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中國令我們反思資本主義”
“中國經常促使我們審視對世界如何運作的既有看法。”
香港《南華早報》5月12日文章,原題:西方應了解中國的三個現實 世界的命運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未來幾年和幾十年里美中關系狀況的影響。為了給他們自己和世界其他國家建立一個富有成效而不是充滿焦慮的關系,甚至是破壞性的關系,這兩個國家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對待彼此的方式。
美國和更廣泛的西方需要認識到中國的三個現實。
第一,中國是一個巨大的經濟體,只會越來越大,技術越來越先進。
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軍事力量也會同步提高。中國經濟規模占全球經濟總量的19%,按購買力計算,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中國和美國的經濟產出比排在之后的12個經濟體的總和還要多,按名義匯率計算,也大于排在之后21個經濟體的經濟規模總和。
第二,中國有一個不同于美國和西方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執政,其“國家資本主義”的混合經濟體系,以及將公共利益置于個人自由之上的做法,在美國人看來可能是不民主、不公平和壓制的。但對中國來說,在融入世界經濟的幫助下,這個制度在過去40年里釋放了其經濟發展潛力,并幫助許多中國人擺脫了貧困。
中國不太可能想改變其成功模式,也沒有心情聽別的國家關于它應該如何做的說教,因為這些國家的國內政治似乎越來越紊亂,社會契約也千瘡百孔。
美國需要了解的第三件事是,在許多問題上,中國對事情的看法與美國截然不同,這反映了中國自身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觀。中國目前的復興之前,曾經歷殖民列強所施加“屈辱世紀”。那段歷史深藏于這個國家的內心。
拜登政府喊出“美國回來了”。但這掩蓋了一個催生特朗普總統的事實。美國不再愿意也不再能夠扮演良性的全球霸主角色,即一方面充當世界警察,另一方面維護自由主義國際秩序。
每個國家都把本國的國家利益放在開展外交和看待國際關系的中心位置,每個國家都需要在槍炮和黃油之間取得可行的國內平衡。訣竅在于使國際關系的形成和對國家利益的追求成為一個正和而不是零和的游戲,更不用說負和的游戲。(作者保羅·謝爾德為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研究員,前標準普爾、野村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日本《日本時報》5月11日文章,原題:中國令我們反思資本主義 中國經常促使我們審視對世界如何運作的既有看法。這個國家重返區域和全球的突出地位,挑戰了(西方)關于領導力的那些舊觀念。
不妨從一些成見和誤解開始。首先,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不能創新,其技術進步是對西方大規模知識產權盜竊的產物。持這種看法的人要么是依據簡單的偏見,要么是認為中國利用行政規定迫使想在中國做生意的公司交出技術。
他們錯了。在歷史上,中國人就是非凡的創新者,他們發明了造紙、印刷、指南針和火藥。前谷歌中國負責人、現為中國風險投資人的李開復認為,“中國公司的創新不亞于美國公司”。
其次,關于中國非法獲取西方技術的指控也是錯誤的。每個可信的經濟歷史學家都承認,中國的行為與其他發展中國家沒有什么不同。(要警惕經常被引用的說法,即中國從美國“偷走”6000億美元的知識產權。這是夸大和不準確的)。落后國家,包括當年的美國,都有過商業間諜活動。(作者布拉德·格羅瑟曼,喬恒譯)
責任編輯:蔣曉桐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