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環球時報社評:中國軍力發展不需要向美西方“自證清白”
提交全國人大的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國防預算為1.45萬億元(約合2290億美元),同比增長7.1%。美西方一些媒體似乎早就憋足了勁要弄出曲解事實的動靜,宣稱這是三年來的最快增速,超過了GDP的增長目標,標志著“中國繼續強勁軍費支出”“挑戰美國軍隊在印太的主導權”,等等。
看得出來,這些解讀很善于“排列組合”,怎么能證明“中國威脅在變大”就怎么來。然而,牽強附會的東西不可能有說服力。自2016年以來,中國軍費預算增長幅度維持在6.6%到8.1%之間,7年間平均增速大約為7.2%,今年的增幅非常接近這個中間值。一些西方媒體之所以拿出“三年”的時間范圍來說事,完全是因為2019年底暴發的新冠疫情帶來了社會經濟的波動,自然也影響到包括防務在內的各種支出,2020年中國國防預算增幅降至32年來最低點,但那是一種“非常態”。
中國作為一個有14億人口的大國,在發展軍力方面一直相當克制。這些年,中國軍費增長與GDP增長總體上是掛鉤的,而且占GDP比例一直低于1.5%。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一些軍費大國在2020年的這一數據分別為:美國3.7%、沙特阿拉伯8.4%,印度2.9%,英國2.2%,俄羅斯4.3%。從占比上看,中國的國防支出顯然不算多,如果要算人均開支,那就更少了。但美西方媒體從不做這樣的數字對比,他們設下的就是要中國不斷“自證清白”的輿論陷阱。
中國從來不是一個窮兵黷武的國家,我們的國防政策始終是防御性的。中國的克制實際上給亞太地區創造了和平紅利。這些年,亞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和平安定的環境,而中國堅持以和平手段解決紛爭的態度對此做出了很大貢獻。我們看到,周邊國家對中國國防發展的態度其實大多是溫和的,反而最尖刻的指責和最惡毒的抹黑恰恰來自在這個地區制造了最多事端、軍費占全球防務總支出約40%的美國。
必須要說,美國對中國的這種指責是基于一種畸形的防務觀念。前兩天,美國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奈爾呼吁國防開支應在通脹基礎上至少增長5%,還有分析認為美國軍費預算總額在2023年將突破8000億美元大關,而這相當于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的軍費總和。美國的軍費已經如此之高,但卻掉進“越投入越焦慮、越焦慮越增加投入”的惡性循環。在華盛頓的“領導”下,美國一些鐵桿盟友也在加強擴軍備戰,比如日本和澳大利亞近年來也大幅增加防務開支,澳大利亞甚至還計劃將軍費增幅十年內提升40%。必須要說,在如何認識國防發展的問題上,華盛頓為世界提供了一個反面教材。
一個國家是否安全,取決于它的戰略環境是否面臨重大挑戰、國內政治能否保持凝聚力、經濟社會發展是否穩定等一系列復雜因素,而絕非是“軍費越高越安全”這樣的簡單邏輯。對此,中國全社會有著相當高的戰略清醒。其實,從星期六公布的2022年政府預算來看,國防支出增長7.1%的同時,教育和科技兩個關鍵領域總支出增幅分別高達10.6%和7.2%。政府工作報告則依然聚焦于經濟發展和民生問題,從減稅、就業,到政務服務、科技創新,以及鄉村振興和環保議題等等,“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就是中國的發展邏輯。
可以想見,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未來中國的國防建設仍將保持自己的既定節奏,不會被美西方的雜音所左右。我們既不搞消極的“順其自然”,也不搞頭腦發熱的“戰略冒進”。中國軍力發展是國家戰略進取和穩健的綜合體現,中國軍隊是一支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是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的積極力量。(本文系《環球時報》社評,原標題為:中國軍力發展不需要向美西方“自證清白”)
責任編輯:李思陽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