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1月27日訊(記者 史思同)11月27日晚間,央行發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認為,全球經濟持續復蘇,但也面臨增長前景分化、發達經濟體高利率溢出影響、金融體系風險暴露、債務違約風險上升等諸多挑戰。下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加強優質金融服務,更好支持擴大內需,促進穩外資穩外貿,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
專家認為,未來央行將把握貨幣信貸供需規律和新特點,總量上加強貸款均衡投放,更多關注存量效用。盤活存量貸款、提升存量貸款使用效率、優化新增貸款投向,這三個方面通過有效地將增量和存量信貸分配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用途上,對支撐經濟增長同等重要。
房地產風險方面,國內優化調整房地產金融政策效果初顯,房地產金融風險外溢性有限,“切實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積極穩妥支持地方債務風險化解”也呼應了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有關要求。
加強貸款均衡投放,更多關注存量效用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三季度貨政報告體現了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基調,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強調“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將繼續為金融支持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未來央行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持續較強。
接近央行人士表示,未來央行將把握貨幣信貸供需規律和新特點,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總體取向不變,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總量上加強貸款均衡投放,更多關注存量效用;結構上優化資金供給結構,做好五篇大文章;價格上保持融資成本持續下降,保持匯率基本穩定。
“未來貨幣信貸增長既會對實體經濟保持穩固支持力度,又會強調可持續的平穩投放,更好地匹配宏觀經濟發展和經營主體需求。”他認為,未來央行將繼續著力優化增量貸款投向,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同時考慮到增量貸款每年僅約為存量的十分之一,存量和增量貸款在支持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本質上相同,將更多推動盤活存量貸款,減少對新增債務的依賴。
據市場人士分析,報告提出“增強市場基準利率的公信力”“增強LPR對實際貸款利率的指導性”,強調了觀察市場資金的實際供求狀況,主要是看市場基準利率的走勢,個別時點少數交易的利率波動不代表市場整體情況;同時,未來將繼續釋放改革潛力,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銀行負債端成本控制也更受重視,通過“穩定銀行負債成本”,銀行可以兼顧實現保持合理利潤和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的兩個目標,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實現經濟金融的良性循環。此外匯率部分,引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加強外匯市場管理”的表述,并納入了“三個堅決”的表態,體現央行防范匯率超調風險的決心和能力。
科學看待信貸增長,不一味強求“同比多增”
“在盤活存量背景下,不要簡單看信貸總量增長甚至‘同比多增’,而要評估增量和存量貸款支持經濟增長的整體效能。”
在上述市場分析人士看來,我國貨幣信貸存量已經很大,存量資金循環對經濟增長也有作用,如果把閑置、低效運用的存量資金充分發揮作用,即使新增貸款、貨幣增速慢一些,也能夠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盤活存量貸款、提升存量貸款使用效率、優化新增貸款投向,這三個方面通過有效地將增量和存量信貸分配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用途上,對支撐經濟增長同等重要。
而信貸結構有增有減,反映了后續信貸增長的規律和新特點。“近年來,科技創新、制造業、綠色發展、普惠小微等重點領域貸款增量和占比都在明顯上升,而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等領域貸款有所放緩。這兩塊合在一起后,信貸增長雖然慢了,但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能是明顯改善的。”
他認為,在新發展階段分析金融總量指標要有更多元視角。短期一味強求“同比多增”,并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反而可能造成“虛增”、“空轉”甚至透支中長期可持續增長的潛能。既要更多看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的合理融資需求是否得到充分滿足,也可以更多關注涵蓋更全面的社會融資規模,或者拉長時間觀察累計增量、余額增速等。
