀行理財機構仍不斷強化自身投研實力及產品設計,通過下調業績比較基準、降費讓利、增配城投債等方式以更好地提高投資者盈利體驗。”普益標準研究員表示。
不過,董希淼認為,面對市場波動和投資者多樣化需求,銀行和理財公司如何在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這一“不可能三角”中做好動態平衡,將是一個長期的巨大挑戰。
董希淼表示,2024年,銀行和理財公司應加快引入和培養專業人才,不斷提升對宏觀形勢和金融市場額研判能力,持續提升投資研究能力和資產配置能力,為不同需求的投資者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同時,加強市場溝通,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投資者教育活動,強化“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原則,持續提升國民金融素養,引導投資者養成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
責任編輯:李琳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