此外,信貸穩定增長和均衡投放更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過去幾年,雖然每年貸款都同比多增,但“大月過大、小月過小”波動更為突出,這很大程度上是信貸本身在提質降速過程中,信貸結構中“增”的一面和“減”的一面在時間上可能不同步。前不久三部門聯合召開的金融機構座談會提出要“著力加強信貸均衡投放,統籌考慮今年后兩個月和明年開年的信貸投放”,就是希望1月“開門紅”時點或3月、6月等貸款大月不要沖太猛,適度向前后貸款“小月”進行平滑,通過增強信貸增長的穩定性,提升經濟恢復發展的穩定性。
統籌兼顧銀行資產負債兩端,利率政策協同性進一步增強
據市場人士分析,三季度貨政報告強調了利率政策的協同性,既展現在增量和存量貸款利率的協同下降,也反映為銀行資產負債兩端利率的穩步下行,還體現為利率匯率政策的均衡把握。
一方面,在新增貸款利率下行的同時積極推進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報告開設專欄介紹了利率政策的協同性增強。9月以來商業銀行積極開展存量房貸利率調降工作,超過22萬億元房貸平均下降0.73個百分點,銀行向居民每年讓利1600-1700億元,事實上銀行也實現了降低中長期貸款利率的目的。
同時,統籌兼顧銀行資產負債兩端。專欄還介紹了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建設的最新成果,2019年LPR改革以來,企業貸款利率降幅是LPR的2倍。2022年以來,主要銀行先后三次主動下調存款利率,今年9月下調1年期及以上存款利率10~25個基點,為銀行持續讓利實體經濟創造有利條件。
據了解,9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3.82%和4.02%,較6月繼續下行13個和9個基點,有效發揮了利率政策促消費、穩投資、擴內需作用,實體融資成本再創有統計以來新低。
該市場人士指出,在堅持立足國內、降低利率的同時,央行也綜合施策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既堅持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也靈活運用工具箱抑制單邊預期。報告在下階段匯率政策中新增的“三個堅決”表述,也展示了央行維護外匯市場平穩運行的決心。
與此同時,隨著外部壓力緩解,近期人民幣匯率顯示走強勢頭。“市場預計美聯儲本輪加息已見頂,10年期美債利率也由此前一度升破5%回落至4.5%下方。外部壓力緩解和國內經濟回升向好推動人民幣匯率明顯回彈,11月以來對美元匯率升值超2%。未來,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仍有堅實基礎。”他分析稱。
“三箭齊發”保持貸、債、股等重點融資渠道穩定
房地產風險方面,《報告》強調,要落實好房地產“金融16條”,加大對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等金融支持力度。
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三季度報告指出“切實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積極穩妥支持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呼應了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有關要求。
“國內優化調整房地產金融政策效果初顯,房地產金融風險外溢性有限。”他指出,今年以來,金融部門從供需兩端綜合施策,“三箭齊發”保持貸、債、股等重點融資渠道穩定,支持改善行業經營,優化調整個人住房貸款政策,著力穩定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市場成交總體改善,10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商品房銷售等指標邊際好轉。
據了解,目前50萬多億元房地產貸款中超7成是個人住房貸款,而國有四大行2023年中報顯示個貸不良率僅為0.5%左右,房地產市場調整對金融體系的外溢影響可控。報告還提到要用好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房企紓困專項再貸款等工具,將進一步支持房企化險。
在他看來,房地產市場長期穩定發展具有堅實基礎。一方面,監管部門近期多次發聲,提振市場信心,同時支持化債金融部門也在持續行動。
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2023金融街論壇上表示,我國城鎮化仍處于發展階段,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很大潛力。此次報告和11月17日金融機構座談會的新聞稿,也都提出積極服務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同樣是在上周召開的金融機構座談會上,一行一局一會表示積極支持地方政府穩妥化解債務風險,引導金融機構與融資平臺開展平等協商,通過展期、借新還舊、置換等方式降低債務成本,為下階段平穩有序化債提出了清晰路徑,也讓市場吃下了定心丸。
“地方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他表示,我國政府的整體債務水平在國際上處于中游偏下水平,特別是中央政府債務負擔較輕。地方政府債務一般有實物資產支持,且主要集中于經濟規模較大、經濟增長較快的省份,風險總體可控。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